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 责权利 不匹配为何发生? 如何避免好政策 一地鸡毛 ? 基层工作如何考核? 如何激励基层干部? 公务员、事业编有何具体区别? 基层干部如何实现晋升与流动? 本书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县域治理中的人(基层领导干部)、财、物、权、事、政策、体制和机制进行了多方位的勾勒和把握。对我国县域治理中通过具体的机制创新来充分利用体制资源、发挥体制优势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县域责权构成以及基层干部晋升流动的逻辑进行了扎实深入的梳理,更对基层治理事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书中既有细致的经验描述和生动的故事叙述,又有理性的理论分析和机理阐释。
城市化是人类发展到近现代工业化之后的必然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率以年均1%的速率增长,2019年末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 在中国许多大城市,几乎每一寸土地都经过不止一次的开发。城市的建设者和研究者们需要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式。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对未来社区的理解和试验,是探讨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书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国内外多个国家的城市更新案例,梳理城乡规划学者、建筑设计师、社区经营者等群体的观点与洞察,寻找未来社区的中国模式。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集体研究成果。随着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它带来的所谓挑战主要源自变化的人口年龄结构与现有社会经济架构之间不匹配所产生的矛盾,这使治理模式与公共政策的调整乃至重构成为必须。本书由此从治理及政策安排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中国人口老龄化态势,进而在剖析现有治理研究囿限的基础上论述了老龄社会治理思路转型的必要性,分析了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机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老龄社会的政府角色、家庭政策、社区服务、长期照护体系、就业与消费变迁、区域协调机制等议题,并对具体的战略部署要点及可能的政策选择进行了系统阐述。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译自《经济与社会》一书的*章,全文共分17个条目,包括了方法论上的推演、社会行动类型的建构以及各种社会关系形式的概念定义与说明,有系统地展现了韦伯本人对 理解社会学 研究典范的全盘性设计。《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选自韦伯的经典著作《经济与社会》,分别讨论这两个关键性术语的社会学涵义: 经济行动 与 社会团体 。想深入了解韦伯的学术基础概念,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入门书。
专业工作者当前遭遇着怎样的信心危机?资深实践者在现实情境中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我们学校的专业教育该如何培养胜任的实践者呢?《反映的实践者》一书讲述了作为一名先锋的麻省理工学院的社会学家和咨询顾问,舍恩描述并检验了五种专业领域 工程、建筑设计、管理、心理治疗和城镇规划 的专业工作者是如何真实地解决问题。舍恩认为,*秀的专业工作者内在的所知远甚于其可以言说的。在面对真实实践中独特、不确定的情境时,他们更依赖于在实践中所学会的一种即兴的方法,而不是用其在研究生院所学的公式去解决问题。这种自然、大都不可检验、隐晦的过程就是这本极富挑战性著作的主题。舍恩努力精确地表述了 行动中反映 是如何实现的,以及这种重要的创造性应该如何在未来的专业发展中得到提升。唐纳德.A.舍恩(Donald A Schon,1931 1997) 美国哈
本书是“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之一,本书从理论与实务两方面对社区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讨论了社区的概念、功能,论述了社区工作的含义、目标、特征以及社区工作的工作模式,介绍了国外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和我国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社区工作的价值体系和基本原则;书中更多的篇幅较详细地介绍了社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社会照顾、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矫正、社区组织以及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方法。
在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本书详细阐述了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
本教材以社会工作的实务流程为框架,结合丰富的真实案例,将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具体涵盖了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社会工作的理论、社会工作的方法、社会工作的伦理、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等内容,每一部分都采用项目化的教学设计,设定明确的教学任务,为目前高职高专社会工作专业、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提供教材和阅读材料。
书稿分为导论、上编、中编、下编及代后记。导论为黄宗智国内教学15年的回顾、总结与进一步思考;上编为精选出的研修班学员总结,呈现部分研究生的研读体会;中编为部分学员与黄宗智的进一步思考,几位往届研修班的学员现已经成为国内各大名校的教授或副教授,诸位从不同学科角度来思考当前学术研究的新动向和新方法;下编为黄宗智教授与北大周黎安教授围绕对方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研究展开的对话。代后记为黄宗智新的一篇具有前瞻性的思考文章。
《乡土重建》是费孝通20世纪40年代的杰作,阐述了农村、城镇与都市的关系,讨论了土地问题、农村人口问题和乡村工业的发展问题。指出 差序格局 和 皇权与绅权 的关系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实中国基层社会的问题与困境,探寻乡土工业的新形式和以乡土重建进行现代社会转型的可能。虽然本书的写作距今已有近80年,社会格局大变,但依然有被当下的我们再次深入阅读的价值。
为什么流落到荒岛上的沉船幸存者,仅有部分人活了下来?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面孔? 交友是一种天生的倾向吗? 什么样的群体才能在沉船事故中幸存下来? 为什么试图重建人类社会的努力都失败了? 为什么我们可以从一小群狩猎采集者变成星际遨游的现代人? 从沉船事件中幸存者的故事,到南极洲探险的科学家的故事;从人们努力创建一个脱离于现实社会的乌托邦的故事,到科幻小说的故事;从哈扎人和图尔卡纳人的故事,到人类与黑猩猩友谊的故事,作者尼古拉斯 克里斯塔基斯在这本包罗万象的著作中,向我们讲述了好社会的八个特征,以及对这些特征背后原因的追溯。 融合了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经济学、流行病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作者克里斯塔基斯提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观点:基因不仅影响着我们身
