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人生的旅途中总是经常遇到不快、忧郁、愤怒,遭受他人嫉妒或嫉妒他人,对社交活动感到由衷的畏惧等等妨碍人们获得幸福的因素。我们要想摒弃这种种导致不幸的原因,步入幸福之路,成功抵达幸福彼岸,是我们倾毕生之力都在追寻的东西。 哲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既论及竞争、疲惫、忧郁、嫉妒、害怕舆论等不幸的因子,又在工作、情爱、家庭、闲暇诸领域带领读者找到幸福的方法,与我们一起跨越重重阻碍,修养身心,最终走上实现自我幸福的康庄大道。 著名翻译大师傅雷经典译本,并加入大量注释全面提高阅读体验,帮助读者走上幸福之路的经典哲学与心理学著作。
《伦理学》是荷兰著名哲学家斯宾诺莎,在 现代哲学之父 笛卡尔的启发下,以一种奇特的撰写手法写就的一部经典著作。该书运用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原理,每章都从定义开始,接着陈列一系列命题,就像几何学命题一样有证明、有推论,并在注释中论述自己的独特见解。 斯宾诺莎认为,人类需要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激情,这样理智才能引导人走向完善。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他倡导的数学方式和哲学研究向人们揭示了更深层次的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自由的人很少想到死亡,他的智慧不是对于死亡,而是对于生活的沉思。
《伦理学的邀请》是作者写给15岁儿子的长篇独白,以轻松亲切的风格对年轻人如何过上好生活、如何成为一个好人给出了中肯实用的建议。全书分为九章,虽然是一位父亲与他儿子之间的一场寻常对话,涉及的却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困惑和烦恼问题,因而更具普适性,可以视为所有父子之间进行的一场再亲切不过的对话。作者 授之以渔 , 鼓励他们用积极客观的态度去看待自身和世界,找寻自己生活的意义,从中获取些许智慧,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人,让生活更美好。
《伦理学是什么》:良心是什么?道德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讲良心、有道德?善是什么?恶又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区分善恶?在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和个人利益的实现的道路上,人可不可以无所顾忌?在个人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或者是群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该如何抉择 相信每一位对人生有省察意识的读者都思考过这样一些问题。在这本旨在回答伦理学是什么的小书里,作者用一种充满思辨色彩的行文方式告诉我们:伦理学并非是知识精英们纸面上的智力游戏,而是致力于思考、研究、解决上述这些人之为人所不可回避的的伦理命题的性命之学。学习伦理学,除了满足我们知识上的兴趣,更重要的,有助于我们确立为人处事的正确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标准。
我们生命中都有一些想要改变的地方,而且也不是没有尝试过!你有多少次诚心诚意地立志,却在起初的热忱消退后,回复到注定失败的习惯或模式?我为什么不能改变?我到底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么多自我改进的方案、节食、锻炼,都无法产生永*或至少长期的改变?所谓“自我提升”的书籍、录音带、研习会等等的问题,在于他们告诉你需要做什么,甚至告诉你如何做,但没有给你所需的“能力”去做!你若是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早就已经做到了,但是你做不到。所以你需要一个 大的外力介入,那就是你需要神之处了!神能够使你从里到外、彻头彻尾。 本书作者 牧师从 汲取简单而有力的真理,实际指引你具体的改变型态,并将你与渴望作改变的“能力”连结起来。他告诉我们,神大能的产物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
尼采和维拉莫维兹都曾说过,唯有交付我们的鲜血和灵魂,才能让古人向我们发声。威廉斯以其特有的敏锐和深邃重回荷马史诗与希腊悲剧和其他希腊作品,在其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展示其中有关人类行动和经验的洞见,澄清基于进步主义历史观的种种误解:希腊人的思想并不原始,神灵、魔力、命运、机遇等不可控制因素的在场并没有妨碍他们理性地洞察人的自由与责任。威廉斯对希腊人伦理传统的阐释饱含热情,然而,他并没有尊经复古的企图,他对古代世界观的重构始终渗透着对现代性的自我反思和重建,理解古人实际上就是在理解我们自己。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极大、流行极广、风行一时的哲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法国哲学家萨特。本书由两篇构成:《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今天的希望:与萨特的谈话》。前者发表于1946年,后一篇发表于1980年去世前不久,其中萨特一再强调,他的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生充满希望的乐观主义哲学。
