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占地210亩,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等部分组成,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陵寝时,已有1780余年的历史。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武侯祠的历史沿革和文物,以丰富的照片相匹配,图文并茂, 有的学术性,可读性也很强。
“羌”,一个苍凉悠远的名字。记忆中,它是唐诗的一部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据说,三千年前的殷商甲骨文里,已刻下它活跃的身影。
本书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所在地的角度出发,以区域旅游史的新视角,对乐山旅游史上旅游资源的形成、衍化、变迁和数量众多的相关文化遗产资料进行收集、考订、论述,使读者能溯其源,观其流,获其实。全书的结构以历史时期的传承交替时序为“经”,以乐山旅游活动的特点、独特资源优势的形成、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态势为“纬”,从乐山旅游史的背景、社会影响、活动分类、文化成果、诗词文联、产业活动与发展、遗产价值定位与保护等方面进行全景式的动态展示和阐释。
《四川藏区民居图谱(甘孜州康东卷)》内容简介:四川藏区地域广阔,地形地貌丰富,文化类型多元,从南至北,由东到西,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藏民居建筑文化。《四川藏区民居图谱(甘孜州康东卷)》深入挖掘这些凝固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藏民居建筑文化,以期读者从民居建筑文化的视角感受四川藏区风貌。全书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丰富,相尖数据大都是编撰组实地考察所得的一手资料。《四川藏区民居图谱(甘孜州康东卷)》适合民居文化研究者、旅游行业管理者、旅游规划者以及旅游爱好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