如何维护社区安全?如何做好社区治安防控?如何解决社区矛盾纠纷?如何开展社区矫正?如何搞好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平安社区》丛书填补了我国平安社区研究领域的空白。该丛书由社会冶安综合治理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撰写,具有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坚定的实践导向,是社会工作研究者及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用书。
本书沿着西方空间社会学理论,梳理社会学重要代表性学者学术思想当中的空间社会学思想,系统地评述和分析了现代、当代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西方空间社会学理论,阐述了其理论渊源、基本观点、方法原则、流派分化和演化线索。
※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 ※探索发现社会信用管理的内在本质和客观规律 ※初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管理学理论框架 ※使社会信用管理学理论更好地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服务
历史上一次次的瘟疫教会了我们什么?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劳丽 加勒特向我们展现了一系列潜在的或已经显现的公共卫生灾难让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卫生体系瞬间崩塌的历史场景。 公共卫生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重要纽带,如果任何一方背叛了对它的信任,这个体系就会像纸牌屋一样土崩瓦解。她带我们来到印度,在这里暴发的肺鼠疫引起了国际恐慌。而在扎伊尔一所肮脏的、设备简陋的医院里则暴发了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前苏联的15个国家见证了工业化国家中*令人震惊的公共卫生大崩溃事件 加勒特还揭露了日益混乱、失控的生物恐怖主义的世界,而这是一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威胁。加勒特警告:全球化的脚步越来越快,没有人能在耐抗生素的 超级细菌 、流行病或生物武器的威胁之下独善其身。 本书难能可贵地为疫情当下的人们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解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区域经历了剧烈的政治与经济重构。对于这一新的地域空间重构现象,传统的理论视角未能进行恰当的描述与有力的解释。因此,《尺度重组与地域重构》 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基于尺度重组与地域重构及空间生产理论,在阐释中国城市型政区及其调整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数据统计、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了改革开放 40年来中国城市行政区划改革历程,研究了其变迁及逻辑。
本书结合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发展现状,借助DPSIR分析框架,选取涉及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25个指标,采用由上至下的方法构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在数据可得的前提下,选取我国101个地级以上资源型城市,运用基于熵权改进的TOPSIS方法,计算得出2002-2016每年的绿色转型指数,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时间演变特征。同时,借助计算所得的转型指数,考虑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空间溢出会显著影响到相邻资源城市,本书借助空间计量方法,建立考虑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社会消费、教育水平、科技发展的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空间模型,从驱动因素和时空演化两个层次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机制进行分析,提出城市治理的政策建议。
上海作为拥有雄厚经济实力和完善基础建设的海洋城市,作为 一带一路 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交汇区域,港口航运体系完善,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既顺应世界潮流,也符合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宏伟目标。 《上海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展对策研究报告》立足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 十三五 规划》提出的推进上海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依据《上海市海洋 十三五 规划》关于积极探索建设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的具体规划,设置6个专题: 全球海洋资源配置及经济引领 全球海洋科技创新 海洋生态治理与示范 海洋文化交流和教育 海洋事务治理 服务长三角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一体化 每个专题报告在介绍对应领域的全球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先进经验后,结合上海市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上海建
救助儿童会、亚洲备灾中心所*的《打造儿童安全型社区--社区为基础的灾害风险管理与儿童为中心的方法的综合运用(实务工作者手册)》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开展儿童为中心的灾害风险管理的指导准则;作为进一步开发和实施儿童为中心的灾害风险管理活动的基础材料。本书的主要使用对象是,在地方开展儿童为中心的灾害风险管理项目的社区组织者;开展儿童为中心的灾害风险管理培训的培训者和推动者;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其负责开展和监督儿童为中心的灾害风险管理项目的工作人员和实务工作者?br/
农村社区建设是农村改革发展中的新事物,承载着亿万农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益探索。农村社区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是什么?怎样制定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怎样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手册》将为您一一解读。
作者认为,学术研究往往与时代节奏而合拍。作者长期致力于中国政治与农村问题研究,学术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90年代及之前,主要从理论上探讨中国政治与农村问题,特别是进入村民自治领域,并开始尝试田野调查方法。二是进入2000年以后,将农村问题与村民自治置于现代国家建构的框架下加以解释,注重基层治理的民向和制度建构。三是2010年后,试图将中国政治与农村问题置于历史的深处,发现其独特性,并试图在事实经验基础上提炼出具有标识性的概念,更加突出原创性。本书是在2012年后发表的有关国家治理与中国政治发展的论文基础上合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