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融资法律实务指南》以国际惯例为基础,结合作者十几年的从业经验,介绍了国际融资交易的流程,对国际融资的主要法律文本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梳理和详细解读,重点讲解了国际融资法律文本的谈判要点以及如何做好法律风险防范。《国际融资法律实务指南》对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一国之内,法律的制定并不代表其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在国际社会中,域内法律规则能否在域外产生实际效果更无法当然推知。在徒法不足以自行的预设下,域内经济监管规则何以产生域外实效?《经济监管域外实效论:利益、实力与博弈》提出 经济监管域外实效论 以揭示在国家的利益、实力等因素的博弈下,经济监管域外实效的生成逻辑和实施机制。依托美国反洗钱监管、欧盟数据监管、美欧场外衍生品监管和中国通信技术监管等四个领域的案例研究,《经济监管域外实效论:利益、实力与博弈》类型化了经济监管得以产生域外实效的威慑、偶合、合作和协调四种博弈模式,探讨了上述模式的达成与特定国家的法律实力和行业实力的内在关联,最后为中国涉外经济法治的有效实现提供了一套决策工具和实操方案。
《国际商事仲裁》(英文版)是为培养复合型涉外法律专门人才而编写的法学双语教材。在广泛收集资料、重视国外学者相关论述的基础上,本教材采用了英文为主、中文为辅相结合的方式,对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叙述。本教材共分为十章,内容包括国际商事仲裁简介、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仲裁协议、仲裁准据法、仲裁机构、仲裁程序、仲裁临时措施、仲裁裁决对仲裁裁决的异议,国际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等,涉及到了国际商事仲裁的主要理论与实践问题,做到了语言地道、论述清晰、重点突出、难度适当,全面、深入、系统地阐述了国际商事仲裁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本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不仅做到知识上的覆盖,更强调若干实务问题,做到了背景、知识、理论与案例的有机统一。
本书从国际经济法的历史沿革、基本原则和概念出发,详细介绍了国际经济法的主客体以及具体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贸易往来的实践做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和分析。本书吸取了我国国际经济法学界的*成果及普遍观点,深入浅出,适合普通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进行更高层次法学研究的参考。
《英美法案例精选丛书:国际金融法(第2版)(英文版)》共选编了59个由国际法院、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际、国外司法机构、行政执法机构裁决的国际金融法令与真实案例。为便于对国际金融法律知识的系统了解与掌握,《国际金融法(第2版)(英文版)》在尽量保持这些案例原貌的同时,结合国际金融法知识体系对部分内容作了必要的删节。《国际金融法(第2版)(英文版)》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篇介绍国际借贷与担保法律知识;第二篇是关于国际银行业务及其监管的内容;第三篇是关于国际证券业务监管。
操纵是期货市场面临的最大威胁。《期货市场操纵法律规制论》在内容上跨越《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和《期货和衍生品法》两个时代的反操纵法律变迁,是国内第一部从法学角度研究期货市场操纵问题的专著。《期货市场操纵法律规制论》通过对理论基础、法律适用和监管体制等三个层次的剖析,希望能够深化学术界对期货市场反操纵问题的认识,为我国相关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提供一些有益经验,进而促进期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期货市场操纵二元规制理论的提出,不仅为我国相关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期货市场反操纵立法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方向。
保障措施制度与反倾销、反补贴制度一起被称为贸易救济的三大制度,简称“两反一保”制度。传统意义上,保障措施制度只是适用于货物贸易领域,但随着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将保障措施制度适用于服务贸易领域已被提上议事日程。本书就是专门探讨建构国际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法律制度的一本专著。在对国际服务贸易与保障措施制度进行历史回顾与理论界定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及其安全保障问题;并展开对国际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法律制度的建构,包括其实体要件与程序要件以及紧急保障措施在不同服务提供模式下的适用;后就建构我国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制度提出了具体建议。
在全球性整体经济环境初步形成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大趋势之一。本书深入研究了主权货币国际流通中的法律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法定货币和货币财产国际流通的经营权、监管权、汇率调控权、纠纷裁判权等。本书的立意在于通过对主权货币国际流通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为我国制定主权货币国际流通法规,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奠定法律基础;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更好地维护人民币所能带来的国家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居民财产利益。
《国际商法》是作者对近几年来在浙江大学讲授国际商法课程的讲义所作的一个编辑。因此,在语言的组织上,《国际商法》力求通俗易懂(部分内容的表述甚至倾向于口语化);在原理的解释上,则力求结合案例予以分析(全书共涉及案例资料达127个)。 《国际商法》对各个章节的编排体例,也遵循授课的习惯,由浅入深,按照一个商事交易完成的顺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商事主体——合同——买卖——产品责任——代理——运输——运输保险——支付——仲裁为主线。贯穿《国际商法》的思路是:有了主体才会有商事交易,故先介绍商事主体;商事主体要达成一项商事交易,则必然涉及合同及买卖规则,故接着介绍商事合同及买卖的相关法律规定;买卖所涉及的产品会产生产品责任,故再介绍产品责任的相关法律;然后介绍代理——现代商事交易中不可
国际营运货船的航行安全关系到船舶本身安全、船载货物安全和人命安全,其受到公法规定与私法规定的双重调整本书旨在厘清国际营运货船航行安全所涉及的诸多因素,明确航行安全领域中公私法规定的基本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相关公私法规定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如何确军公法和私法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在行为导向上的分歧以及在规范方式让:的冲突,进而探讨中国法框架下国际营运货船航行安全保障法律体系的构建模式和,完善路径。
本书以欧盟新能源法律与政策为研究对象,对欧盟新能源法律与政策的构成、目标、原则以及内容、特点、发展趋势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在对欧盟新能源法律政策体系总体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欧盟对能源次级立法的划分,从四个方面分别探讨了欧盟的可再生能源法律政策、核能法律政策、节能与能效法律政策以及新能源参与能源市场竞争的有关法律政策,并分析有关立法的特点与不足。评析欧盟的*立法和提案。通过深入研究欧盟的新能源法律与政策体系,分析中国新能源法律与政策的不足,借鉴欧盟新能源法律与政策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改进中国有关法律政策的建议。
