《偏旁部首练习 (全四册)》由作者赵汝飞精心书写而成,是一本写给想提高书写水平的读者、刚刚学写汉字学生的练字帖。全书分为四册,共三百余页。由部首、词语、诗句组成,部首分为常见部首;词语部分为学生课本上常见的汉字;句子部分为充满正能量、启发人奋进的语句;唐诗部分来自小学课本。书稿楷书工整、美观,配有相关背景图,采用 梯形格练字法 , 利用 黄金分割 、 杠杆平衡 和 透视原理 手写而成。临摹此部字帖,有助于人们感受汉字之美,在练习书写的过程中接触到优美的字词、诗句,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书写水平,同时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增强文化自信。
启功先生有很多名头,但他说自己的本职是教师。从1933年进入辅仁附中起,他从教已 71年,今年他已92岁高龄,仍不顾体弱多病坚持亲自指导十馀名博士生。可以说仅从所付出的心血和工作量来看,他确实不负这一本职称号。但事情往往是复杂的,从1938年进入辅仁大学国文系后,他教授的主要是大一国文课,即以教授古代文学作品为主;直到解放、院系调整后,他仍是以教授作品选为主。因为那时有明确的规定,像他这样家庭出身不好、本身又不是“左派”的人,是不能担任文学史史论课程的,因为这些课程涉及到唯物史论和唯心史论大是大非的问题,只有政治上可靠的人才能讲。 众所周知,启先生是一个大杂家,书画 创作、书画理论、书画鉴定、诗词创作、诗词理论、经学、小学、语言学、版本目录学无所不通、无所不晓,就是恩准他去讲文学史,也未必
《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美帖。行书,绢本。纵27.8厘米,横270.8厘米。写于宋元祐三年(1088)。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因为丝织品吸水性弱,而米芾用笔又快,所以线条显得枯渴自然,能体现米芾“刷字”的意味。临习此帖,用墨宜干不宜湿,行笔宜快中见涩,凡出锋处应具回锋的意味,做到笔短意长。
本书分设五关:双姿关、笔画关、部首关、结构关、句篇关。双姿关包括写字标准双姿及新三个“一”;笔画关包括46个基本笔画和复合笔画,将所有笔画细分讲练;部首关按字左、字右、字头、字底、字框分类讲练80个常用偏旁;结构关按独体、左右、上下、包围四类以及结构原则进行讲练;句篇关按实用书写分类训练:四分二、五分三、中轴线、算术格、作文格五种写法。本书定位为硬笔楷书一本通,尽量将所有写字训练内容包含进去,完全满足中小学教师教学使用。突出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知识性。
何绍基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誉为清代靠前。他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书法家。他自己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何绍基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他临写汉碑极为专精,《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进而“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化,不可测已。”至今存临本仍然不少。《石门颂》是东汉隶书的优选,又是摩崖石刻的代表作。它对后来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之为国之瑰宝,清代张祖翼评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也。”何绍基的《石门颂》临本,经过曾熙、谭延闿等民国书家的鉴赏,认为达到极高水平,至今仍有示范意义。故按其原本,原色印制,以满足书法
《战略动态与绩效:基于四家IT行业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以四家IT行业上市公司中兴通讯、苹果公司、诺基亚、阿尔卡特为研究样本,以战略事件发生的月频次为依据,将公司自1998年至2017年的战略活动构成一个时间序列,采用结构性断点检验的方法将战略活动的事件序列分为若干个战略子阶段,对每一个战略子阶段,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并对每一阶段拟合模型的残差进行分析,观察四家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的战略态势。在此基础上,将公司绩效作为结果变量纳入分析之中,讨论战略动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以回答在哪种战略态势下,企业具有更好的绩效。同时,对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产生某种特定战略态势的深层原因,从而指导企业战略制定,寻找在不同阶段、不同内外部条件下,有利于企
《苕溪诗卷》 行书,纸本。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作于宋元祐三年(1088),时米芾三十八岁。那时他在游历苏州、无锡,此卷是他出发造访无锡之前的手笔。 虽中年已到,但字中却不乏天真之气,以胸中之美,贯注全篇,整个书风令人惊叹不已,反映了米芾中年书法的典型面貌。此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无雕琢之痕。其结体舒畅,中宫微敛,保持了重心的平衡。同时长画纵横,舒展自如,富抑扬起伏变化。通篇字体微向左倾,多攲侧之势,于险劲中求平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