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继《民国出版标记大观》《民国出版标记大观续集》之后的又一力作,收录340多家新发现的书店书局、出版社、报社出版部等近400个精彩纷呈、风格迥异的出版标记,以及近1000种各类图书版本,封面、扉页、版权页、目录、题词、插图、插照、广告等,可谓蔚为大观。作者用浅显的语言,娓娓道来。这些鲜活史料从另外一个角度真实还原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一个个侧面,从而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以及版本收藏爱好者又多了一份难得的参考资料。
《十六—十九世纪中国出版研究》属于文献传播研究的范畴,以16—19世纪的中国出版为研究对象,所论各题大都属于开创性质,无论是对明代杭州府私人出版机构数量的考论,对晚明科举与出版业关系的阐发,对《嘉兴藏》资料的排比,还是对清代满文出版的研究,对海关造册处与中国近代出版的探讨,都能发人所未发,踏踏实实做实证研究。《十六—十九世纪中国出版研究》作者章宏伟坚持使用手资料,注重文物与文献的结合,经过认真的考据,从浩如烟海的材料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凭资料阐发虽然有些琐细,结论或许还可讨论,但都是实学。
翻译本身,是沟通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文化体系,甚至不同的文明。而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翻译家,关注的重点及热点之所以常常有很大差异,除去个人兴趣外,更多的是根源于文化自身的变迁。同一部著作,在不同的译者、不同的读者那里,解读可以完全不同,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误读、甚解,除去个人水平外,更多的是文化背景的相异。近代以来,从西方,从日本,引进了大量新的词汇,并使大量老的词汇具有了全新的内涵,但是,同一词汇,人们的理解或人们所作的意义诠释,差异却是如此惊人,便是明证。翻译出版史的研究,将引导我们从这种文化的对话、误解与正解,从更深的层次上去考察近代以来中国思想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