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是20世纪中国进入新时代创办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本杂志。它发起新文化运动,倡导 赛先生 与 德先生 ,并在 五四运动 中发挥重要作用,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本书以《新青年》为线索,对陈独秀从办报到参与建党一路实践其对国家与社会的革新梦想进行了总体概览,记叙了《新青年》是如何举起 文学革命 的大旗,引发并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同时叙述了陈独秀、胡适、蔡元培、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瞿秋白等《新青年》同人相识相交的故事,力图还原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所作的人生抉择,展现他们对大时代背景下国家走向、社会进步、个人命运的思考和价值追求。
南方报业融合发展的生动记录,南方报人精耕业务的战法秘笈,南方特色运营管理的智慧结晶。 以凝心铸魂、深度融合、智慧转型、多元开拓、人才支撑、治理赋能的 六步赋能法 ,讲透南方报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壮阔新程。 《新程 南方报业融合发展之路》是新时代南方报业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程的生动记录和全面总结,是全体南方报人传承弘扬75年前《南方日报》创刊的初心使命,不断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时代注脚。本书由胡正荣、支庭荣两位专家的专业观察开篇,分 凝心铸魂 深度融合 智慧转型 多元开拓 人才支撑 治理赋能 六大板块铺开,既有对转型历程的呈现,又有对壮阔新程的前瞻;既有对战略思维的提炼,又有对实操案例的阐析,述论结合、图文并茂、可读可感。全书旨在通过探寻南方报业守正创新、不懈探索的坚实足迹,展现其推
该书为2005年美国杂志界*奖项 美国国家杂志奖 获奖文章的精选辑。收录了获得该年度*特稿、*新闻报道、*专栏与评论、*批评与评论、*人物特写、*散文、*公共利益及*小说等大奖的十余篇杰出杂志文章,以杂志特有方式聚焦了以杂志特有方式聚焦了哥伦比亚号失事、亚洲物种冲突、美军伊拉克战俘营、美国苏丹政策祸水、美国监狱制度的腐朽、资本主义政党政治的混乱、美国科技与人文道德的交锋以及美国歌星代表的音乐风格等美国问题或美国人关注的问题。细节翔实而精当,叙述清晰而宏大,洞察深刻而透彻,极富纪实与思辨的理性探索,既是一本了解美国的 干货 版年鉴,亦是新闻工作者、文学爱好者的特稿盛宴、写作范本。
李彪的《直击人心: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发布与媒体关系管理》一书对日常的媒体关系管理及危机时的舆情应对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回答了方法论意义的实务操作问题,是作者多年舆情研究的心得体会,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声誉管理与危机应对都具有操作手册式的指导意义。
《叶至善序跋集》内容简介文化是每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和灵魂,而出版事业和出版物,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物质承载者,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事这项伟大事业的出版人,不仅是出版活动的实践者,而且是人类文化创造、积累、交流、传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民族精神的护卫者和时代精神的弘扬者。任何时代,治书修史者都肩负着神圣的历史责任、文化责任、社会责任,在我国,这种传统一直延续了几千年。但是,目前受名利诱导和网络快餐文化的影响,出版界跟风炒作、追求市场效应一夜成名而不顾文化品位等现象时有耳闻。在种种浮躁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出版从业者文化品格的缺失。唯其如此,为繁荣学术和民族文化而坚守文化天职、恪守社会责任的职业精神和文化追求,尤其值得在出版界
本书稿分为四章,探讨了 四化 问题:《章 精品化:出版转型升级的原则》《第二章 市场化:出版转型升级的基础》《第三章 数字化:出版转型升级的重点》《第四章 国际化:出版转型升级的关键》。 本书稿体现了作者对出版转型升级的思考,体系较完整,实践案例较丰富,较具话题性,对指导出版实践有着一定意义。
本史料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凡在当时起过一定作用,有较大影响的文件、法规、领导人讲话、题词等,本书尊重历史,保持原貌,一般不加改动和删节。会议记录和个别调查报告,作了一些删节。 本书史料按时间顺序排列,个别会议、事件等专题史料,为便于读者了解来龙去脉,适当集中编排。 凡篇名前为*者,该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史料集中所提及的人民币,1955年3月1日前,均为旧币, 本书大部分史料是根据中央档案馆、文化部档案室、新闻出版团档案室提供的档案资料、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界老同志等保存的早期资料刊印。对史料中的错字、漏字、衍字均标出[]号加以订正或增补,对模糊不清的字以□号代替,对有明显错误的标点作了校正。
