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斯 韦伯的对宗教社会学初的研究。韦伯在这本书中主张,宗教的影响是造成东西方文化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且强调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官僚制度、和法律权威的发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该书中,韦伯论述了两个重要问题: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本质,社会伦理与经济行为的关系。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包括宗教派别与社会分层、资本主义精神、路德的天职观 研究任务等章节,下篇包括尘世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及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等章节。该书的独到之处,在于极为注重对资本主义经济兴起过程中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意义的深究。通过对大量经验的归集与分析,论述了新教伦理与近代理性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生成发育关系,并对东西方文化传统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
圣洁是基督教救赎的目标,基督徒被称为义,是为了成为圣洁。莱尔主教在本书中指出了各种对于圣洁的错误理解,并从正面阐述了圣洁的本质和成圣的道路。该书继承了奥古斯丁主义的圣洁传统,是讨论圣洁主题为经典的著作之一,当代著名神学家巴刻受其影响颇大。该书自1879年出版以来,一直畅销不衰。
本书出版于1728年,适逢启蒙运动肇始,理性主义对基督教展开了猛烈的抨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劳威廉揭橥敬虔生活的本质,郑重呼吁信徒殷勤操练默想和祷告,做时间和金钱的好管家,过敬虔和圣洁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信仰。概述唤醒了许多沉睡的生命,对卫斯理兄弟、怀特菲尔德、威伯福斯、慕安德烈、C.S.路易斯等属灵领袖影响深刻。在今天这个世俗化的时代,劳威廉的呼吁依然如暮鼓晨钟。
本书是一部基督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督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基督教产生前的犹太社会状况,止于基督教在近现代中国的流传。所记内容按教派分化展开,广泛涉及基督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神学、人物、组织、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基督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基督教本身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基督教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见解。
本书包含了奥古斯丁论述基督教 信、望、爱 三大神学德行的的重要论著。奥古斯丁在《论信望爱》中以既简明又全面的方式阐述了基督教基本的教义:罪、恩典、预定。奥古斯丁对这些教义的阐述对后世的基督教思想家,如马丁路德、加尔文、巴特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篇是了解奥古斯丁思想、古代基督教,乃至基督教思想史的一把钥匙。
近代基督教传入中国,在与中国社会及文化的碰撞及融合中走过曲折的道路,*终找到了基督教本色化的正确途径,即跟随时代,调整自己,以适应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客观现实。本书在汇集整理大量*手可贵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公允地分析了百年来中国基督教本色化的进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并进行了不少有益的理论思考,它是国内*部有关该主题的专著。
本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宗教史家恩斯特 特洛尔奇的代表作,是完整且深入地理解特洛尔奇思想的最佳导引性文本。在本书中,他从思想史的角度,系统地阐释了基督教学说传统及其内在的规范性意义,进而深刻地探讨了个体的心性伦理、历史主义的相对性与信仰的绝对性、社会的价值基础等现代性核心问题。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直接提出本书的基本问题,即现代历史学改变了欧洲传统神学确立社会统一价值基础的方式,神学需要向现代性开放,应当转向宗教史学,那么它如何确立新的标准意识;第二章考察了现代历史哲学的典范,即以施莱尔马赫与黑格尔为代表的演化论的历史哲学;第三章指明现代历史学在19世纪后半叶朝向相对主义和专业化的演变趋势,宗教史学面临着论证自我绝对性的危机;第四章和第五章则分别表明特洛尔
本书是一部早期基督教的护教经典,也是基督教与希腊哲学的全面交锋。异教哲学家塞尔修斯无法接受基督教道成肉身的教义,撰写了《真道》一书来驳斥基督教。奥利金对塞尔修斯的攻击做出了有力的回击。塞尔修斯声称,只有哲学思辨能到达神圣的真道,奥利金则指出,希腊哲学的逻各斯是人的智慧,而基督教的圣道是上帝的智慧,上帝完全的启示是在道成肉身的基督身上。本书被称为早期基督教护教的之作,它之于希腊教会就像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之于西方教会。
.
