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时代折射不同的价值,知识分子和文化载体的出版物均面临着时代的考验和安排,曾经活跃于历史舞台的媒体和新闻人经历了怎样的风云际会,外学者对此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时代变迁与媒体转型(大公报1902-1966年)》以《大公报》为例研究一个媒体在新旧时代的命运和变迁,从微观层面解构《大公报》,为时代变迁提供一个注解。书中首次披露了1966年前《大公报》的构成、组织及其在中外关系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时代变迁与媒体转型(大公报1902-1966年)》对于外读者了解这一时期中国媒体乃至中国经济社会大有裨益。本书由肜新春著。
本书是我国部出版传播学专著。作者使用文献分析法、唯物辩证法、抽象思辨法、历史分析法、理论移植法和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遵循逻辑与历史、宏观与微观、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原则,沿着考察出版传播的两条基本路径——个体性考察和整体性考察,分析了出版传播的基本要素与基本过程,探讨了出版传播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初步建构了出版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作者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版研究的传播学借鉴应实现对功利主义、工具水平的,使传播精神的出版学吸收成为当代出版学的应有内核。出版学从传播学那里借鉴的应该是一种关于出版的全新的世界观,即出版传播观。我们应把出版传播学提高到出版本质论的层次上来认识,提高到出版活动的基本规律上来认识。出版遵循“传播的规律”,就是要在出版实践中把传播者对作品的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一路一带”的重大战略决策,铁路建设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为对新形势下铁路建设管理和实践提供有益借鉴,卢春房认真梳理了近十年来撰写的文章和在多种场合作过的讲话、讲座、研究报告,从中筛选出40余篇汇集成《铁路建设管理创新与实践》,并依据文稿内容,分为“建设发展篇”、“管理创新篇”、“技术进步篇”、“重点工程篇”和“录”五个部分。《铁路建设管理创新与实践》所选文稿按发表时间排序,基本保持原貌,部分文稿在选录时做了适当删节和修订,能够较全面体现这些年来我对铁路建设管理和技术创新工作的探索实践,较系统反映建设管理和技术创新理念的形成脉络。
本书以文化故事的形式,以较为详细的资料,具体地介绍了上海这个中国文化和出版的重镇从1843年开埠以来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之间的重要出版历史掌故,集中了几乎所有近代中国出版业的人物和重要故事。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开明书店……张元济、王云五、邵洵美、鲁迅……红色出版、台湾书业、福州路文化街、书业规则……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是一部形象的近现代出版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