本书收录著名出版人、资深编辑家聂震宁先生论述精品出版的讲稿50篇。本书以 出版力 为统摄,梳理了中国现当代出版史上200余个经典案例,涉及主题出版、社科出版、文学出版、古籍出版、科技出版、少儿出版等重要领域;兼及精品出版的内涵与外延、源流与演变、特征与规律、逻辑与思维的考察与阐释。 本书既有图书生产逻辑的重新发现,也有精品出版思维的深度探索;既有图书生产规律的理论总结,也有精品出版方法的实际指导,对于出版业的转型和升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本书是国内本社区报创办理念和实践操作原创图书,是我社继社区报观察系列丛书《走进美国社区报》《美国社区报实操指南》之后的第三种。本书是《珠江时报》系列社区报的探索和思考。既有实践过程的记录,也有理论性的总结,更创新性地提出了从 服务型媒体 向 媒体服务业 转型的论断和实践,是切近于当下地方市场类媒体转型的探索之作。本书由全美权威新闻教材《社区新闻》作者Jock作序推荐,认为 这本书是同种类书中的本 ,且具有实战指导意义。 《珠江时报》作为佛山的区域报纸,6年来创办了10份社区报,进入45万户居民家庭,独创商业模式,全部实现收支平衡,这是地市都市报转型的积极探索,破解了 报纸必死 的魔咒。这种成功的实践,被我国较早研究社区报的陈凯教授命名为 珠江时报模式 。它所解答的一系列问题,在传统纸媒遭遇新媒体时代
钱塘江两岸是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藏书之乡,自三国魏晋就有范平藏书,及至唐末五代时又有吴越王宫廷藏书,民间也多有收藏,到了南宋时期,杭州作为都城,国家藏书及宫廷藏书更是极一时之盛,之后的元明清历代皆有发展;同时,钱江两岸还是注明的刻书之乡,吴越国时期便大量刻印佛经,北宋时的活字印刷术即是发明于杭州,在北宋时,杭州是当时重要的刻书地点之一,到了南宋时,杭州更是成为全国刻书业的中心,官刻和私刻都极为发达。本书分为藏书和刻书两部分内容,对于钱江两岸历史上的藏书和刻书活动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介绍了丰富多彩的钱塘江文化。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只是近三年来《新京报 书评周刊》发表的极少一部分封面报道文章,书里的麦克法兰、周其仁、梁漱溟、王阳明、朱大可、沈志华、李零、托克维尔、张英洪、贺麟、俞可平、熊培云、金克木、林怀民这14位思想家,也只不过是极少一部分我们曾经关注过的引 渡 人。但是,他们来过,闪亮过。这些思想家在人类群星璀璨的天空里,虽然很可能只是一颗颗小小的流星,但是,读一读他们的故事,品一品他们的思想,至少可以让你 渡 一段小小的美好时光,到雾霾之外的清新世界里去。
刘吉波和曹永平和周葛编著的《图书印制实训教程》共有四部分:图书整体设计部分,主要内容有:图书整体设计、常见的图书开本及尺寸、正丈设计与排版、封面与彩插的设计与制作。图书印装部分,主要内容有:胶印印版制作前工序、书刊印刷、书刊装订、常见印刷质量问题及原因、印后整饰、数字印刷与按需出版。纸张与纸张用量计算部分,主要内容有:纸张、纸张的计量及换算、图书刊印用料计算。图书印制成本预算部分,主要内容有:印刷报价和印刷计价、纸款的计算、加工费用的计算、出版物成本、本量利分析。
邹韬奋早年成功实现了从一位自由撰稿人向职业出版人的转型,他在生活书店设立合作经济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开风气之先,为中国新闻出版机构实现现代化管理积累了较丰富经验。作为一位编写一体的出版人,邹韬奋以其文化自觉和职业责任,对社会时弊、官僚政治不断揭露、批评,并建言献策,体现出知识分子特有的现实关怀和批判立场。
西方出版业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一些出版公司已发展成为资产上亿美元的跨国集团公司。为帮助读者了解西方出版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和成功经验。英国斯特林大学出版研究中心主任伊恩·麦高文博士等专门为中国专业人士编写了这本书,书中涉及了出版的各个方面,具体讨论了出版人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技术。详尽地提供了绝大多数西方出版商生存的背景资料。 本书以深入的探索、丰富的资料、反映出世界出版业过去的成功,产分析今天存在的问题以及的明天的机遇,为出版人提供了一部有益的教材。
本书基于案例调查的数字阅读负面影响实证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出版生态视野下数字阅读负面影响的消解路径研究 揭示数字阅读负面影响实况中问卷与案例 两翼 调查的一翼,进行了调查框架的科学构建、影响维度核心内涵与具体内容的设计与布局,调查了数字阅读在阅读条件、阅读过程、阅读习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精神面貌和是非观念等维度的负面影响案例与数据,揭示了广泛而严重的数字阅读负面影响真实现状,对于数字阅读影响研究和数字阅读问题解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