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银库是清代中央政府的国家库藏,每年收支规模约当其时全国财政岁出入总额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本书以大量详实的手档案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清代户部银库收入、支出、盈亏分析、以及库存变化。书中作者依据现存的银库黄册抄档、中国历史档案馆藏银库黄册原件及其他档案,对户部银库历年大进、大出及出入盈亏和户部银库历年结存银钱数据做出的统计,是全面反映清代户部银库运行状况的极其珍贵的手史料。
本书由新经济重心的形成、北方社会经济的缓慢恢复与发展、内涉诸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和依附民以及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六章组成。本书采用专题综合阐述方式,并尽可能地照顾社会经济史应有的面。在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领域中,有许多课题需要商榷和重新探讨,或者有待进一步深入。有鉴于此,书中力求在归纳综合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竭尽绵力,大胆地提出一孔之见。这里借前言之便,将书中有别于传统或有较大影响的三个观点的扶浅认识,概要阐述如次。目的无非是参加讨论和求教,包括书中涉及到的一切。
本书充分运用日伪密档资料,从1935年满铁进军华北切入,采取宏观论证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揭示日本以掠夺煤、铁、盐、棉资源为重点的经济兵站基地化政策;以此为基础,深刻剖析农工产业、交通运输和商贸金融所遭受的严重破坏,明确指出经济运行的结构性危机,以及暴力经济的凶狂本性与必然溃败的结局。堪称为日本经济侵华研究的创新力作。
全书共分7章,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部分包括一、二章,主要论述战国秦汉时期商人、商业资本自身的一些情况。首先,概述了战国以前商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依据商人经营商品的性质和经营业务的类别等,对战国秦汉时期的商人进行了大致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不同门类商人的特点;从商业经营的微观角度,阐述了战国秦汉时期的商人在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之道。力图从宏观与微观上,对战国秦汉时期的商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其次,对商业资本的产生、发展,商业资本的积聚方式、积聚数额等方面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和说明;并着重论述了战国秦汉时期商业资本的各种流向,诸如经营商业、经营土地与高利贷、窖藏与浪费、流入国库与中饱私囊等。以期对这一时期商业资本的发展线索和大概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
《中国古代商业文化史》对商人的那些事断断续续从源头写起,力争使读者了解我国商业文化历史真相,弄清“重农抑商”及“贱商”思想始末,还“诚商”、“廉贾”一个清白。书中引录了较多的原文,可能为你阅读带来不便。作者力争把《中国古代商业文化史》做成有知识、有趣味、有故事、有惊奇,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普及性的商业文化读本。
《中华苏维埃经济建设研究》所研究的“中华苏维埃经济建设”,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区域(亦称:“苏维埃区域”简称“苏区”)和局部执政的历史条件下,领导苏区军民开展土地革命,发展工农业生产,活跃商业贸易,建设金融货币与财政税收体系等经济活动。《中华苏维埃经济建设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中华苏维埃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废旧立新,苏维埃政府的金融货币工作,苏维埃政府财经税收制度的建设等。
本书内容的安排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曾长期实行严格的盐法,目的是保证盐的垄断经营,用寓税于价的方法征收巨额盐课,这造成官盐的价格高昂,经营方式僵化,刺激了私盐问题的发生和发展。第二,比起以往历朝历代,清华无论在盐法的严格程度上还是在私盐问题的严重性上都有发展。清代私盐活动的泛滥来源于需示和供给两方面的迫切要求。第三,清代统治者用许多方法抑制私盐活动,主要有改善官盐经营环境、改变盐法条款、严厉辑私等等。当这些方法成本过高时,统治者亦尝试做一些让步,以便从形式上减少私盐活动的发生。第四,嘉道时期,清代的私盐活动已发展到高峰。官盐在各个地区向私盐投降,私盐几乎占全国食盐销售量的一半以上,而官商的经营和政府的盐课收入告危。这说明封建专商引岸制度走上了穷途未路,必须进
本书收录侨批文物馆藏叶和仁家族晚清年间(1882—1910年)侨批,含批信95件,侨批封5枚。全书以时间为序,彩色影印批信原件,以录文、简释,具较好的文献价值。读者从中可了解华侨华人在侨居国的生存状况、创业情况、经营模式等,更可从侨批中读出华侨爱国爱乡的精神。
历史观和方法论是不可分的,在研究具体历史问题时,一切史学理论都可视为方法论:思维的方法或者论证的方法。列宁说:“历史唯物主义也从来没有企求说明一切,而只是企求指出‘科学的’说明历史的方法”(《列宁选集》卷3页)。不仅如此,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406页)。在论及历史观时,马克思说,它们“充其量不过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观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综合。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它们只能对整理历史资料提供某些方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第31页)这话也许有点过分,不过,“方便”可理解为方法。作者不仅回溯经济史学史、介绍西方历史哲学、比较中西历史观、探究理性发展之路、反思批判理性主义,而且对经济史方法论问题,
本书实际上是一部论文集,并非专题性的实证研究专著,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主要是选取过去没有收入相关著作的论文汇编而成,也算是从某些方面对自己20年来从事近代史研究的一个回顾,反映了本人学术研究的发展轨迹。但有关近些年自己对一些相关课题的研究,包括对商会和其他新领域和新问题的探讨成果,在本书中的体现并不是很充分。全书主要收录了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期待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向纵深拓展、乡村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等30余篇研究成果。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文丛》之《汉代田庄研究》一书主要包括了:田庄的类型与建筑、田庄居民关系及其社会地位、田庄内的其他依附居民关系、汉代田庄历史地位的定位、田庄居民的衣饰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1937年7月7日,由卢沟桥事变肇始的中日战争,发展到看不到结局的太平洋战争,经过长达8年多的战火硝烟,近300万人丧生,国土荒芜,满目疮夷,日本遭到惨重失败。这场战争直接或间接地对日本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根本上动摇了国家经济制度、企业及家庭经济。
对于何谓大事,很难界定,“仁者智者”,很难统一。本大事记以为不同层面的读者尽量提供较多信息为原则,尽力使读者通过大事记对近代海关史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之既可作为工具书来查,亦可作为中国近代海关史纲来读。由于中国近代海关的缘起与鸦片战争有关,故本大事记起止年代为1840年至1949年。中国近代海关专史离不开中国近代通史,故本大事记也收录少量与海关史密切相关的特别是中国近代政治史和外交史的史实。本书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海关档案资料及原海关编辑出版的书刊,尽可能全面地收录了对中国近代海关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大事,以及反映中国近代海关发展脉络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