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著作: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增订版)》是近年史学界一部大著作,对中唐以来的思想史和社会史都有最重要的发明,对清代及近代史的研究,启发甚多。
《中国传统道德》,共分五卷,包括规范卷、德行卷、教育修养卷、理论卷、名言卷,另有简编本和普及本。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已故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担任顾问。199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作为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的参考教材,多年来,受到广泛好评。应广大读者和教育工作要求,现将此书在初版的基础上进行重排,吸收了专家和读者提出的修改意见,改正了初版中的讹误,将此书以更趋完善的姿态呈现给读者。 中国传统道德名言是我们古人对道德实践和人生处世经验的总结。中国古代丰富的伦理文化遗产,相当一部分以“名言”的形式众口传诵,余韵久远。本书收录了自殷周至近代辛亥革命长达三千年间所积累下来的道德名言近四千条,涉及经史子集等文献二百余种,学派涉及儒、墨、道、法。全书
“法律的正当性从何而来”是学界普遍关注的理论热点。作者选取哈特、德沃金与哈贝马斯这三个典型派别的代表人物,立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维度,围绕法律正当性从何而来这一核心论题,系统地梳理和理性地审视了他们三者怎样从本体层面深入实践层面阐释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进而铺陈各自的法律正当性理论。作者从基本立场、论证向度、权利审视及认可方式这四个向度比较分析了哈特的“合法律性的正当性”模式、德沃金的“合道德性的正当性”模式与哈贝马斯的“重建式的正当性”模式之间的分歧,批判性地考察了三种模式遭到的主要批判、具有的积极价值以及存在的不足。在比较他们各自理论主张和论证脉络的基础之上,作者突显哈贝马斯商谈论视野中的法律正当性理论论证模式更具有吸引力和可接受性,并试图充分地汲取和尝试性地运用哈特模式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