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书法自学丛帖》中行草上、中、下三本的套装,内容包含了自汉简到明代王铎以来行草书经典作品。本次对三本进行了修订,在保留原有框架的前提下更换了质量较差图版,对文字重新审定,尤其是释文的内容及排版做了很大改进,相比于老版本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行草书学习的读者,我们推出了行草的套装本,为读者临摹学习的范本进行了全面的展示。
本书为《书法自学丛帖》中正书上、中、下三本的套装,内容包含了自东晋王羲之以来到元代赵孟頫的楷书经典作品。本次对三本进行了修订,在保留原有作品的前提下,按照年代顺序重新排列,显得更加系统,更换了质量较差图版,对文字重新审定,相比于老版本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楷书学习的读者,我们推出了正书的套装本,为读者临摹学习的范本进行了全面的展示。
本书为张充和用小楷精心缮写的昆曲工尺谱,是作者书法艺术、昆曲艺术两大成就的完美结合,共收录《学堂》《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硬拷》《折柳》《阳关》《惊变》《闻铃》《哭像》《弹词》《活捉》《寄子》《纳姻》《思凡》《芦林》《咏花》《金瓶梅中所唱曲》等曲谱。本书2012年出版的宣纸印制函套经折装,较适合书法收藏爱好者,考虑到张充和在国内外昆曲传统艺术普及这方面一贯巨大的影响力,我们制作了一个普及性的精装本来满足广大昆曲爱好者的需求,尤其与本社已出版的《粟庐曲谱》(精装本)可形成配套的昆曲曲谱普及版本系列丛书。
特点:选取读者接受度较高、抄写人数众多的5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千手千眼无礙大悲心陀罗尼、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吉祥经、佛说阿弥陀经。采用传统经折装,每册配有描写硫酸纸练习纸,练习抄写后可收藏。
本书是北京大学书法公开课“书法审美与实践”的讲稿整理。这十五讲内容,既触及书法 基础的笔法、结字与章法布局等技法层面,也探讨书法的风格、神采与气韵等审美层面,同时还揭示了书法学习必经的临帖、创作之方法与途径。作者以亲身、独得的经验和体悟,给出了修习、欣赏书法的秘钥。全书保留了讲稿的现场感、亲和力,行文生动活泼,例证丰富精彩,以超千幅高清图,抉发幽微,尽显书法之妙。每讲附有课程视频,视频以“北大书法公开课”之名流传 ,点击过千万,颇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书后附有专门录制的古代碑帖临习视频,可随之挥毫落纸,可观之悦目赏心。如此,一编在手,可读、可赏、可学、可写,成为懂书法之人。
本套字帖精选唐宋时期名家的诗词和文章,文章有记、跋、赋、文、论、传等。或全篇或节选。形式分为减黑描临、注释。字体书写由著名硬笔书法家田英章、田雪松执行,字体清秀俊美,符合读者书写需求,能*限度提升读者书写兴趣和达到书写效果,即有练习书法之用,也能品读传统经典文化,减是聚读、写、悟于一体的养心练字本。
丛书选取历代法帖中的著名碑帖,并甄选优秀底本,以 巾箱本 册页装的形式原色精印,再现中国古代文人书箧中的雅玩之物。丛书*辑共十函,既可成为学书者日常临摹的法书范本,又可当作欣赏者闲暇把玩的艺术经典。第四函为王羲之行书五种(一函二册),包括:神龙兰亭序(明拓本);定武兰亭序(宋拓本);定武兰亭序(鼎帖本);定武兰亭序(景欧堂本);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宋拓本)。
本书原为北京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秘书方建勋编写的大学通识课教材,全书从甲骨文开始,历述篆、隶、楷、行、草、硬笔书法的特征和欣赏方法,并介绍书法、篆刻、文房用品相关的知识。文笔通畅朴实,生动有趣,同时配有丰富的图例,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学习。 作者认为提升书法鉴赏眼光,要了解作品背后的世界。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诞生于某一特定时间与空间。鉴赏者只有对书法家完成作品的那个特定时空有所了解,才能穿越历史时空,拉近自我与书法家的心灵距离。书、印都为“心画”,每个书法家的作品都是他生命的照现,照现出其个人的气质、胸襟、性格、情感、修养等。书法,它在照现个体生命品质的同时,也把艺术家对身边这个生生不息的世界的理解化蕴在其中。所以,我们欣赏古代的经典书法,不仅是娱乐消遣,还是我们的生命
著名书法家卢桐,楷书作品三百幅精选
