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Ⅰ(第六版)行政法总论》是 盐野宏行政法教科书三部曲 之一,由两编构成:第一编行政法的基础,第二编行政过程论。以 行政与法的一般关系 日本行政法的基本构造 行政法的法源 日本行政法的基本原理 论述第一编;以 行政过程论的概要 行政的行为形式论 行政上的一般性制度 行政过程中的私人 论述第二编。文前附有文献列表,文后附有判例索引和事项索引。本书对有关比较法领域的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二元古典模式之修正进行分析,在行政过程论的体系架构下,对行政的行为形式论和行政上的一般性制度展开系统论述,并对行政行为的规范力、公法上的事务管理论、公法规定的私法性效果论、公私协动论、违法性的承继论、判断过程统制论、行政执行中的根据论、行政程序的瑕疵论等争点问题进行范导式论述。伴随《公文书管理法》《番号
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措施。开展政府法律顾问工作,使法律服务进入政府决策层,为政府重大决策、政府立法、管理经济、管理社会事务、行政立法、维护社会稳定,直接及时地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避免和减少政府行政决策和管理的失误或违法,进而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的依法管理,使政府的管理决策进一步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和法律化,更好地体现党和人民的意志,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治省的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化改革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引起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也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人们现有工作生活格局的变化,这必然会对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是政府在新时期依法处理信
本书为政治学与法学耆宿张佛泉先生有关宪政与民主、自由与人权等问题之论著汇集。全书概分上、中、下三篇,凡二十五章。上篇以“宪政与时局”为名,收录先生发表于《国闻周报》的政论时评,涉及民族主义、行宪守法与国族建设诸方面,展现了法政学理与现实社会的种种纠结;中篇为“无法出让的权利”,凡时论二十二篇,侧重基本权利学理的讨论与社会应对,尤其关注于选举权利之推行与民主政治途径的探析;下篇则为“自由与人权”的经典言说,缕析自由概念在宪法乃至宪政上的重要地位,擘划邦国秩序,规制基本人权,阐明“自由之确凿意义诸权利即诸自由”之意。全书所辑文章,大体按照时间顺利呈列,俾窥张佛泉先生思想发展之脉络。
江国华编著的《中国行政法(总论)》基于行政法学与宪法学的内在关联以及中国行政法治实践,以行政权及其宪法配置为逻辑起点,以行政过程论为中心,全书分为“行政权力配置法”、“行政组织法”、“行政过程规制法”、“行政程序法”、“行政侵权救济法”以及“行政司法法”。
在立法研究严重落伍的当代中国,该如何利用法律迅速改变现行制度,同时保持法律规则的稳定性?如何“四两拨千斤”,从小处入手,实现发展所要求的重大制度变革的目标?如何通过社会科学研究收集起草部门所需的数据,探讨问题行为的性质?如何起草法律改变国际制度,促进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本书可以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有所帮助。本书已经被世界尤其是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广泛认可。本书的核心是制度立法理论、方法和技术,我们可以根据我们中国的国情使用这些工具设计和起草法律解决社会问题。本书旨在指导立法实践,因此不可避免地,如本书第一篇阐述,书中引用的实例是含蓄而不是明确地折射理论,反之亦然。尽管本书论述了许多理论,但仍然是一本实务指南。虽然,希望所有的实务工作者都认为,本书对其工作是有帮助的,但是,发展中
我国在教育服务领域的国内立法与国际法上的义务是否有效衔接?中外合作办学监管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如何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监管立法和治理体系?这本《中外合作办学法律问题研究》由陈大立著,从国家法的角度切入,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工作的实际,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和法律问题,是国内本关于中外合作办学法律问题的学术专著。《中外合作办学法律问题研究》不仅对充实和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理论体系具有开创性意义,对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完善和理解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行政官员问责的法治化研究》以行政官员问责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究问责法治化的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并在建构与解构问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推进中国特色行政官员问责法治化的具体路径,以真正实现问责在建构与法治政府目标相契合的责任政府过程中的价值与功能。《行政官员问责的法治化研究》总结了问责机制引入我国大陆地区的时代背景,归纳出别具中国特色的问责发展规律,分别从现实需要和理论支持层面论证了问责法治化在我国施行的正当性与必要性,并对别具本土特色的问责内涵进行了澄清和阐释,以及对问责法治化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进而提出如何实现从问责法制到问责法治的具体路径,亦即关注统一问责法的制定、实施与保障问题。本书由曹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