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尤其是国家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面临着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思路都需要进行改变;另一方面,由于劳动者的素质等提高,他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否被侵犯,越来越多的走向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定程度上劳资纠纷和矛盾也在加大。 《劳动争议与工伤纠纷实务指南》选取劳动争议纠纷中的60个典型问题,以案例形式呈现,对每个问题进行精确的分析,既有理论根据、法律依据,又有具体的裁判观点,并以点带线再成面,对理论界、实务界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会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 根据我国 八五 普法工作规划, 突出宣传民法典是 其重要内容。《民法典法律适用与案例指引系列》紧随民法典规定,旨在聚焦民法典实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公民的生命健康、人格尊严、财产安全、经济生活等权益提供法治保障。 本书结合我国立法背景、学理研究、司法解释和判例规则,以及近年发布的典型指导案例,对民法典继承编作了 简洁、明了、实用 的适用解析,并附以法律文书范本与制作指引和相关法律节选,使其实用性更强。主要内容涵盖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遗产的处理、相关法律文书范本等。
"隐私权"这个在今天被广泛讨论的法律概念,酝酿于1889年《哈佛法律评论》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萨缪尔o沃伦和路易斯o布兰代斯。后来,布兰代斯成为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在经典判例"Olmstead v. United States"中,布兰代斯的异议意见掷地有声,正式奠定了"隐私权"的概念。这本《隐私权》将布兰代斯的前述两篇作品一并收录,并附上当今宪法学领域*声望的学者切梅林斯基教授的一篇精彩小文。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第2版21世纪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法学精品教材)》是在*版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近年来的进展进行修订,系统介绍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理论,全面阐述劳动与社会保障实体和程序法律制度,反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研究成果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进展。
实用版系列 独具四重法律价值: 1.出版权威。中国法制出版社是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所属的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文本的权威出版机构。 2.法律文本规范。法律条文利用了本社法律单行本的资源,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正式版本完全一致,确保条文准确、权威。 3.条文解读专业、权威。本书中的[理解与适用]均是从庞杂的相互关联的法律条文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等对条文的权威解读中精选、提炼而来;[典型案例指引]来自*人民法院公报、各高级人民法院判决书等,点出适用要点,展示解决法律问题的实例。 4.附录实用。书末收录经提炼的法律流程图、、诉讼文书、办案常用数据(如损害赔偿金额标准)等内容,帮助提高处理法律纠纷的效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是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的。自2014年6月1日施行以来,有效地规范了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为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由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调整为行政许可事项,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使用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国务院于2017年5月4日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作出修改,设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行政许可。主要规定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的法定条件、实施部门等内容,并规定大型医用设备目录由国务院部门提出、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同时,强化了许可后的监督管理,并增设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的资质管理由许可改为备案,并增加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的免责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案例注释版第3版)》用案例解读法条,突出以案释法的特点。所编选案例的原始资料尽量来源于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审结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对于没有相应真实案例的重点法条予以**的条文注释。所选案例紧扣法律条文规定,本身具有示范性、指导性的特点,对于读者有很强的参考借鉴价值。本书设置了 “相关案例索引”栏目,列举*多相关案例,并归纳出案件要点。还收录了重要配套法律文件,以及相应法律流程图表、文书等内容,方便读者查找和使用。
1.以法释法:将与主体法条文联系紧密、能直接对主体法条文有注释说明作用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条文置于主体法条文之下,标明效力层级,从权威的角度对主体法条文进行解读。 2.请示答复:收录全国人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对于具体问题的请示答复,这些请示答复是对具体法律适用的问题或具体案件的处理所作出的答复,反映了对某一具体问题或个案的处理思路、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条文注释:对主体法条文以及密切联系的条文进行综合适用解释,注释法条中的重点、难点,帮助读者把握法律规定的精髓,掌握法律原意。 4.案例指引:紧扣法律条文,收录人民法院公报案例以及人民法院相关部门公布的典型案例的裁判摘要。通过相关案例,可以进一步领会和把握法律条文的适用,从而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参考。
"隐私权"这个在今天被广泛讨论的法律概念,酝酿于1889年《哈佛法律评论》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萨缪尔o沃伦和路易斯o布兰代斯。后来,布兰代斯成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在经典判例"Olmstead v. United States"中,布兰代斯的异议意见掷地有声,正式奠定了"隐私权"的概念。这本《隐私权》将布兰代斯的前述两篇作品一并收录,并附上当今宪法学领域*声望的学者切梅林斯基教授的一篇精彩小文。
作为配套的规范性文件,《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共8章108条,对不动产登记簿、登记程序、不动产权利登记等内容进行了规定。重点包括: 不动产登记后,之前的房产证等证书是否依然有效?是否需要立即申请更换呢?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05条明确规定:“本实施细则施行前,依法核发的各类不动产权属证书继续有效。不动产权利未发生变更、转移的,不动产登记机构不得强制要求不动产权利人更换不动产权属证书。”简单来说,就是在产权未变更、转移的情况下,可以一直持有旧证书,老百姓不用着急去换新证。 如何进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呢?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9条规定:“申请不动产登记的,申请人应当填写登记申请书,并提交*明以及相关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应当提供原件。因特殊情况不能提供
中国法制出版社一直致力于出版适合大众需求的法律图书。我社2001年5月率先推出“法律及其配套规定”丛书,深获广大读者的认同和喜爱,业界人士誉称该丛书的出版在法律图书中掀起了“蓝色风暴”。2004年8月,我社精选出发行量较大、百姓常用的法律法规,推出了“常用法律配套规定便携本”系列。2005年9月,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对该丛书进行第三次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