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星以上
  • 1-1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3折3折-5折5折-6折6折-6.9折
筛选:
    • 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中国戏曲 曲艺
    •   ( 237 条评论 )
    • 张庚 /2014-02-0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中国戏曲曲艺(精)》(作者张庚、陶钝、沈彭 年)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的概观文章, 介绍了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中国戏曲的艺术形式 和特色,戏曲的改革与研究等。讲述了中国曲艺的历 史、艺术特色、发展与传统、继承与创新等。《中国 戏曲曲艺(精)》分两部分,分别介绍了中国戏曲和中 国曲艺的发展历史,艺术特色和艺术形式等。

    • ¥10 ¥20 折扣:5折
    • 汉唐长安的乐舞与百戏
    •   ( 184 条评论 )
    • 耿占军杨文秀 著 /2007-06-01/ 西安出版社
    • 西安是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经济社会根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久远的文明传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都西安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拓印下无比瑰丽的史诗和波澜壮阔的画卷。 《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西安。本册主要介绍汉唐长安的乐舞与百戏。

    • ¥9.5 ¥19 折扣:5折
    • 戏曲知识普及读本:通用?中学版
    •   ( 378 条评论 )
    • 中国戏剧出版社编委会 编 /2018-08-01/ 中国戏剧出版社
    • 《戏曲知识普及读本(通用 中学版)》是一本中学生编写的戏曲知识普及读本。全书内容详实,语言通俗易懂、活泼生动,十分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戏曲知识普及读本(通用 中学版)》从戏曲的起源形成,到戏曲历史、戏曲表演、戏曲舞台、戏曲音乐、戏曲唱词和文学、戏曲习俗等各个方面向中学生推介民族戏曲的艺术特质,并且在末章向读者介绍了戏曲艺术在当代的发展状况,通过展现这些新剧目的魅力,彻底破除了 戏曲是老古董 的旧观念,让青少年从新的角度认识到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 ¥9.9 ¥19.8 折扣:5折
    • 顾曲麈谈 中国戏曲概论
    •   ( 218 条评论 )
    • 吴梅撰 /2011-12-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顾曲麈谈》分原曲、制曲、度曲、谈曲四章,详细论述了包括散曲和剧曲在内的南北曲的宫调、音韵、作法、唱法诸问题,并对元明清部分作家作品作了评介。吴梅论曲重在声律和制作,虽有承袭明清人曲论之处,但也颇多他个人研究的创获。《中国戏曲概论》是吴梅*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记述了金元直至明清时期包括散曲、戏曲在内的中国曲学的发展史。此书内容全面,论述精当,影响深远,自问世以来,其重要价值得到诸多有识之士的肯定和推崇,是戏曲研究的之书。

    • ¥10 ¥20 折扣:5折
    • 中国戏曲概论
    •   ( 410 条评论 )
    • 吴梅 著 /2010-01-01/
    • 吴梅以毕生精力致力于戏曲及其他声律研究,《中国戏曲概论》便是其*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记述了金元直至明清时期包括散曲、戏曲在内的中国曲学的发展史。1926年由上海大东书局正式出版。1949年后,上海书店等出版社曾多次再版。此书内容全面,论述精当,影响深远,自问世以来,其重要价值得到诸多有识之士的肯定和推崇,是戏曲研究的之书。

    • ¥6.3 ¥14 折扣:4.5折
    • 尚小云唱腔选集
    •   ( 18 条评论 )
    • 尚小云艺术编辑整理委员会 主编 /1990-11-01/ 中国戏剧出版社
    • 尚小云是四大名旦之一,他所创建的尚派艺术,风格刚健妩媚,别具一格。尚小云的嗓子天赋很好,音色高进圆亮,演唱大段唱腔,铿锵遒劲,一气呵成,听起来十分解气。他一生创编的新戏较多,不少著名唱段久已脍炙人口。本集选辑了尚小云演出的二十三出代表剧目中的近四十段唱腔,包括游戏皮、二簧、昆曲各种唱段,较全面地体现了尚派唱腔的艺术特色。

    • ¥6.5 ¥9.6 折扣:6.8折
    • 语言表演艺术创作
    •   ( 1 条评论 )
    • 李印久 著 /2007-09-01/ 中央文献出版社
    • 自从网络语言大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以来,很多研究语言文化的学者都有一种不安,担心这种“幽灵语言”会破坏人类传统的语境,造成失语状态。 但是,今年的高考却给网络语言开了绿灯,这就证明:人类的语言是在不断的丰富、发展的。与此同时,许多语言艺术专家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把传统语言和现代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类的语言充满了魅力,李印久先生即是其中的一位。 通常来说,人类语言有三态:身体语言;口头语言;文字语言。这三种语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身体语言。

