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上百所大学论文指导课程教材,是一本讲授文献综述写作方法的完全指南。作者何塞 L. 加尔万曾任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生院院长。在39年学术生涯中,他总结出一套多步骤写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文献综述写作中。 本书内容分为文献检索、文献分析、综述初稿撰写、综述终稿准备四个部分。从对原始文献的分类开始,详细讲授了浏览电子资源、选择检索主题和文章的步骤;分析定量和定性文献、整理笔记的技巧;准备写作、撰写初稿、使文章连贯的方法;以及吸纳反馈意见、编辑完善初稿、准备参考文献列表的准则。此外,作者还提供了11个文献综述写作范例供读者模仿学习。 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作为学期论文的本科生、撰写学位论文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撰写期刊论文和基金资助申请报告的研究者,
《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是著名文化学者、藏书家薛冰先生的作品。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版本学的基本概念为经,以图书实证为纬,编织近现代中国出版的宏观图景。 全书分为稿本、传统出版、现代出版、装订、版权、装帧和书外之物七辑,囊括368张珍贵的藏书影像,69篇文辞优美的版本杂谈,清晰梳理中国近现代版本常识,提供众多丰富的历史文化细节。 书中列举出大量实例,其目的并不在于孤立地对某种珍稀版本做鉴赏或评价,也无意于为书友们选择藏品方向出谋划策,而是力图从实例出发,说清近现代时期大致产生了哪些版本形态,各有什么特征,与此前此后的同类版本有什么联系与差异,在鉴赏、评判时应掌握什么标准,注意哪些问题。希望能够在近现代图书版本的总体状态及其沿革变迁的认识上,为读者提供一些基本的方法,也提供一些参考的样本
《古籍保护研究》集刊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旨在推行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为古籍保护工作者搭建一个古籍保护工作与研究成果的交流平台,广泛宣传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总结先进工作经验,及时发表古籍保护研究成果,推进古籍保护工作与学科建设向纵深发展。 本辑为《古籍保护研究(第14辑)》包括新时代古籍战备装具初探、王重民《清代两个大辑佚书家评传》考略等论文。
《汉魏六朝佛道文献语言论丛》收录作者俞理明自1987年以来有关汉魏六朝时期汉译佛经和《太平经》等道经文献语言研究的论文36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作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情况。所收录的论文,可以归纳为三个主题: 一,汉译佛经文献语言和汉魏六朝代词、称谓词的研究,讨论了从东汉末年产生的汉译佛经的语言性质和研究状况,考察六朝佛经新出现汉语代词和与代词有关的问题,并从社会语用的角度分析了佛经中的一些称谓词。 二,《太平经》文本研究,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结合语言文字的研究和古籍整理研究,对《太平经》整理中存在的语言文字问题,作了分析探讨。 三,基於佛道文献的词汇语法研究,从汉语史的角度,利用佛道文献材料,对其中的一些词汇语法问题作了考察和思考。
由郜同麟*的《宋前文献引春秋研究》对宋前文献引《春秋》材料做了全面普查,总结了各书引《春秋》经传注的体例。在此基础上,作者系统揭示了宋前文献中的《春秋》引文在思想史、语言文字学和文献学方面的价值,并藉助宋前文献中的《春秋》引文,在先秦两汉学术思想史、《春秋》学史、先秦两汉词彙语法演变和文献整理等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
本书系美国杨百翰大学韩大伟(David B. Honey)教授所著五卷本《中国经学史》的第三卷,起于南北朝,而断于初唐,以文献学的衰落与诠释学的崛兴为核心,历述了经学的分裂与复归一统。全书贯彻了韩大伟教授 聚焦领袖群伦的宗师,例举举足轻重的先哲,并追踪他们身后的影响,借此概括各个时代的主要潮流 的写作理念,以及中西经学研究对比的视野。 全书体例谨严,既有对经学发展的宏观把握,也着重分析了皇侃、熊安生、刘炫、刘焯、孔颖达、颜师古等个案,填补了西方学界尚无中国经学通史的空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学史研究著作。
本书是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所做的元代学术史与文献学研究,重点论述金元之际的理学北传及对北方学者理学思想的影响,朱熹理学正统论在纪传体史书中的实际运用,元代策问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国学策问与朝廷时政的关系,学者生平学术及其诗文集的文献学研究,同时关注元代文献整理,总结《全元文》清理收录元人别集的规律和特点。该书涉及的部分学者、文献和领域,如郝经《续后汉书》、陈基与宣城贡氏家族,尤其是对元代策问的探讨,以往学术界未曾关注,属于开创性研究。全书史料详实,分析细致,结论合理,富于创见,体现了深厚的学力和审慎的学风,值得资助出版,以嘉惠学林。
《女法医手记》作者王雪梅,对生者来说,死亡永远是一个艰深的谜语,一本难以破译的密码。因为死者无法面对活着的人们讲述自己惨痛的死亡经历,因此死者和生者被一条看不见的但又真实存在着的鸿沟隔开了。这个世界上,只有法医才可能填平这条鸿沟。法医的天职就是用科学的手段,靠扎扎实实的本事,让死人开口说话,帮助他们将死亡的真相告诉活着的人们,做死亡的转述者。
《崔建英版本目录学文集》收录了版本目录学家崔建英先生关于版本目录学、古籍文献方面的论著45篇。 崔建英(1931-2006)先生,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自1956年起进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工作,直至1992年退休,先后从事过图书采访、古籍文献整理和古籍编目等工作,曾任该馆第二文献服务部主任。