本书精选各类 写情 诗词,以唐人小楷(写经体)抄录,保证字迹的辨识度,又还原古意。参考古人真迹,力求呈现书法与诗词的*结合,让读者感受书法之美与诗词的魅力,并可增加书法修养,作为诗词字帖练习或填色。为自己收藏使用,亲朋好友相互馈赠佳礼。
《淳化阁帖》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早的一部书法丛帖。宋初,太宗赵炅命翰林侍书王著甄选内府所藏历代帝王、名臣、书家等墨迹作品,于淳化三年(992)摹勒刊刻。《淳化阁帖》共十卷,收录历代书法作者102人,计420帖,记录了秦汉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发展历程,是现存*部关于中国书法史的大型图典。 历代翻刻本中影响*广、传播*久、声名*重者莫过于 肃府本 。相传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太祖朱元璋封第十四皇子朱楧为肃庄王,并赐宋本《阁帖》一部十卷以为传代之宝,秘藏内库,此部《淳化阁帖》即是 肃府本 刊刻之原始底本,可惜在清初宜告失传。 《淳化阁帖》中六至八卷为王羲之法帖。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王羲之的书法兼善隶、楷、行、草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
我国南朝梁的书法评论家庾肩吾在他的名著《书品》裹曾以〔工夫〕与〔天然〕两项标准,对张芝、锺繇、王羲之三位卓越大师的成就做过一番较量。根据他的评断,以为张工夫,天然次之;锺天然,工夫次之;王工夫不及张,天然遇之,天然不及锺,工夫过之。这样的品评,简明扼要,无疑是很精当的。但在三家的风格特征方面,全然没有包括进去,未免有点儿美中不足。到了宋徽宗赵佶要米芾评论当时几位知名书家的时候,米芾却能创造性地就诸家的书风特色,作出了中肯的一字评来,他的提法,既形象、又具体,似乎比庾肩吾要高明多了。他直截了当地说:〔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人们不禁要为这位书画学博士的精鉴、果断感到惊异,乃至徽宗要他本人作出自评的时候,他更不假思索地抛出一个〔刷〕字来,这在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生于宋慶历五年(一○四五年),卒于崇宁四年(一一○五年),享年六十一岁。谥文节。诗为江西诗派宗主,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书法与苏轼、米芇、蔡襄(或日蔡京)并称『宋四家』。 黄庭坚草书可分三个时期。其一,一元佑以前书,以《花气熏人帖》马代表,字间拼凑,尚未得法。其二,《刘禹锡竹枝词》、《李白忆旧游诗》当书于黔州,极力求变,尚未圆融。其三,《廉颇蔺相如列传》、《杜甫寄贺兰铦诗》、《诸上座帖》当书于戎州。前者摹拟怀素,点画劲如屈铁,典型风格尚不突出;《杜甫寄贺兰锸诗》字形亦是怀素,而纔条绵劲,意态飘忽;尽善尽美,岂唯《诸上座帖》乎?无笔不曲,无锋不正,无形不奇,笔力恍惚,出神人鬼,泄漏造化,登峰造极。此为张旭、怀素
《淳化阁帖》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早的一部书法丛帖。宋初,太宗赵炅命翰林侍书王著甄选内府所藏历代帝王、名臣、书家等墨迹作品,于淳化三年(992)摹勒刊刻。《淳化阁帖》共十卷,收录历代书法作者102人,计420帖,记录了秦汉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发展历程,是现存*部关于中国书法史的大型图典。 历代翻刻本中影响*广、传播*久、声名*重者莫过于 肃府本 。相传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太祖朱元璋封第十四皇子朱楧为肃庄王,并赐宋本《阁帖》一部十卷以为传代之宝,秘藏内库,此部《淳化阁帖》即是 肃府本 刊刻之原始底本,可惜在清初宜告失传。 《淳化阁帖》中六至八卷为王羲之法帖。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王羲之的书法兼善隶、楷、行、草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中独具地域特色的重要一脉。特别是近代以来,一批又一批三湘英杰,以其文韬武略,叱咤风云,谱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使湖湘文化更为绚丽多彩,影响深远。为弘扬湖湘文化、砥砺湖湘后人,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编纂出版《湖湘文库》大型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