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罗周的第一部著作,内容丰富、厚重,包含《缀白裘》戏曲编剧法研究、创作谈、提纲札记以及代表剧目剧本。本书既包含被多次搬演于舞台的戏曲剧本,还有作者多年来的编剧经验总结,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本书作者通过我国话剧历史的回顾,通过多篇纪念我国戏剧前辈的文章,通过对新时代以来许多重要演出的评论和对多位话剧艺术家论著的评介,对我国话剧进行了历史的、全局性的、通盘的研究和思考。近几十年来,更联系对我国传统戏剧的研究,联系境内外、国内外戏剧交流中涉及的新的戏剧品种进行研讨,并以研讨中新的课题丰富了我国戏剧教育的内容。虽然我国目前戏剧发展处于盛况中,但仍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本书稿对戏剧研究和爱好者有着一定的学习参考价值。文章内容饱满,条理清晰,对我国话剧事业的发展与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程砚秋画传》,周庆富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程砚秋画传》课题组统筹编撰,由文化艺术出版社于2024年10月出版发行。2024年是程砚秋先生诞辰120周年。程砚秋是杰出的京剧旦行表演艺术家,京剧程派艺术的开创者。他自幼接受传统梨园幼功训练,是京剧表演传统最忠实的继承者,又以艺术天赋和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超越了传统,立足于传统戏曲完备而严整的美学体系与艺术积累之上,创建了京剧程派艺术,将京剧的表演艺术推上了新的高度。本书分 评传 画传 年谱 附录 四部分,图文并茂,制作精良,并配置部分珍藏的音频文件,全面、系统、清晰地展示了程砚秋先生的人生经历与艺术成就。
本书为北京舞蹈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该书是从事舞台美术30余年的任冬生的舞台设计笔记。本书首先讨论了舞台空间创作、舞台设计师概念、舞台视觉设计过程以及科技催生下的舞台视觉之个人见解。随后,结合实际作品从传承与再现、重塑与解构、光影与表达、融合与探索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享了个人艺术创作中意向与空间的表达以及如何实现舞台视觉的呈现和延展。
本书运用编年体的形式,力求在大量完备、详实的史料基础上,系统而完整地展现明清传奇、杂剧真实、客观的历史风貌,进而全面、客观地显现明清传奇、杂剧发展的历程与演变的规律。主要分七个部分:1.明清传奇、杂剧作家的生平事迹、交游与剧作著述情况。2.传奇、杂剧作品的辨订。3.作品本事流变的考察。4.历代批评家的相关评价。5.作品的刊刻、存佚情况。6.舞台演出与演员情况。7.戏曲的传播与接受等。本书是近二十年来戏曲编年史*的研究成果,为明清戏曲史研究提供了信实可征的文本,无论对明清戏曲史的重构,或是推进该领域各方面向研究的深入开展,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边走边说 张曼君导演艺术》是中国戏曲学会 当代戏曲艺术家创作经验 丛书(第一期)中的一本。张曼君是当代很重要的戏曲导演,多次获文旅部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 奖。创造了很多艺术经典,指导的剧目种类横跨京剧、湘剧、评剧、川剧、河北梆子、秦腔、锡剧、昆剧等多个剧种。张曼君在导演艺术上很有自己的主张,为原创戏曲缔造 一剧一格、一戏一品 的艺术特质。本书是其对半个世纪实践的总结。
本书以清代宫廷戏曲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戏曲文本、礼乐制度、舞台艺术、作家、演员、观众接受、改编流变等诸要素。本书采用编年史的著述体例,从整体上梳理了自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 年)至逊帝溥仪离宫(1924年)近三百年间宫廷演剧活动资料,将清代重大的礼乐、文化、政治、文学事件与宫廷戏曲史料一同系年,将宫廷戏曲放在大的社会背景和戏曲史长河中进行定位,直观地展示宫廷戏曲发展的盛衰变化,尽可能立体化、全方位地展现清代宫廷戏曲的整体样貌和丰富形态。
全新修订版共收有关京剧知识的条目4300个。分为行当、音乐 声腔、声韵 念白、行头、化妆、脸谱、砌末、基本功、表演程式 特技、龙套调度程式、戏班行科 戏箱 扎扮 检场、后台班规 演出习俗、演出场所 团体 科班 戏校、流派、历史、术语、谚诀、著作 期刊 电影、人物、剧目等20个部类。 各部类条目的排序基本按照艺术规律和操作程序编排。流派、术语、谚诀、人物和著作 期刊 电影中的著作 期刊部分依笔画排序。 除总目与分类目录外,书后附有全部条目的汉语拼音索引,以便检索。 所设流派部类,有帮助读者鉴赏、评析的作用。所收均是众所公认的艺术流派。在京剧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早期艺术家还有许多,而其时并无流派之说,只能付之阙如。故只收录了47个流派。 所收历史条目,为京剧形成前后产生的事物与专用语,其中以京剧形
《中国传统戏剧图像志》(全十卷)是浙江音乐学院戏剧学研究所申报、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编号21BB028)的最终成果,入选 十四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由前言、综述、戏曲的渊源、北曲杂剧、南戏传奇、近现代地方戏概述、戏曲舞台美术、戏曲演出场所、戏曲与民俗、戏曲与传统美术、中国戏曲中外文化交流等22章及中国传统戏剧大事年表、参考文献组成。全书十卷,图片7595张,文字70余万。全书用图像反映中国传统戏剧的历史风貌,辅以文献资料揭示中国传统戏剧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黄河九省区有丰富的戏曲资源,将这些戏曲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整理、研究,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扬。《黄河大系?戏曲卷》的编写,目的是为了详细地向国内外广大读者介绍黄河沿岸九省区戏曲的情况,引起读者对丰富而瑰丽的戏曲文化的注意、重视和喜爱,以期弘扬发展优秀的戏曲文化,传播黄河文明。 收录沿黄九省各省代表性的剧种,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一)文学性。应选取质量较高、文学性较强的剧本,在语言、结构、主题、人物塑造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 (二)地域性。选取各地最具有地域特色的戏剧作品,反映当地独特的民风民俗,或历史事件等,在戏剧语言、唱腔等表现形式上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三)影响力。尽量选取具有全国性甚至更广泛影响力的作
中国古典戏剧在当今国内外受到高度重视,在戏剧界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其表演最大特点是程式性。本书重新梳理了中国古典戏剧程式表演的定义,并对它的虚拟写意特征进行了美学上的研究。同时,从接受美学、身体美学及道家文化 天人合一 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程式表演独特的身体语汇及其审美接受的特殊性。此外,本书还将程式表演与西方身体训练表演方式进行了多维度的比较研究,拓展了中国古典戏剧身体美学国际化的思想视野。
本稿件是著名服装设计师韩春启经过多年课堂教学和舞台实践后的成果,对于戏剧界、舞蹈界后备力量的培养,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和实践都能够起到较强的指导作用。稿件图片较多,均为作者本人以往设计的线描图,部分为单纯黑白的速写,部分加以颜色的润色,又通过部分文字介绍了作者本人关于舞蹈与戏剧在人物动态上的学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