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陶艺基本技法为主要内容,汇总了捏塑成型、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烧成等过程中有可能遇见的问题,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多种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本书是陶艺初学者的入门教程。全书共6章,循序渐进地介绍了陶艺的基础知识、陶器上的装饰纹案、复杂陶器的制作、转台的使用等。书中还细致地介绍了伴随制作过程产生的问题,例如陶艺到底怎样学?黏土的再生方法、道具的清洗方法等。并在末章介绍了儿童陶艺制作方法。内容基础详细,适合初学者阅读。
为着更加富裕、便利的生活,我们每天奔波劳碌。 然而从某天起,街边作坊里敲敲打打的声音止息了,接下来,蜻蜓和萤火虫不见了,山川本来的颜色也失去了 我们,是不是太快了?这么快的速度,我们是要到哪里去呢? 我想知道,那些过去的手艺人,他们在思考什么,他们的人生到底是怎样的。 停下,站住,回顾。也许能看到一条指引我们的新道路。 本书是日本采写名手盐野米松,继引起广泛关注的谈话录《留住手艺》之后的同名续作。 1999年,初版《留住手艺》试图呼吁人们关注即将消失于工业化浪潮中的传统手艺。今天,手艺人总体仍在消逝,但也有一批批的年轻人开始接过手艺的传承;醉心于追求高效的人们,对于过去生活的记忆逐渐模糊,但也有人开始跳出现代化的轮盘,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本书采访了十九位默默无名的传统匠人
屏幕技术是界面设计发展的基础,在设计领域的研究中是不应该被忽视和缺席的,它的发展与界面设计的发展密切相关。而界面设计将会是未来设计实践的重要方向,是解决人类视觉体验革命引发各种问题的关键。屏幕的出现建立了边界,这个边界却具有无限的融合性和兼并能力,这不仅体现在外化的物质上,更体现在人的心里。物与物的边界在消失,物质实体之间的界限被打破,社会产业间的边界也在消失,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这些壁垒的打破、界限的消失,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高效、便捷,这是屏幕和界面设计带给世界的机会,我们的工作,无论是工程师,还是设计师,要做的就是更好地利用这个机会,不断拓展,使更广泛的用户受益,真正实现科技面前人人平等。
1928 年,提出 民艺 一词的日本思想家柳宗悦先生写下了《工艺之道》,开启了日本民艺的理论探索之路,也让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如一只茶杯、一个饭碗身上所寄存的美感,*次受到如此炽热的礼赞。 如今,距柳先生的发言已过去九十年,他的美论在日本影响深远,但是否真的被深刻理解了呢?是否存在与时代不符、需要更迭的部分?当今的手艺人生活在距柳先生的时代近百年之后的二十一世纪,对他们而言,手工的意义在哪里?人们还能重识寻常美物的精髓吗? 本书是日本当代漆涂名家赤木明登,将自己在杂志专栏上连载八年的文章,进行增补、修改后的整理之作。面对地方工艺越来越庸俗化,本作日常使用的民艺品也与生活渐行渐远的现状,赤木明登重拾《工艺之道》,潜入民艺世界的源头,并在自己的生活中体悟 何谓美物 ,写下了这部与他的
创新设计前沿丛书。本书区别于传统的品牌设计,赋予新时代大众的需求提高其实用价值,理论结合实际案例,不仅仅是解读,还要解决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结合各种元素的品牌设计符合当下市场需要且形成的趋势,讨论新时代品牌的建立。
《形之素/理想国》展示了漆艺师赤木明登、陶艺家内田钢一、锻金师长谷川竹次郎――三人的古董收藏。三位工艺作家在各自领域的第一线活跃着,严选了80余件作品,为我们展示他们的收藏,并做解说。让我们从工艺和审美的角度,重新审视物体“形”的起源。三人即是鉴赏者又是创作者,收藏横跨古今中外,且因为所从事的工艺差别,瞩目的器物属性也有区别。但三人的行文中拥有一个贯彻始终的关注点:“在人类的工艺史中,那个既多变又不变的准则是什么呢?”在最后的对谈中,三人也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谈论了当代工艺中的“形”应该如何。
为什么我们发现有的艺术品很美,有的却不美?美,从人类文明诞生之初绵延至今,同时也在影响着人类的未来。无论是一幅画、一首诗,还是一尊雕塑,它们都是创作者理解美的智慧结晶,我们作为观察者应如何全面分析作品中蕴含的创造力和潜力,如何解读创作者的用意呢? 在本书中,查尔斯 塔利亚费罗以经典的艺术品为例,巧妙地引导我们了解世界各地的艺术和美的概念,进而阐释美学的精髓。从柏拉图的诗歌到林戈 斯塔尔的鼓,本书是一本完美的美学入门读物,适合所有对美学感兴趣的人。 ● 本书是湛庐文化重磅推出的 新核心素养 系列图书之一。 新核心素养 系列致力于推广通识阅读,扩展读者知识广度,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涵盖哲学、心理学、法律、艺术、物理学、生物科技等诸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读本。
本书是 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从书 之一,为广东省精品出版扶持项目。潮州通花瓷花,是潮州非遗传统技艺的突出代表,也是潮州陶瓷艺术的一张靓丽名片。全书包括四章内容:通花瓷花技艺简述、发展概况、工艺特色以及名作鉴赏。本书立足于弘扬潮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技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通花瓷花的发展轨迹及其秉承的优秀潮州文化特质,介绍了潮州通花瓷花的技艺特色和文化源流,从而让这门凝聚着潮人智慧和工匠精神的陶瓷艺术,展现历久弥新的魅力。
本书主要介绍了从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以前欧洲和中东的工艺技术,包括冶金、农具、饮食、纺织,陶瓷、玻璃,化工、精细金属器具、车辆和骑术以及军事技术等,是一本比较全面地介绍西方工艺技术的百科全书,对于读者了解中东、欧洲的古代和中世纪工艺技术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19世纪晚期以来,实用艺术和设计对芬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它们逐渐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在国际上树立了芬兰的国家形象。芬兰设计的天空,群星灿烂,名家辈出。拜卡·高勒文玛教授的*著作《芬兰设计(一部简明的历史)》,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芬兰设计万花筒。《芬兰设计(一部简明的历史)》为读者勾勒出了从19世纪70年代芬兰设计的初创时期到21世纪初的整个发展脉络。在此期间的工业、培训与教育、文化、设计师和产品等几个重要方面是本书介绍的重点。设计一直在艺术和工业的冲突中不断发展,直至今天仍然如此,设计绝不仅从属于其中之一,而是同属于二者。这正是设计领域的吸引力所在,也是设计领域多维发展的重要源泉。设计同时服务于日常生活,同时也提升着人们的生活品质。
本书以手工技艺的师徒传承为研究对象,运用传播学的研究视角与方法,探索手工技艺师徒传承作为信息传播的特点、过程与效果,考察和分析传承实践中影响传承效果的多重因素,以期为手工技艺在师徒传承实践中实现高效优质传承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相关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