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修改主要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大 放管服 改革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专利代理人的称谓改为 专利代理师 、放宽专利代理行业准入等。修改的主要内容和亮点如下: 一是简政放权,支持创新创业,减轻群众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与创造力。包括取消代理机构设立审批的省级初审;放宽代理机构组织形式要求;简化考试报名条件,取消申请代理师资格应当具有工作经验等要求;取消不必要的证明材料。 二是放管结合,加强日常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创新主体合法权益。包括管理部门应当采取随机抽查方式,对代理机构和代理师的执业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并向社会公布检查、处理结果;支持创新,鼓励代理机构和代理师为小微企业以及弱势群体提供代理援助服务;健全执业规范,要求代理机构建立健全利益冲突审查制度;完善关
本书收集知识产权各类案件审判实践中具有典型性的疑难、新型案例,总结提炼出解决这些问题涉及的法理上和适用法律相关的事实上的关键词,阐明法学理论、争议观点、法律适用,旨在解决审判实践中疑难、新型问题的法律适用问题,从而为初级法官、律师办理案件提供有效指引。
本书从专利复审委员会20多年来作出的8000多件外观设计复审、无效已结案件中精选出100多个案例,依法律问题分5章进行了编排,每章节结合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对案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评述。 读者对象:专利审查、专利代理入以及其他专利相关工作人员。
本书精选中外著作权法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司法部门借鉴国外司法实践经验提供实例,为我国立法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使法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外法院经典判决的思路,从中受到启发。 读者对象:法学院校师生,司法、立法部门相关人员。
知识产权的出现,是在法律的保障之下,人们寻求更加有秩序的市场竞争规则的过程。知识产权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表征物之一,它既是知识与产业的结合,也是文化与市场的结合,同时又是技术与资本的结合。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专利申请最多的国家,成为知识产权大国。但大而不强、量多质低,是我国知识产权管理的整体印象。就知识产权运用而言,许多企业还不够重视,甚至知之甚少,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本书从知识产权运用实践的角度,选取了近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100个关于知识产权的实战案例。这些实战案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阅读起来比较有趣味。同时为了方便初入门读者理解,我们还在许多案例的后面加注点评。通过这些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读者可以了解我国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的整体水平,从中思考企业自身知识产权战
在特定的条件下,法律允许自由使用作品而不必征得人的同意,也不必向人支付报酬的情形,在法领域称为合理使用。全理使用是为了实现作者对作品的垄断与公众对作品的共享之间的平衡而创立的制度,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对所施加的限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合理使用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如何继续维持人、传播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成为法研究领域必须重视的问题。本书重点研究以下问题:合理使用产生的历史前提及网络环境下的概念演变,合理使用制度发展所面临的法律与技术双重困惑,电子合理使用原则的弱化趋势,公共领域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尺度,电子合理使用制度的重构,等等。
我国加入WTO之后,专利代理工作从业者的法律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达到了更高的程度,每一个准备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和已经具备了代理资格的工作者,都必然在这种高要求、高标准面前,切实地充实自己的法律知识、完善自己的法律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针对性,本书针对的是专利代理工作法律知识的要求,首先是针对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法律基础知识要求。 2.准确性,本书作者多年从事法律研究,对专利代理工作和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涉及的法律有相当的掌握,在本书中对相关的法律知识,有准确、清晰、深入浅出的讲解。 3.知识点全面、重点突出,任何考试都是对知识点的考核,而知识点又有一般知识和重点知识的区别。
本书由六部分内容组成。部分是专题研究,主要包括课题组成员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2005年12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知识产权的刑事法保护及对欧盟经验的借鉴”专题研讨会提交的论文,以及2006年2月21日至23日在香港参加“内地港澳知识产权刑法论坛”提交的论文。第二部分为调研报告,是课题组在对北京、云南、山东、武汉、青海等9个省市发放万余份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就中国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现状及成因所作的调查研究报告。第三部分是研究报告,是课题组在全面分析研究中国知识产权刑事立法的现状、不足的基础上,就中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立法完善问题所作的深入系统研究的最终成果。第四部分是考察报告。第五部分是研讨会综述,第六部分为附录。
