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结合《民法典》以及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的发展经验,对版进行修改和完善,增加了《民法典》的相关条文,并将其作为研讨法学方法论的素材,还借由相关案例对法学方法论的研究进行了说明。本书有助于读者妥当运用法学方法对《民法典》文本展开解释,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法学理论体系,形成对中国立法和司法实践有解释力的知识和话语体系。
教育 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7JJD820011)的最终成果。本书以总则、人户、产业、钱债、婚姻、继承六编为研究架构,共38章128万余字,勾勒出中国古代民法的本来面目,以确凿的史料证明了中国古代不仅有民法而且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揭示了中国古代民法发展的特殊性、典型性和时代性。本书勾勒出中国古代民法的本来面目,揭示了民法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本书论证了以中国古代民事法律关系为对象所形成的以人户、产业、钱债、婚姻、继承为主要内容的民法体系,揭示这个法律体系的形成的历史条件。
作为四十年来中国民法学理论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创业者,本书作者王利明教授在中国民法典通过后,首次将四十年来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初步梳理和总结,全面体现了作者的民法学思想及学术研究成果。文集按照民法学分编体例加以编排,共分为民法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和侵权责任编五卷,将成为学界研究民法典条文来龙去脉以及争议焦点的重要参考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书后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既有法律条文对照表,以方便读者参照阅读。
【结构合理】 关注《民法典》的法律适用问题,逐条设置条文主旨、关联法规参见、司法解释适用和权威案例指引四个方面内容。 【内容全面】 全面收录《民法典》各条文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权威案例,权威案例包括52例指导案例、397例公报案例、301例典型案例。 【新旧对照】 采用新旧对照表对应整理、列明《民法典》*新配套发布和修改的司法解释内容,使司法解释条文变化和体系变迁一目了然。 【月月更新】 每月在公众号更新*新司法解释、权威案例等修改内容,可免费下载学习*新知识。
本指南是《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具体化,是专利局依法行政的依据和标准,也是有关当事人在专利申请和请求各个阶段应当遵守的规章。本指南根据2020年修正的《专利法》、2023年修订的《专利法实施细则》、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第391号)等,在《专利审查指南2010(2019年修订)》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
《法律文件解读》是一套以为法律规范提供同步“解读”为主的系列丛书,分为刑事、民事、商事、行政与执行4个分册,按月出版。 《法律文件解读丛书:民事法律文件解读(2011年第12辑 总第84辑)》以“解读”为重点,突出全、专、新、快、准等特点,通过对出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以及重要地方性法规进行同步动态解读,弥补了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汇编类出版物没有同步阐释、解读内容的不足,为广大读者学习理解法律规范,正确贯彻执行法律文件,及时解决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层面的法律信息平台。
中国民法学理论危机的根源之一在于缺失“法史感”。由于忽视对传统知识资源的清理整合,相当程度制约着我们认识传统法学的视域和深度。如何提供规范认识中历史的“前结构”?如何在民法的规范认识与历史认识之间实施相互嫁接?要想理解现代民法制度,离不开对其进行历史语义论分析。本书的基本观点是主张社会系统分化形态转换与民法概念语义变化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社会复杂性增大导致社会结构变动的多样性,并引发概念进化,以适应变化的社会内在复杂性。这种社会结构转型往往以概念语义的变化呈现出来。与一般的进化理论不同,在这里,民法概念不是通过说明其特殊的本质特点来规定,而是通过概念语义的区分来进行,属于一种“系统进化”的历史。本书的另一个目的是探寻中国民法学研究的“历史化”路径。历史梳理应被视为一种理
本书版是部民法哲学专著,首次提出了民法的整体观和方法论。第二版深入阐述了这一民法整体观,构建了民法学个系统的一元化逻辑体系,并根据这一逻辑体系,全面审视了现有民法理论。作者指出:在民法学中,形式逻辑已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甚至成为批判的对象;几乎所有的民法基本范畴,都缺少应有的推演程序;民法教材大量代代传抄的经典论述,其实是只可死记硬背,不可深思细究的教条。第二版严格遵守形式逻辑,对几乎所有的民法基本范畴作了全新的界定,得出了一系列颠覆性的结论,为实现民法的平等宗旨提供了真正的理论根据。如果说《民法哲学论稿》版证明了人应该生而平等,第二版则证明了人可以生而平等。第二版是迄今为止的民法理论一元化专著,不仅对民法法理的学习和研究具有毋庸置疑的指导意义,也是本以民法自身逻辑为线索的
这是一本对民法强行性规范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的法学论著。作者以整体性法律为背景,从民法规范论的视角,对民法与宪法、行政法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进行探讨,阐释了民法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继而通过对民法的规范构成与内部的规范构造等问题的分析,从司法论的立场,展开对我国强行性规范的确定性和准确适用问题的论明,通过抽丝剥茧式的层层论述,从立法论的角度,对我国民法典中强行性规范如何在适应现代民法公私融合的需要中进行规范构建进行阐明。本书集宏观的理论分析、独到的理论见解与精细的法条阐释于一体,当为我国规范法学研究领域的一本重要著作,对我国法律理论的发展、立法构建与规范适用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