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版系列 独具五重使用价值: 1专业出版。中国法制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文本的权威出版机构。 2法律文本规范。法律条文利用了本社法律单行本的资源,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正式版本完全一致,确保条文准确、权威。 3条文解读详致。本书中的【理解与适用】均是从庞杂的相互关联的法律条文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等对条文的权威解读中精选、提炼而来;【典型案例指引】来自*人民法院公报、各高级人民法院判决书等,点出适用要点,展示解决法律问题的实例。 4附录实用。书末收录经提炼的法律流程图、诉讼文书、办案常用数据等内容,帮助提高处理法律纠纷的效率。 5附赠电子版。与本分册主题相关、因篇幅所限而未收录的相关文件、 典型案例指引 所涉及的部分重要案
本书是九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行政程序法研究”最后一本。着重论述了“行政程序法与现代法治国家”、“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行政程序法的法典化”、“行政救济”等与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密切相关的问题。本书表达作者对行政程序立法基本观念的著作,是作者对本国和各国行政程序立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和思考的成果。就总体而言,无论是资料性的作品或理论专著,目的都是直接为我国制定行政程序立法中最重要的立法--行政程序法服务,为我国的行政程序立法提供资料、理论依据和立法经验。
《*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自2018年2月8日起施行,共计163条。本书采取【法律条文】【解释要点】【适用指南】【疑难解答】【典型案例】【相关规定】的特色体例,针对本解释展开逐条解析,进一步明确和解答本解释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重点疑难问题。全书简明清晰,要言不烦,为人民法院处理行政案件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同时也助于广大司法实务及理论研究人士了解、学习、理解、适用本解释。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将通过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并通过反间谍法。此次行政诉讼法的首次大修主要有如下亮点: 亮点一:多方面修改力撑民告官。扩大受案范围,明确可以口头起诉,方便当事人行使诉权;强化受理程序约束,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到起诉时当场予以登记,并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等。 亮点二: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有望入法。“民告官却见官难”是行政诉讼一直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次大修,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终于有望入法,成为刚性的法律规定。 亮点三:可诉条件取消具体行政行为限制。草案将现行行政诉讼法中对“具体行政行为”可提起行政诉讼,修改为“行政行为”,并赋予法院对规范性文件的附带审查。亮点四:适当扩大行政诉讼案件调解范围。草案将现行“*不适用调解”
《行政诉讼司法权界限》以“司法权界限”为切入点,探讨了我国行政诉讼司法权的横向和纵向界限。《行政诉讼司法权界限》试图明确界定司法权的概念,客观评价司法权的性质与功能,系统地考察了日本司法权界限理论。在从宪法视角考察人民法院审判权的中国特色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司法权制度的历史演进以及当前行政诉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行政行为及受案范围、原告资格、“排除事项”等行政诉讼司法权的横向界限和行政裁量、行政规章和行政规则等行政诉讼司法权的纵向范围,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及人们对环境权利的逐渐重视,出现了环境行政诉讼——一种新的诉讼形式。环境行政诉讼可以说是近年来行政公益诉讼重要的内容。如何通过行政公益诉讼实现对我国环境的保护直接关系到我国行政法治的健全和环境法治的建设。如今,对环境行政诉讼存在的价值学界已没有分歧,但在具体的制度构建方面仍是莫衷一是。韩国与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相似的方面。本文对韩中两国的环境行政诉讼的起诉要件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者通过中韩环境行政诉讼的比较,为相关领域带来一定的研究价值。
为正确理解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人民法院结合行政审判工作的实际,公布了《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对执行行政诉讼法的若干问题作出解释,供行政审判工作中具体适用。
《行政复议典型案例选编(第2辑)》是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行政复议司编辑的工作指导用书,计划每年至少出版一辑。编辑《行政复议典型案例选编(第2辑)》的目的是,通过搜集、整理、评析具有示范作用的典型案例,总结行政复议工作经验,加强对全国行政复议工作的指导,促进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行政复议人员的办案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旨在推动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行政复议渠道依法维权,有效化解行政争议。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其后,根据审判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为了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针对《行政诉讼法》的具体实施,人民法院于2000年3月8日颁布了《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7月24日颁布了《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08年1月14曰又颁布了《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并于2009年11月9日颁布了《关于依法保护行政诉讼当事人诉权的意见》,进一步畅通了诉讼渠道。