    • ¥8 ¥16 折扣:5折
    • 舞台扩声与音响艺术
    •   ( 71 条评论 )
    • 隋文红锡忠 编著 /2000-08-01/ 中国青年出版社
    • 舞台扩声与音响创作的主要手段是拾音和调音以及放音,它既是扩声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又是音响艺术的创作。音响创作是从摆放话筒开始的,话筒放置是否合理、是否有创造性直接影响舞台演出效果。因此必须了解话筒的性能、舞台的声学环境、声源特点、演出节目的风格和表演特点。对于调音台、功放等的各项功能的了解并不困难,但是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必须了解有关电学和声学知识、音乐和文艺表演知识,以及观众的听音心理。舞台扩声不同于录音,它是时间艺术,在演出中没有回旋的余地,因此音响师除熟练地操作设备外,必须有预见性和应急处理的能力,这些实际能力完全靠实践经验的积累。

    • ¥8.7 ¥14 折扣:6.2折
    • 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   ( 271 条评论 )
    • 徐城北 著 /2008-06-01/ 陕西人民出版社
    • 写这本书是想为年轻朋友们寻找一条从看戏、到懂戏、后发展到迷恋戏的*路线,学生们上课,每学期新课本发下来,总要从前向后一课一课地学,看戏也是一样,希望大家能循序渐进,尽量不走弯路,就理解和喜爱上中国这一门*、也值得骄傲的艺术。 本书同时也是为喜欢京剧的成年人们写的,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幼年是怎么喜欢上二京剧的?京剧曾经带来哪些欢乐?如果肯于把心态倒退回童年,一道来阅读本书,相信你会感到一种特殊的快乐。

    • ¥9.9 ¥19.8 折扣:5折
    • 中国戏——千秋文化之旅
    •   ( 1 条评论 )
    • 徐城北 著 /1999-09-01/ 海燕出版社
    • 中国戏剧首推京剧,外国朋友叫京戏。京戏在国外有一大批戏迷,全世界都知道京戏是中国国粹。中国戏剧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有二百七十多个剧种,泱泱剧目数不胜数。喜欢戏曲的听众、观众起码过亿。随意以四面八方定向,我们就可以拿出几个有代表的剧种。 东有越剧,南有粤剧,西有藏戏,北有京剧,东北有吉剧,东南有采茶戏,西南有川剧,西北有秦腔……海外华人归乡拜祖,听一听乡音,看一看大戏,他们的身心得到一次冼礼,他们的心愿将得到一次回应。龙的子孙,根在中国。 走南闯北,看一看大戏便可立刻了解当地文化风俗。地方戏是我们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一种捷径。

    • ¥3.3 ¥6.6 折扣:5折
    • 王国维:历史、文学、戏曲论稿
    •   ( 33 条评论 )
    • 杨佩昌 整理 /2010-04-01/ 中国画报出版社
    • 王国维是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学家、古史地学家、文艺理论家。王国维对古史、古典文学、中国戏曲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突显了他的国学底蕴之深厚。 今天我们重温大师的遗著,领略大师呕心沥血的智慧结晶,感悟大师精深的学术思想,享受大师特有的研究成果,不能不发自肺腑地感慨:听君一席语,胜读十年书啊!

    • ¥9.9 ¥19.8 折扣:5折
    • 陈平一-京胡伴奏谱.老生篇
    •   ( 108 条评论 )
    • 陈平一 编 /2009-11-01/ 上海音乐出版社
    • 马(连良)派、杨(宝森)派是京剧老生行当中颇受业内外人士热爱的流派,他们之所以成为流派也是和创始人之间长时间的磨合分不开的。李慕良先生(马的琴师)、杨宝忠先生(杨的琴师)、杭子和先生(杨的鼓师)等都为其流派的形成、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这次蒙上海音乐出版社之邀,请陈平一为马派和杨派的一些常见唱段做音响和曲谱整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陈平一是我和尤继舜的徒弟,他天赋好,勤奋努力。在他的演奏中,我们能领略到其功底之扎实和对唱腔及伴奏的理解之深刻。由于流派风格不同,伴奏的风貌亦随之不同,其中包括工尺、格局、旋法、顿挫等,陈平一都能够以不同的操作方法,各具神韵。他的伴奏音乐非但可以在表演、练习中付诸实用,还可以让大家单独欣赏,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审美领域。 在京剧艺术中,

    • ¥10 ¥20 折扣:5折
    • 正说东北二人转
    •   ( 19 条评论 )
    • 耿瑛 著 /2008-09-01/ 春风文艺出版社
    • 二人转亦称“蹦蹦”,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初的二人转,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演唱东北民歌小调(俗称“小秧歌”),后来,随着关内居民的增多,加上长期以来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二人转的内涵。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而成。因此表演形式与唱腔非常丰富。在民间中流传着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可以说,二人转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

