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画是以戏曲为绘画题材,与戏曲形态及其表演内涵紧密相联,是绘画特有的艺术品种,创造了戏曲二度创作的辉煌。 《画里看戏:中国戏曲百图赏》展现了关世俊所创作的百余幅戏画,含京剧、昆曲、豫剧、评剧、越剧、秦腔、高安采茶戏、莆仙戏、吕剧、徽剧等各剧种,数量多,覆盖面广,对了解、欣赏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是极为珍贵的资料。关世俊以戏入画、以画品戏,生动传神地记录了现当代戏曲名家、名段、名表演的精彩瞬间,为戏曲艺术发展史留下了珍贵的丹青记录。既具可观可赏的艺术价值,亦具可借鉴思索的史料价值,是戏曲史研究中重要的 图像符号 。 文人票戏者众,然善丹青者少。画家绘戏曲人物者多,却懂戏者稀!而关世俊乃梨园戏骨,触类多能。各种表演动作在其笔下全无扭捏之态。其笔下所涉剧种之多,行当之全,剧目之繁甚为罕见。
古老的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历史与文化的衍生,生活意欲与艺术创造的思索,辛勤与智慧的凝聚,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极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戏曲艺术即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是人们喜开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完善。据统计,全国现有三百六十多个剧种,各省市以至区县皆有独具地方特色的剧种,每种地方剧种又都有自己的保留剧目。所以,我国戏曲艺术可称为世界之,被誉为中华四宝(戏曲、国画、书法、烹饪)之一。 这部《中国戏曲服装图集》,选用了戏曲服装中*有代表性的服装,将其编辑成册,供戏曲研究工作者、京剧服装设计者。戏曲艺术爱好者参考,亦可供国际友人欣赏研究。作者希望这本图集能对国际文化交流、弘扬民族文化做出微薄的贡献。
中国古典戏剧在当今国内外受到高度重视,在戏剧界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其表演最大特点是程式性。本书重新梳理了中国古典戏剧程式表演的定义,并对它的虚拟写意特征进行了美学上的研究。同时,从接受美学、身体美学及道家文化 天人合一 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程式表演独特的身体语汇及其审美接受的特殊性。此外,本书还将程式表演与西方身体训练表演方式进行了多维度的比较研究,拓展了中国古典戏剧身体美学国际化的思想视野。
本书作者通过我国话剧历史的回顾,通过多篇纪念我国戏剧前辈的文章,通过对新时代以来许多重要演出的评论和对多位话剧艺术家论著的评介,对我国话剧进行了历史的、全局性的、通盘的研究和思考。近几十年来,更联系对我国传统戏剧的研究,联系境内外、国内外戏剧交流中涉及的新的戏剧品种进行研讨,并以研讨中新的课题丰富了我国戏剧教育的内容。虽然我国目前戏剧发展处于盛况中,但仍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本书稿对戏剧研究和爱好者有着一定的学习参考价值。文章内容饱满,条理清晰,对我国话剧事业的发展与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本书是罗周的第一部著作,内容丰富、厚重,包含《缀白裘》戏曲编剧法研究、创作谈、提纲札记以及代表剧目剧本。本书既包含被多次搬演于舞台的戏曲剧本,还有作者多年来的编剧经验总结,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本书运用编年体的形式,力求在大量完备、详实的史料基础上,系统而完整地展现明清传奇、杂剧真实、客观的历史风貌,进而全面、客观地显现明清传奇、杂剧发展的历程与演变的规律。主要分七个部分:1.明清传奇、杂剧作家的生平事迹、交游与剧作著述情况。2.传奇、杂剧作品的辨订。3.作品本事流变的考察。4.历代批评家的相关评价。5.作品的刊刻、存佚情况。6.舞台演出与演员情况。7.戏曲的传播与接受等。本书是近二十年来戏曲编年史*的研究成果,为明清戏曲史研究提供了信实可征的文本,无论对明清戏曲史的重构,或是推进该领域各方面向研究的深入开展,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适应21世纪我国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而编撰出版的集科学性、规范性、前瞻性为一体的系统。其选编思路,注意围绕“基础”这一主线,针对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和性格特点,强调了基本概念的清晰准确、严谨和科学。本套明确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具有语言表述生动形象、可读性强等特色,更适合艺术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引导。
本卷着重介绍盛行于西方五六十年代的荒诞派戏剧以及在此之前的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等戏剧流派。这样的安排是出自编者的一种执拗的认识,即从未来主义开始的形形式式先锋派戏剧,是将西方戏剧引向荒诞派的一系列尝试,它们本身只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以大胆而粗暴的反传统为开端,以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荒诞派戏剧而告终。它构成了20世纪戏剧文学的基调,揭示出一个麻木不仁的、异化了的世界,以及作家们对这一世界的不满、愤慨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