国际经济法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实践。在近几十年中,中国的发展无疑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中国也通过国际贸易和吸引外资的方式逐渐融入到国际社会中,融入到国际经济生产当中。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际贸易和投资都获得迅速的增加,在国际经济中的参与度进一步提升,远洋运输也大量增加。与之相适应,中国在国际经济活动规则的参与和制定方面也曰趋活跃。本书就针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国际经济法方面的实践展开研究,内容涉及国际贸易领域、国际投资领域、海事海商领域(其中特别介绍了《鹿特丹规则》以及中国的实践等)。此外,针对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动荡,本书对美国近年来在金融法领域所做的努力也作了一些研究和介绍。
《国际经济法学刊(第22卷第1期)(2015)》是厦门大学陈安教授主编的国际经济法学术论文集,它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深入研究和探讨了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和国际知识产权法等领域的重要法律问题,对推动我国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教学、科研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国际投资行为与国际环境保护间的矛盾冲突和其解决方案日益为国际法领域所关注,而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问题是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道路上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在国际投资中实现绿色发展,应当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国际合作原则,充分发挥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的积极作用,探讨投资国在国际投资活动中环境污染方面的预防义务和发生环境损害情况下的赔偿责任形式、分担机制与免责问题,完善中国投资保护协定之环境条款、海外投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和中国境外投资与绿色金融法律制度。同时,应关注私人投资者各类国际投资行为国家归责的要素分析,明确核电、航天、石油等特定行业中国际投资环境之国家责任问题,完善特定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李双元、蒋新苗编写的《世贸组织规则研究--理论与案例(第2版)》共分为十二章: 章为“世界贸易体制概述”,主要讨论自由贸易理论的诞生与发展,多边贸易体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以及它所包括的范围及对发展中 的影响;第二章探讨“ 化与区域一体化”的问题,其中重点论述了 化与区域一体化这两种新的发展现象及中国针对区域一体化应采取的对策;第三章为“关税与海关法—— 惠国原则”,第四章为“数量限制与等同于数量限制的措施”;第五章专论“国民待遇”原则;第六章为“一般例外”;第七章与第八章分别讨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第九章为“服务贸易”;第十及第十一章分别为“反倾销与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第十二章为“争端解决机制”。全书在讨论WTO的相关原则与制度时,所援引的20个WTO争端解决案例,
国际商法是国际法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国际商法缘起于各国国内商法,并因协调国内商法差异而发起的国际商事统一法运动而形成,因此除国内商法基础理论外并无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另外,由商人习惯法发展而来的国际商法,本就更加注重商人在国际性商事行为中应遵循的各种行为准则之实然而非应然,因此造就了该门课程,使之更适合于指导国际经济贸易实践,而非理论研究。本书根据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不断修订完善,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校的采用。与此同时,本书非常关注新知识的及时补充,以保证使用者得到的始终是*的内容。本书在出版第四版后,一些与国际商法有关的法律不断涌现,需要及时补充进书本的内容,如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以INCOTERMS2010和CISG为视角》由邓旭、陈晶莹主编,本书以解读《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各贸易术语的内容及其运用为重点,逐一解释了各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的具体义务,并结合《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具体阐述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运用各种贸易术语时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并强调了国际货物买卖实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书既可作为从事国际货物买卖的企业、公司的实务工作者的参考读物,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法》、《国际商法》等课程的参考读物。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是美国与亚洲主要国家签订的*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继1993年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美国签署的第二大自由贸易协定;对韩国而言,该协定是继《欧韩自由贸易协定》后签署的第二大自由贸易协定。《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签署和生效过程十分曲折。2012年3月《美韩自由贸易协定》才正式生效。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关键期。为加快转变的进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翻译出版希望能为国家外经贸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本书汇集了法官、学者、律师、官员及学生初接触WTO的情况、研究WTO的情况,以及对WTO的看法。通过个人与WTO关系的叙事,展示了一个又一个鲜活而令人兴致盎然的故事,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乐和对WTO法的了解与追求。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致力于深刻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致力于深刻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索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性和原创性理论、围绕国家现代化发展展开学术研讨,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深入研究国家现代化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
《国际投资法原则》(Principies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一书作者是鲁道夫·多尔查和克里斯托弗·朔伊尔,该书2008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原作者更新第二版。全书(第二版)共分为10章,即国际投资法的历史、渊源和性质,投资条约的解释和适用,投资者与投资,投资合同,准入与设立,征收,保护的标准,国家责任与责任分配,政治风险担保,争端解决。作者从原则到具体实践,从各派观点到主流演变,引用了百余个案例,由浅入深,对传统国际投资法的方方面面作了详细说明。这本书既是一部经典的教科书,又是一部专业领域的权威著作。这本书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国际投资法*发展趋势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