本书围绕关于Shengjing解释的常见疑问,探讨了释经方面的40个问题。作者提供了关于Shengjing的文本、正典和翻译的信息,阐述了释经的总体原则,考察了不同体裁的解释方法, 检视了新近释经学研究中的一些热门议题。本书文字简明清晰,有时代气息,体例编排便于读者选择 切合自身兴趣和需要的议题。书中每章都附有启发思考的讨论问题,既可用于个人研究,也可用于小组学习。
《生命的洗练》 属灵操练礼赞,是一本灵修经典,书内探讨了十二种灵修操练:默想、祷告、禁食、研究、简朴、独处、顺服、认罪、敬拜、引导、庆祝,对每种操练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和指导,章后附有思考和讨论的题目,以及相关经文和进深读物。作者深厚的生命素养,扎实的圣经和神学功底,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代基督教灵修大师。 《生命的洗练》是傅士德的处女作,英文原版首现于1978年,一举奠定了他在基督教灵修学上的权威地位,被《今日基督教》誉为 二十世纪十佳读物之一 。读者对其好评如潮,2018年《生命的洗练》出版四十周年,销量已超过200万册;学者们赞叹其思想深度,高列于各大神学院教科书榜单。 此次 中文简体版出版方增加了作者的自序和导论部分,本书适用于小组学习、团契操练、读书会等。
本书主要记述了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的生平及信仰之旅,是解读林语堂的珍贵资料。正文部分是林语堂多年探求宗教经验的记录,记述其在信仰上的探险、疑难和迷惘,与其他哲学和宗教的磋研,对往圣先哲言论的探讨等。附录部分包括 林语堂自传 和 八十自叙 ,主要记述了林语堂的生平经历,信笔挥洒,豁达、从容的智者形象跃然纸上。
《荒漠甘泉》是一本世界著名的灵修著作。作者考门夫人(Mrs. Charies E. Cowman),1870年生在美国,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和丈夫都献身于福音工作,从1901年到1917年曾到过中国和日本传道。以后,她曾六年之久,伴随卧病的丈夫,经历了信心的试炼,领悟了“在旷野必有水发出,在沙漠必有河涌流”的真理。本书是她的灵修体验。她于1960年安息主怀。 本书特色: 1、传统祈祷书的装饰经典,与现代版风格交相辉映,共同演绎当代“心灵福音”。 2、考门夫人的原著美文,与中世纪书籍装饰艺术的颠峰之作相得益彰,呈现心灵与视觉的双重盛宴。 3、精密繁复的手绘图与考门夫人不断重复而愈加神圣的语言,共同构成坚定信仰的无限热忱和伟大力量。
思想史多是由经典著作所构建的系谱,马丁·路德著作本身恰恰满足了这种思想史的需求,因此关于路德的研究多集中在路德的正式著作上。相比之下,路德学生记录的《马丁·路德桌边谈话录》显得尤为特殊,路德在餐桌上以一种轻松的谈话姿态,阐述了他对神学和世俗生活各个方面的见解,坦率臧否同时代的人物,还谈及他幸福的婚姻生活,与“魔鬼”斗争的宗教体验,展现一个更为真实和生动的路德形象;谈话还记录了路德时代大量的趣闻趣事,从中可以了解16世纪德国的精神风貌,是不可多得的思想史研究资料。
作者以深浸中国文化的知识分子身份,从《一代宗师》的故事契入,揭示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 人道 纠结,深入剖析了中国文化的大美与苍凉,抽丝剥茧,娓娓道出儒道文化的核心真相与千古困境;又以更正信仰的根基和以道观之的视角,用 道成肉身 的启示观照中国文化,寻找中国文化的出路,也在 听道更要行道 的实践层面带给信徒启示与更新的灵性释放。 *中国文化美在哪里又苍凉几何? *鲁迅为什么说中国人是做戏的虚无党? *中国文化能否在入世与出世的危机之争中自救? *中国为何只有 我控诉 ,而没有 我忏悔 ? *如何看待中国人的 人神情结 ? *圣洁为什么不能靠修炼? *耶稣真的能解决文化难题吗? *中国人为何很难走进信仰?
《新约》概要 历史书 “福音”一词的意思是“好消息”。《新约》近一半的篇幅是由四卷记录耶稣生平和祂带到世上的好消息组成。这四卷书(或说福音书)各有不同的焦点并针对不同背景的读者,将它们综合起来便构成了耶稣的生平和教导的完整画面。四卷福音书中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了耶稣在世上后一星期的事件,包括受难和复活。 《使徒行传》继续记载了耶稣离世后的那段历史。 马太福音:这卷福音书的写作对象是犹太人,它将《旧约》和《新约》连接了起来,阐明耶稣是《旧约》中上帝应许的弥赛亚和君王。《马太福音》强调了耶稣的权柄和能力。 马可福音:马可想到的读者可能是重实际的罗马人。他的福音书注重行动,直率地逐一记录了耶稣在世上的事工。 路加福音:路加既是医生又是优秀的作家。他的福音书提供了许多饶有兴
也许,在整本《圣经》当中,尤其在《新约》中,没有任何卷书比《约翰福音》更适合俄里根的释经进路。他的《约翰福音注疏》是初期教会伟大的释经著作。在这本书中,俄里根自己也称赞《约翰福音》是《圣经》所有经卷的顶点。《约翰福音》很早就因其与众不同的特性而被称为“属灵的福音书”,这也使《约翰福音注疏》成为关注的焦点,从初期教会到今天一直如此。 俄里根的注疏与《圣经》的经文互相穿插,思维在经文中自由穿行,从中摘取合适的字词,巧妙地将其组织起来。俄里根这样做是为了寻找属灵寓意,因为,他认为《圣经》的每字每句都隐含着属灵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