本书的核心理念源于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运用更符合中国企业及中国人的特点进行诠释。从与原著相比较的角度,本书的定位倾向于一本金字塔原理的通俗版和本土版(案例以中国企业本土案例为主)。本书以金字塔原理这一工具的应用为框架,新增了作者的观点,并以更通俗的方式从“结构思考”的角度向大众传递结构思考力在思考和表达方面的理念及方法。全新升级版的基础理论仍然围绕结构思考力进行,但对展开的逻辑做了一些细微调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从第1版的五章变成了九章,以便帮助更多读者更好地理解结构思考力。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某些问题而陷入灾难性的胡思乱想无法自拔,事后复盘时却意识到事情的根源其实不值一提?因为纠结某些问题去找朋友谈心,结果被他们的话语点醒,以新视角思考,立刻如释重负?当你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你的感受会发生变化,无数恼人的杂念自然会被一扫而空。 我们每天的经历都可以证明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如何思考,决定了我们的感受如何。这个理念便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原则。 本书是对认知行为疗法全面而易懂的介绍,覆盖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沮丧、愤怒、焦虑、自卑、抑郁等八大消极情绪。针对每一种情绪问题,作者提供了极具实操性的解决方案和练习,帮我们挖出情绪背后作祟的错误观念,用思考和行动扭转感受,远离不健康的思维方式。
我们该对自己的亲友更好吗? 目的可以证明手段的对错吗? 我们该捐多少做慈善? 堕胎是一种谋杀吗? 性是一个道德议题吗?不应该刑讯逼供吗?安乐死该合法化吗?道德金律存在吗? 20 个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生活中的是与非也无法做到像字面上那样泾渭分明。伦理思辨呼唤一种更为成熟的全面看 待 问 题 的 方 法。 朱 利 安 巴 吉 尼 用此书告诉我们,应该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待身边的道德两难,对它们展开分析之后,等待我们的是更加明朗清澈的生活。
审辩式思维是21世纪至关重要的职业胜任力之一,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发展这种有益于终身成长的思维模式的优选方式是思考和讨论一些没有专享正确答案的话题,而如何选择一个好的讨论话题,是一个难点,很多人常常苦于找不到好的讨论话题。本书精选了23部优秀电影和5部经典小说,引导式讨论了其中的一些话题。有意愿提升自身审辩式思维水平的人,以及致力于提高学生审辩式思维水平的老师和家长,均可从此书中获得各种启发和思考的力量。
本书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基督教、文艺复兴、俄罗斯“新精神哲学”、存在主义、世俗和生命伦理等人道主义理念一路梳理过来,对照评析了陆翎、鲁彦周、刘克、张弦、张贤亮、戴厚英、苏童、贾平凹、余华、韩天航、方方、严歌苓等代表作家和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因素以及演变趋势,在热情并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其与世界大师经典中的人道主义理念的差异。指出:同情是人道主义的逻辑起点。同情是人类的高贵情感,它不仅要施爱施善于弱者、受苦受难者、被侮辱被迫害被冤屈的不幸者,还要引领他们超越“此在”的困境而走上精神发展之路。惟其如此,同情才具有超越性,才能作为人道主义的本源性、正极性和普世性的价值观念。
博弈论是探求人们如何在交互作用中巧妙地做出决策,优化自身利益并与对手形成均衡状态的学问。人生是一场接一场的博弈,每一步进退都事关人生成败。 生活中随时随地需要做出判断决定,无论是人际关系的处理、工作的选择还是投资理财,这些或大或小的决策中既有无法避免的冲突,也有促成合作的可能。掌握博弈的艺术,学习成功人士在博弈中擅长的思维模式和惯用的操作手法,让你在人生博弈中脱颖而出。 本书帮你找到了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学习博弈论的好方法。全书用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深奥的博弈原理,通过简洁明了、幽默风趣的语言将高深的博弈论讲解透彻,帮你轻松构建制胜策略思维,让你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得心应手,从而拥有更好的结局。
你知道什么是逻辑吗?现代人常说的一个词汇就是逻辑,但逻辑到底是什么?是电视剧中神探长达1分钟的分析,还是以“因为”和“所以”为关联词的句子呢?逻辑遍布在我们的生活中,但大多数人对它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而演绎法作为逻辑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因此一直保持着模糊的形象。本书是一本专为中国人打造的逻辑科普书。作者通过70个有趣的事例,从演绎法的原理、推导、论证到应用,带领读者逐步认识并掌握演绎法,识破现实生活中的伪逻辑,感受逻辑思维的独特魅力。
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西南联大逻辑通识课》是中国逻辑学开山宗师金岳霖教授与其得意门生殷海光教授二人教学与研究的结晶。金岳霖教授重点讲解逻辑作为认识和表述世界的准绳,有让生活免于混乱和盲目的重要价值,而殷海光教授则以创新对话体,使初学者免于枯燥和不得门径之苦,轻松掌握逻辑知识,并活用于生活,获得美好清醒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