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标已经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认知水平的提高而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本书正是围绕这几个大方面设立了百余个问题,意图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为在这些方面存在疑问的商标注册申请人和权利持有人提供最便捷的解决方式,同时也让更多关心商标注册的企业和普通消费者能够认识和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商标知识。与此同时,本书的作者还在附录部分特意加入了一些商标申请过程中必需材料,希望给读者带来更全面更可靠的帮助。
本书重点介绍了我国现有各类著作权登记的法律依据和具体实践,包括作品自愿登记、合同登记、软件著作权登记以及著作权质权登记等,并深入剖析了著作权登记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从比较法的视角,通过对各国尤其是美国箸作权法中有关登记的规定和美国著作权局有关登记职能的介绍,就如何完善我国箸作权登记制度提出了建议,并对目前正在进行的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增加的有关著作权登记的内容,包括登记的种类,登记的性质、作用和效力以及登记机构等主要内容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比较全面的论证。 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从事箸作权行政管理和著作权登记工作所积累的实践经验,首次对著作权登记制度进行比较全面和完整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书的内容填补了此领域我国著作权法律研究的空白。
视频分享网站上充斥着大量未经著作权人及邻接权人许可的视频内容,这不仅构成对视频作品权利人的侵害,也给视频分享网站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风险防范机制研究》由牛静所著,《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在分析目前视频分享网站侵权现状的基础上,以国内主要视频分享网站优酷、土豆、我乐、酷6、六间房等与著作权方发生的50例侵权纠纷案为分析对象,探讨视频分享网站在内部管理控制和商业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著作权风险防范措施。
本书通过对上部性理论文献的梳理以及对不同理论的比较研究,探寻了外部别于传统外部性理论的几个观点,以及探讨了上部性与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以及信息不对称之间的关系。作者为在*市场失灵理论框架下,四者之间存在划分界限,而在动态演变的相对市场失灵理论中,四者之间相互“催生”与演化,不存在可划分的界限,从而为“外部性并非无效率,即不是政府干预的充分条件”这一命题增加了新的注释,为修订政府规制政策的连界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作者正是以此研究为基础针对我国环境规划与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提出了新的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学术文库已经出版《网络游戏法律政策研究》(2005年版)和《网络游戏法律政策研究2008》,现在出版《网络虚拟物研究——网络游戏法律政策研究20099,由此形成的网络游戏法律政策研究丛书。 《网络游戏法律政策研究2009:网络虚拟物研究》总结了虚拟物的交易、定性和规范的现状,归纳了虚拟物保护在司法实践中的案例,讨论了网络微额支付与网络虚拟币问题,明确了虚拟物的法律属性及其权利归属,探讨了虚拟物纠纷解决机制、虚拟物的交易规则、虚拟物法律保护框架。附录包括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的网络游戏相关规范性文件名称。 《网络游戏法律政策研究2009:网络虚拟物研究》适合于相关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产业界、法律界、法学界人士以及其他相关人士阅读和参考。
郑国辉编著的《著作权法学》涵盖了《著作权法》的内容,按照本章概要、学习目标、学术视野、理论思考、实务应用、案例评析与参考文献的体例编排,科学新颖。全书理论与实务融会贯通、相得益彰,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定能激发读者的学术兴趣,不仅易让读者更系统地掌握著作权法学理论体系,也能从中运用著作权法学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书全面介绍了专利电子申请的基本情况、专利电子申请客户端系统、专利电子申请网站、中国专利查询系统等内容,包含大量图片示意和案例。本书的读者对象可以是:电子申请用户、专利代理人、专利审查员、对专利申请感兴趣的社会公众等。
《装备知识产权管理》重点从装备知识产权管理导论、战略管理、产权客体、权利管理、获得管理、转化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系统论述了装备知识产权的激励、归属、获取、转化、应用、信息服务和保护等内容。
本书立足于全面介绍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并结合国防科技工业自身特色,从实务角度阐述了本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主要程序及内容,对基层企事业经营、管理者,对广大科技人员及相关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性。可作为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工作参考手册或作为国防科技战线广大职工的知识产权培训教材,也可以为其他行业或部门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