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收录了各个时期的工会组织工作重要文件,由全总组织部选编,供各级工会开展组织工作使用。书中文件涉及综合、组织建设、会员会籍、地方工会、基层工会、产业工会、民主管理、女职工工作、教育培训、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工会经费等内容,是新时代工会干部的案头工作用书。
《面向实践的反思》收入的是郭湛30年来发表的62篇论文,分为“实践与批判”、“社会的发展”、“人的主体性”、“公共性思考”、“认识与效率”、“文化观探讨”、“哲学的反思”七个专题。这些论文连贯地展现了作者30年来思考和研究的轨迹。文集有作者1977~2009年著述要目,提供了该论文集选编的资科背景。刚刚过去的30多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经曲折而又凯歌行进的年代。激动人心的历史创造实践,是哲学这种理论思维不断涌流的现实源泉。这个时代理论和实践相互砥砺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社会作用的有力证明。
读者手中的这本书,是我和盛洪先生的一次对话。不过那已经是六年以前的事情了。记得当时我们在北京郊区昌平县城近,找了一家规模不大的度假村,除了吃饭、睡觉和散步,上午、下午和晚上都用来交谈了。记忆这个东西很有意思,它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瞬间就能够把你带到某种情境之中。当年我们一起"聊大天"的情景,忽然间竟变得如此之真切,历历在目,真有恍如隔日之感。
本书收录了各个时期的工会组织工作重要文件,由全总组织部选编,供各级工会开展组织工作使用。书中文件涉及综合、组织建设、会员会籍、地方工会、基层工会、产业工会、民主管理、女职工工作、教育培训、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工会经费等内容,是新时代工会干部的案头工作用书。
20世纪以来的一百多年,传统乡土中国发生了重大转变,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重大曲折,期间也伴随着众多学术探索和争论。在本书中,作者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寻找乡村社会的根基,作者提出了中国乡村的根基在家户制的观点,这在农村基础理论方面是一个突破;其次,作者描述、探讨了中国农村社会形态的变迁和更迭,从区域社会底色的角度探索集体经营和家庭经营的根基和发生机理;第三,现代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使得当下乡村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之下,必然要求创新乡村治理。作者以调研为基础,探讨了中国农村城镇化的有效实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