本书对先秦至晚清的家训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描述,并仿《四库全书总目》体例,对流传于世的每一部家训专著的作者、内容、版本、价值及影响都进行了详细的考辨和评述,书末有《历代家训专著存目一览表》及《历代亡佚家训专著一览表》两个附录。该书是目前国内部对中国古代家训进行全面清理和描述的著作,对于从事中国传统家训、中国家庭史、中国家族史、中国古代教育史等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热爱家庭教育的一般读者均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是按照*对文献检索课程的基本要求,在吸取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教材精华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从事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和信息检索实践撰写完成的科技文献检索教材。《BR》 全书内容主要涵盖: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图书、期刊等十类文献资源的检索与利用,SCI、CNKI等国内外主要综合性检索平台,工具类软件,几十个学科的资源导航,学术论文写作及相关注意事项如国内期刊遴选体系,如何选择研究主题等实际案例解析,科技查新。
本书由史证编、版本编和鉴定编三部分组成。其内容包括书籍的生产材料与生产方法、中国书籍的产生、初兴与发展、书籍的装帧艺术、版本类型与版本称谓、一般刻本书的鉴定、活字印本书的鉴定、抄写本书的鉴定等。本书可作为古籍普查的培训教材。
为推动3D打印的普及,Autodesk公司发布了一套适用于普通用户的免费建模软件Autodesk123D,它提供了丰富的建模工具,而其中的Autodesk123DDesign是一款简易的3DCAD设计软件,该软件具有强大的设计能力,帮助3D打印爱好者快速将构思成型,然后打印出来。本书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了123DDesign的各部分功能,并配以大量的插图以帮助理解。为拓展2D图形的绘制能力,还介绍了Illustrator中的钢笔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把AutoCAD绘制的平面图导入到123DDesign中去创建模型的流程,并讲解了CubifySculpt2014的使用,使建模流程更加灵活。
学术评价属于评价的一种类型。学术评价不创造价值,但可以发现学术评 价客体的价值,可以判断学术评价客体的优劣或价值的大小。学术评价是学术 共同体成员科学活动的一部分,属于一种科学活动。因而,学术评价系统是科 学技术系统的子系统,也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 学术评价不仅是学术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而且是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一 个社会热点问题,还是一个世界性的复杂问题。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日本、 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类似于我国当前学术评价中存在的 问题,只是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环境、学术体制和评价 机制不同,学术评价所表现出的具体问题不尽相同,引起的社会问题也不尽相 同。总体来说,其他国家因学术评价暴露的问题没有我国这样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研究获得了前所
《四库全书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四库馆开、闭馆时间;四库馆的机构;四库馆的运作;四库馆臣的数量;四库馆臣的工作等。
《韩国现存元史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上编从高丽材料看元丽关系——首章天崩地裂:蒙古东征高丽对其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第二章扶危持倾:与蒙元接触初期时高丽的两类使臣,第三章人在旅途:高丽人赴元状况考述,第四章息息相通:高丽入元使臣接触人士初探,第五章反客为主:以印侯为例看怯怜口与高丽政局,第六章同学同年:元与高丽士人的情感纽带辨析,第七章两都记忆:高丽人眼中的繁华与落幕,第八章流徙博弈:元明之际高丽境内中国流民考察,第九章元丽交流二题;下编考辨编——第十章《柏朗嘉宾蒙古行纪》中的高丽王子考,第十一章天朝转变:高丽奉事金、元用语略考,第十二章再谈木棉“传入朝鲜”:兼谈其在宋元时期的传播,第十三章“故国”之思:元明两代中国域外遗民之比较,第十四章高丽史料与元
本书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一种新的研究方式,即由传统的文献学研究过渡到综合的文本研究。本书涉及到了许多经典文本的文献问题,但是其中主要的研究思路还是以文献研究为基础,对经典文本的生产、抄撰、流变、接受等各方面问题进行探讨,形成一种不局限于文献考证的综合的研究方式。同时,本书提出文本研究这一不同于西方学术概念的说法,也有拓展文学研究领域的意思,即尝试将文学研究的对象置于文本之上,而非文学作品之上。因为作品总是一个有选择的领域,而对于先唐文学研究而言,所有的传世文本均有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如果关注物质形态、书写策略、文本变动诸问题,我们会发现一种被遮蔽许久的古人的 文 之 学 ,而不仅仅是审美、情感、虚构、叙事诸现代意义上的文学问题。
清乾隆九年,诏令翰林整理宫廷藏书,选择善本,进呈御览,于昭仁殿列架收藏,赐名“天禄琳琅”。 乾隆四十年于敏中等人奉命重加整理,编纂成《天禄琳琅书目》十卷。收录宋、金、元、明各代善本611种。每书均有简要解题,著明刊刻年月、收藏家题识印记等,并考证作者、藏家之时代、爵里,论述其授受源流。《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二十卷,清嘉庆二年彭元瑞等奉敕编,体例一依《天禄琳琅书目》,共著录宋、辽、金、元、明版书663部。以上二目集中了中国古代善本书的精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10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延安精神是闪耀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历史启迪现实的原则,聚焦于新时代如何弘扬延安精神、彰显延安精神当代价值的主题,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视域下分析延安精神具有的重要历史地位,对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使延安精神不断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