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以来,每年12月,来自瑞士的合作伙伴都会与奥维尼埃的迈松?博雷尔基金会合作,在纳沙泰尔组织一次关于博物馆学当前问题的研讨会。在一周的时间里,来自全世界的博物馆学教授与博物馆馆长、文物专家、国际知名的策展人、文物修复师以及文化界人士齐聚一堂,与两所机构的师生一起,讨论研讨会列出的各项议题。2015年的研讨会的主题是 数字时代的博物馆:新媒体和新中介 ,来自传播学、法理学、社会科学、经济学、信息技术和媒体心理学等众多不同领域的专家,以及企业界和文物修复行业的专家们也应邀从各自的角度参会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新媒体相关的展览、博物馆数字艺术作品的收藏与保护、文化中介与博物馆数字化传播以及内容数字化的法律方面的问题,来说明 新媒体 的功能性和活跃性以及数字技术对博物馆的影响程度。
作为世界上ZUI悠久、规模ZUI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从一座胡乱堆放着藏品的小仓库,历经几百年,逐渐发展成了拥有800多万件跨越人类文明发展全过程的各类藏品并享誉世界的公众博物馆。它创造过许许多多的第YI,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宝藏,但它是如何出现的?作为一座面向公众的博物馆,它又是如何去吸引那些 好学求知之人 的? 本书作者詹姆斯 汉密尔顿从收藏家汉斯 斯隆爵士讲起,带领读者回顾了这座命运坎坷的博物馆成立之初的社会、文化背景,其后逐渐扩张的过程,以及在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那些人,和博物馆本身对英国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
《民本民生民主》整理编辑了作者任湖南省省长、省委书记的“讲话”、文章,收录文章包括《努力当好人民的省长——我的心意与态度》、《关心群众生活·抓好救灾工作》、《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等。
魂牵梦绕的故乡台湾,那里发生的事情令我们格外关注。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昔日叱咤风云、显赫一时的人物,有的被遗忘在街头角落,有的沦为千夫所指的阶下囚。种种喧嚣鼓噪、荒诞无稽的闹剧,要么草草落幕收场,要么看倦了令人视觉疲惫。剔除假象,扫清迷障后,我们感觉2000年到2008年的台海局势,既是多事之秋,也恰逢难得机遇。和平发展继往开来,两岸关系峰回路转。这波澜起伏且成果丰硕的8年。其间所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值得我们很好地去回顾和总结。《台湾百问(2009版)》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在这个艺术品占有和追缴的故事中,没有任何一方能置身事外。 如果当年希特勒考上了美术学院,还会不会发生后来的世界大战?历史容不得假设,但希特勒究竟有多喜爱艺术,却是人们经久不衰的话题。 本书是一部另类的艺术史,它不只是告诉读者希特勒的 林茨特别任务 是如何的黑暗和罪恶,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一个战时艺术品流通的链条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其中独裁领袖、下属执行机构、艺术史学者、画商、艺术中介人、艺术品原物主等在各个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背后的原因。可以说,多数艺术品的来源并非主动盗抢:第三帝国的臣民踊跃捐献,但却因为达不到要求而被拒收;犹太收藏人为了自保,主动卖画并为这项任务积极工作;欧洲各国的艺术品商人为了大价钱争相卖画给德国,甚至为了战后交易作废以便回收艺术品而拒开发票?? 今天来看这段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