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货币经济领域专著。其独到之处在于构建了一个货币经济理论模型。该模型把微观企业的逐利行为、货币的创造机制、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的均衡联系到一起,给出了均衡解,并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冲击进行了动态模拟。在此基础上,笔者提炼出了 宏观经济五种思维能力 (宏观、周期、货币、均衡、战略)以及 宏观经济九宫格 (经济增长率、利息率、货币增长率、利润率、通胀率、汇率、债券收益率、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等分析方法。本专著的核心观点有:(1)货币、债务、资产价格、增长、收入、物价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可认为是一体多面。(2)在评估经济表现时,应聚焦于货币价值量的增长率,而非其绝对量、增量以及增量对整体经济的贡献度。(3)名义GDP增长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4)房地产是重要的货币创造器。(5)物价
托马斯·J.萨金特所的《宏观经济学中的有限理性》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网络、人工智能等多方面介绍了有限理性在宏观经济学中的作用机制,包括均衡与变化、预期与行为、数据结构,以及该领域已有的模型和探讨,尤其注重了实验和实例。这本书是萨金特该领域的代表性*作,概述了其研究所涉及的论题,介绍了使用的分析工具及其在一系列模型中的应用,指出了该理论可以进一步发展的潜在方向以及它的一些限制。
低碳发展战略目标以及政策工具方面的研究,包括以下问题:完成低碳宏观经济模型,从理论上厘清减排的宏观经济效果;通过能源结构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减少碳排放量的重点产业,分析其达到相应减排目标的代价;分析现行政策效果,实证研究政策效果背后的影响因素;测算能源结构变化的社会成本和收益;讨论相关减排目标下不同政策工具对各减排重点产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认减排政策工具对产业链上、下游需求、投资、就业、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结合宏观经济总体目标,确定低碳发展政策工具的选择。
目前国内经济史领域研究者对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掌握相对比较欠缺,研究者大都凭借自身的灵感对历史经济运行中的逻辑关系做出朴素的解释。这不仅有碍对经济史做深入的研究,也严重割裂了经济史与经济学之 源 与 流 的关系,更影响对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修正和补充。毋庸讳言,对于非经济学学术背景的经济史研究者来说,自学经济学理论有较高的门槛,即使下功夫自修经济学教科书也未必看得懂。本书充分考虑从历史学领域迈入经济学门槛的难度,在满足合理性原则的基础上尽量通俗化,为非经济学专业背景的经济史研究者开一扇思路之窗。从经济学的基本范式出发,分10章介绍国民收入核算、消费与储蓄、投资理论、货币供给理论、货币需求理论、利率理论、国民收入决定、通货膨胀与失业、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等主要内容。 除解读主流经济学的主要原
齐霁编著的《荡涤污泥浊水--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主要社会问题的治理》是一部系统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社会问题及其治理的专著。烟毒、娼妓、土匪、会道门、乞丐是旧中国的社会顽症。新中国成立之初
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需要新的解释。本书基于量化研究视角,主要收录新生代政治经济学研究者的成果,用中国数据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李海明的《检验劳动价值论:方法与证据》,马梦挺的《价值、生产价格的经验估计方法:应用与评价》,荣兆梓、陈旸的《B转形问题体系:模型与计算》,冯志轩的《国际价值,、国际生产价格和利润平均化: 一个经验研究》,骆桢、李怡乐的《*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数量关系与基于中国数据的估算》,李怡乐、 孟捷的《中国劳动力商品化程度的变动及其对劳动者报酬的影响》,李怡乐的《工人力量的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 基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的分析》,赵峰、赵翌辰、李帮喜的《马克思两大部类模型与中国经济的宏观结构: 一个经验研究》,李海明的《一个古典-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的
目前国内经济史领域研究者对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掌握相对比较欠缺,研究者大都凭借自身的灵感对历史经济运行中的逻辑关系做出朴素的解释。这不仅有碍对经济史做深入的研究,也严重割裂了经济史与经济学之 源 与 流 的关系,更影响对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修正和补充。毋庸讳言,对于非经济学学术背景的经济史研究者来说,自学经济学理论有较高的门槛,即使下功夫自修经济学教科书也未必看得懂。本书充分考虑从历史学领域迈入经济学门槛的难度,在满足合理性原则的基础上尽量通俗化,为非经济学专业背景的经济史研究者开一扇思路之窗。从经济学的基本范式出发,分10章介绍国民收入核算、消费与储蓄、投资理论、货币供给理论、货币需求理论、利率理论、国民收入决定、通货膨胀与失业、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等主要内容。 除解读主流经济学的主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