    • ¥10 ¥20 折扣:5折
    • 顾曲麈谈 中国戏曲概念
    •   ( 90 条评论 )
    • 吴梅 著 /2010-08-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世纪初,我国学术界几乎同时出现了两位戏剧学大师。一位是王国维,一位是吴梅。王国维以深厚的历史研究的功力,独到的艺术鉴赏 的眼光,广博的中外文化的视野,在世纪初完成了《戏曲考原》、《唐宋大曲考》、《宋元戏曲史》等重要著作,开创了古代戏剧研究的新时代,吴梅虽带有老派学者的学术个性,却也以深厚的传统曲学、戏剧学知识为根底,集度曲、制曲、藏曲、教曲、演戏于一身,发挥他独特的知韵守律、审音度曲、创作表演的特长,继往开来,对传统曲学的曲的本体论、创作论和中国戏剧史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明清戏剧史的研究中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奠定了明清戏剧研究的基础,是一位博学的曲学家和戏剧史家。两位学者的学术成果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共同推动了我国曲学、戏剧学的现代化的进程。

    • ¥9 ¥18 折扣:5折
    • 戏曲知识普及读本(通用中学版戏曲进校园辅导用书)
    •   ( 5 条评论 )
    • 编者:傅谨//李菁 /2018-06-01/ 中国戏剧
    • 本书是一本中学生编写的戏曲知识普及读本。全书内容详实,语言通俗易懂、活泼生动,十分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本书从戏曲的起源形成,到戏曲历史、戏曲表演、戏曲舞台、戏曲音乐、戏曲唱词和文学、戏曲习俗等各个方面向中学生推介民族戏曲的艺术特质,并且在末章向读者介绍了戏曲艺术在当代的发展状况,通过展现这些新剧目的魅力, 破除了“戏曲是老古董”的旧观念,让青少年从新的角度认识到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 ¥8.71 ¥19.8 折扣:4.4折
    • 宋元戏曲史
    •   ( 368 条评论 )
    • 王国维 撰,叶长海 导读 /2011-12-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本书论述了中国戏曲的形成过程,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征引历代有关资料﹐说明其源流演变。书中介绍了古代巫者的装神和娱神,春秋战国时代倡优的戏谑和讽谏,汉代的角觝戏,唐代的歌舞戏﹑滑稽戏﹑参军戏等。《宋元戏曲史》是中国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专著﹐材料相当丰富﹐治学态度谨严﹐颇有影响。其中有些见解(如关于杂剧的历史分期)更为学界长期沿用。叶长海先生的《导读》着重论述《宋元戏曲史》体制及研究方法上的开创意义。书后附梁启超、郭沫若等人有关王国维的文章。

    • ¥9 ¥18 折扣:5折
    • 梨园谚诀辑要
    •   ( 31 条评论 )
    • 杨非 编著 /2002-11-01/ 中国戏剧出版社
    • 戏曲谚诀是艺人流传的口头语,有褒有贬,有用简单的术语,在工作时进行交流;还有一种切口,局外人是听不懂的,我向杨宝忠、王少卿学习了这套切口,可以和他们对话,其实这些东西对我用处不大,因为我并没有和他们有什么合作又不愿外人知道的事,当时是出于好奇而学会的。 杨非同志所著《梨园谚诀辑要》是戏曲界流行的语言,搜辑的面很广,从事戏曲工作的同志能从这些谚语中得到启发和领悟。 本书对表演的唱、做、念、打,音乐伴奏,服装扮相,以及砌末道具,都用美学观点分门别类加以剖析。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看法,使读者能从这些谚诀的含意进一步咀嚼体会,运用到舞台实践中去,同时,也能从这些前辈艺人留下的口述经验中,检验在今天舞台上的实用价值,起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效益。

    • ¥8 ¥16 折扣:5折
    • 舞台打斗技巧
    •   ( 116 条评论 )
    • 范益松 /2010-09-01/ 文化艺术出版社
    • 《舞台打斗技巧》中的所有技巧都是为了帮助演员有步骤地、安全地完成舞台错觉的制造。在掌握这些技巧的过程中不要单纯追求速度。在使用这些技巧时*不要即兴发挥。重要的是,打斗的双方一定要严格地、丝毫不走样地按照在排练中确定下的动作和节奏进行表演。 除此之外,通过热身练习使身体充分地做好准备是保证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和其他形体活动一样,舞台打斗的热身练习阶段对于防止关节扭伤、肌肉撕裂是非常重要的。同时,热身练习能增强动觉意识,并能提高和加强注意力集中的能力。积极工作的呼吸系统为大脑提供了充分的、饱含氧气的血液来使其保持高度的清醒和敏捷。在教师严格控制和掌握下的打斗训练课相对来说是安全的,但是,如果演员在训练的过程中缺少了注意力集中,或者是缺乏对肌体的感知和有效的控制,也有可能对演员的

    • ¥10 ¥20 折扣:5折
广告
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加波浪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