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正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的,是现代国家据以建立行政诉讼制度的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是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监督,也是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然而, 民告官 的特点决定了行政诉讼主体的特定性,其中一方必然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这种权利不对等的现实,必然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 立案难 审理难 和 执行难 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一局面?行政诉讼又有什么规则?原告如何在行政诉讼中取得胜算?《行政诉讼胜诉之道》从诉讼实务的视角来审视上述问题,分为 主体篇 期限篇 管辖篇 程序篇 证据篇 庭审篇 ,分析行政诉讼中的重要规则和注意事项。
看点一受案范围扩大 【修改】将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违法集资、摊派费用的,没有依法支付*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等行政行为纳入了受案范围。 看点二行政机关不得干预、阻碍法院立案 【修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看点三可口头起诉 【修改】起诉应当向法院递交起诉状,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 看点四应当登记立案 【修改】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不能当场判定的,应接收起诉状,出具书面凭证,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看点五起诉期限延长到 六个月 【修改】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看点六行政首长出庭 【修改】被
本书以法条本身的条文顺序编排,将与法律条文相关的案例作为案例解读部分放到条文后。另外新增加应用要点部分。该部分内容为此次修订*的特色。思路主要以从诉讼发生至结束流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为主线,供发生纠纷诉讼的当事人或者法律专业人士使用。 根据主体法条文的内容及特点,该部分分设【案由选择】、【管辖法院】、【立案标准】、【证据规则】、【裁判规范】等条目。
为了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与适用法律,我社于2008年9月开始推出“法律注解与配套丛书”,深受广大读者的认同与喜爱。随后,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社陆续扩充本丛书品种,目前已有61种之多,成为法律工作者办案运用和公民法律学习的有力助手。2011年3月基于市场需求推出第二版批,2012年6月推出第二版第二批,2013年9月推出第二版第三批。本套丛书主要包括注解、应用及配套三部分。
这是一本从行政法院组织系统视角对世界上的各类行政诉讼制度进行研究的学术性理论著作,全书依次介绍了法国、德国、奥地利、瑞士、瑞典、意大利、波兰、芬兰、日本、印尼、巴拿马、哥伦比亚、希腊、葡萄牙、泰国、立陶宛、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行政法院制度。它是目前中国对世界行政法院制度研究*颖、完整的著作,可供从事行政法学教学与研究的人员以及政法系统工作人员学习与参考。此书由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胡建淼教授担任主编。全书共分18章,约60万字。
《行政执法检察监督论》旨在介绍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重要理论研究成果。全书整体分为六章,内容包括:“导论”、“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机制比较研究”、“中国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的历史发展”、“近年来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机制探索实践的实证分析”、“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机制的构建”、“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文献综述”。
《行政法治的理想与现实》运用实证调查方法全面考察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现状。本选题内容形成行政诉讼法实施二十年之时间点的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法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跨学科的多面向分析,推动行政诉讼法学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作者于2010年11月开始启动"中国行政诉讼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课题并重点开展了行政诉讼法实施状况的实证调查研究。实证调查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不同群体对行政诉讼法本身及其目的、功能、实施、修改、发展问题的认知与看法,以及行政诉讼法的具体规定在实际运行中被遵守与执行的状况。内容包括针对法官、民众、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律师四类群体进行的关于行政诉讼法实施状况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以及对部分法院2009-2010两年行政裁判文书开展的内容分析。1993年由龚祥瑞先生主编的《法治的理想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