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最的浪漫乐派作曲家,成功实现了俄罗斯的民族文化与西方音乐传统的有机融合。他的音乐注重对人的心理刻画,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被誉为“俄罗斯之魂”。 《柴科夫斯基和他的世界》收录了七位柴科夫斯基研究专家的八篇专题文章,通过大量详实的文献资料和图片,全方位、多角度地向我们展示了解柴科夫斯基的个人生活、创作生涯,以及俄罗斯当时广阔的社会文化图景,必将对我们更加清晰透彻地理解这位世界乐坛巨擘及其作品大有裨益。
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77级》,书中详细记录了谭盾、叶小纲、陈其钢、陈怡、郭文景、瞿小松等10位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艺术舞台上的作曲家、人称“中国精英班级”的中央音乐学院77级作曲系的毕业生的成长历程,在这些历史的足迹中,折射出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曲折和希望,展现出与中国改革开放共同成长与崛起的青年作曲家们在音乐事业上的突出贡献。n 此书为人物传记类新书,书中介绍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77级十位杰出作曲家谭盾、叶小纲、陈其钢、陈怡、郭文景、瞿小松、周龙、苏聪、张小夫、刘索拉。书中生动地记述了这群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弄潮儿”成为今天中国音乐界一代精英的成长经历和思想情怀。
《雕塑的诗性》从三个方面,记载了吴为山教授不同时期的追求、奋斗、创造,记述了他与杨振宁、季羡林、熊秉明等科学、文化、艺术大师的学术探讨,收录其艺术手记、理论文章以及代表性雕塑作品。《雕塑的诗性》由我国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速泰熙教授设计,图文并茂,品位高雅,美轮美奂,从设计思想到印制材料无不精益求精,尤其是汉字的设计,成为书中的标志性视觉符号。
本书是为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本科学生而写,力图以“风格”为中心,以“组织”为总纲,从千变万化、令人目眩的音乐现象中,从古到今杂乱繁复的思维中,抓住两个要点:模仿与创造,引导学生通过对各种音乐风格的亲身模仿,学习历代大师所发现音乐奥秘,获得真谛,在此基础上激发自身的无穷创造热情。内容分八编:旋律写作、节奏集合模型、为一至两件乐器写作、模仿写作、前奏曲写作、歌曲写作、奏鸣曲写作,共24章。本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科学性。此教程布局严密,逻辑性强,循序渐进,由音线条写作入手,从旋律形态到调式交替,到节奏模型,然后进入为一件、两年乐器写作,再进而强调组织方式,从前奏曲、歌曲等简单结构进入变奏曲、奏鸣曲等高级结构,其程序编排既有科学性又具操作性。二实用性。本书习题的设计十分有趣。无论旋律写
作为流行音乐理论中核心课程之一的编曲,我们认为,它既不是古典音乐体系中配器法在流行音乐领域中简单的复制与模仿,也不是狭隘的电声乐队配器。通过对现代流行音乐配器的分析与总结,并借鉴古典音乐配器的若干法则,我们试图建立一种更适合流行音乐特点的配齐方法,即模块化的配器方法,而模块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书中所提到的“织体”。本书的布局谋篇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核心内容在于第二部分“编曲原理”中对于模块织体构建的理论阐述。而为了能在实际的音乐配器中有更具体的指导,我们在第三部分则着重介绍了各种具体流行音乐风格的特点,并在音色选用、音型、节奏型等方面做出编曲的示范操作。
作为上海市人才基金扶持项目,本曲谱收录了上海老一辈著名作曲家徐景新的代表作品,内容涉及声乐、合唱等多种音乐形式,充分提现了徐景新在音乐创作领域的重要地位及上海在艺术人才方面的实力。全书共分5个分册,每一分册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形式,清晰明了地展示徐景新对各音乐领域的所做的卓越贡献。同时还配以合唱作品精选CD,使读者可以亲身体验到徐景新精彩的合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