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作者对视频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冗余视频去除方法和基于滑动子窗口和子镜头分割的关键帧提取方法,总结分析了图像特征提取**进展,给出了基于条件随机场的视频语义特征提取的框架,以及低层特征向高层对象语义映射的似然模型、提取模型和标注模型,为进一步的图像语义检索提供支持。
本书由搜索引擎开发研究领域三位年轻的博士生精心编写,作者们希望将自己对搜索引擎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让未接触过搜索引擎原理和方法的读者也能轻松读懂该书的大部分内容。 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删除了搜索引擎历史等章节,并对错误和不足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同时增加了潘雪峰编写的第6章“搜索引擎日志分析”,花贵春编写的第7章“排序学习(Learning to Rank)”和梁斌编写的第8章“搜索引擎的性能调优”三个主要章节,变更的内容约占第1版的一半。 读者对象:本书作为搜索引擎原理与技术的入门书籍,面向那些有志从事搜索引擎行业的青年学生、需要完整理解并优化搜索引擎的专业技术人员、搜索引擎的营销人员,以及网站的负责人等。本书是从事搜索引擎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难得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辅导书
《信息检索与利用》第一版于2011年出版,第二版于2015年出版,本书为第三版。本书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按照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全面介绍数字信息资源、信息检索思路和方法,对国内外典型学术数据库进行重点、详细的介绍,展示实践操作,并强调“利用”的重要性,以此来培养学生检索、获取、解读、利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内容安排上,密切结合网络信息资源最新动态。因此,本书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全书全面梳理了 开放存取 和 开放存取信息资源 等概念的不同表述和定义,阐述了开放存取信息资源的范围、开放存取的发展历程、开放存取的实现途径。从开放存取的经济意义和商业模式、开放存取的影响力和评估、开放存取的实现方式、开放存取资源的组织和利用等方面对2006年以来国内外开放存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提出了开放存取背景下图书馆的11条应对之策,详细阐述了开放存取资源的检索、元数据管理和重组3个方面的有关工具与方法,并辅之以相应的案例,力求为图书馆提供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指导。
《"信息哲学"的争鸣与思辨》对“信息哲学”的六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质疑,包括: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进化论、信息价值论、信息思维论、信息的度量(质和量)论。阅读此书需要注意的是,与传统哲学(马哲)不同的是,“信息哲学”另起炉灶建立了独自的话语系统,将物质称为“直接存在、实在”,“客观信息”称为“间接存在、不实在”:“客观信息”又称“自在信息”,在不同的语境里它寓于“中介物、中介粒子场、光子场、信息场、第三者”里;“信息哲学”研究的对象(基本范畴)是“客观信息(自宇宙时为零起开始演化)”与“主观信息(精神)”。如果读者能够通过“争鸣与思辨”获得思想激发,积极参与这场学术大讨论,一定能够导致百家争鸣、大浪淘沙,对中国哲学界促进信息哲学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建设作用。
本书是信息论领域中一本简明易懂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熵、信源、信道容量、率失真、数据压缩与编码理论和复杂度理论等方面的介绍。本书还对网络信息论和假设检验等进行了介绍,并且以赛马模型为出发点,将对证券市场的研究纳入了信息论的框架,从新的视角给投资组合的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投资理念和研究技巧。 本书适合作为电子工程、统计学以及电信方面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信息论基础教程教材,也可供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参考。
本教材重视信息素养教育,注重医学信息检索教学内容的传承、改革与创新,案例选择具有典型性,对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有较强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教材共10章,内容包括四部分:*部分介绍了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包括信息检索与检索原理、文献信息检索语言、文献信息数据库及文献信息检索技术。第二部分介绍了常用数据库的使用,包括常用文摘型期刊文献数据库、常用全文型期刊文献数据库、引文数据库及特种文献资源。第三部分对循征医学及证据检索、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及信息共享与知识产权进行了介绍。第四部分介绍了医学信息管理与利用,包括检索策略制定与全文获取、文献信息分析、个人文献管理软件、文献利用与表达及信息利用道德规范。
本书是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快速、全面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方法而编。内容共分6章,按照“文献概述→文献的分类、中外数据库及著录格式→分类文献的检索方法→文献引用技巧”逻辑顺序编排。另外,为了便于作为教材使用,本书增加了学位论文的撰写规范和要求及图表绘制与处理技巧,且每一章后附有练习题,以便现学活用。本书介绍了较多的文科、理科专业数据库,能够方便不同学科的读者选择。同时也介绍了一些通用性强的文稿编辑和图表绘制软件,便于初学者使用。
本书综合近年来电子政务,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公共管理等理论,从多学科视角对比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与公共信息资源的内涵与外延,指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时代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创新。通过对公共信息资源产权性质的界定及资源配置模式的分析,揭示了时下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弊端,系统分析了公共信息资源的市场管理和社会管理的产生依据与运行模式、职能定位与改革方向;对政府、社会各类信息服务机构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服务过程中形成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竞争与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
姚名达撰。采辑丰富史料,用分类、归纳及比较方法系统评述古代至抗战前中国目录学发展史。体例别具一格,不以时代为纲。分10篇:叙论、溯源、分类、体质、校雠、史志、宗教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结论。颇有理论创见,如提倡主题目录、主张精撰解题、希望统一全国目录学方法等。商务印书馆1938年初版(收入中国文化史丛书)。
本专集共收录文章18篇,对近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综述和述评。主要内容包括新兴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网络购物决策支持方法、供应商视角的IT外包、 互联网 新经济形态下信息产品与服务管理、互联网金融、用户在社会化商务环境中的活跃行为、预测市场、面向突发事件应急情报系统。
本手册详细完整地介绍了古村落保护及信息采集的意义、历史,由此总结出一套兼顾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等多学科体系的古村落调查与信息采集的标准方法与标准化信息采集归档形式。并以此与大数据构架下的云服务平台相对接,达到开放式地采集与大众服务的目的。
本书为2014年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数字信息资源与服务创新研究丛书 之一。本书从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变革出发,根据当前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发展和运行状态,分析基于社会化行为而形成的用户关系网络和其演化特征,及其对信息服务的社会化进程和信息流机制的影响,并进行相关建模,以及案例与实证分析。
本书共收录23篇文章,对 互联网 环境下大数据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新成果、新进展、新动向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综述。主要内容涉及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核心领域:数字学术资源信息安全保障、知识融合、信息生态、数字资源的语义揭示、健康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关联数据、科学数据管理、知识管理、移动搜索行为、嵌入式信息服务、行业信息融合服务、智慧服务等前沿问题。适合于高等学校信息资源管理、图书情报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阅读,也可供实际工作者参考。
在这个信息爆炸和碎片化的时代,随着拥有的数字化学术信息资源不断增加,科研人员不得不面对着因个人学术信息超载而带来的信息组织和管理问题。学术信息类型各异、种类繁多带来了个人学术信息空间碎片化,加之科研人员信息保存行为随意和学术信息素养相对薄弱,这些都使得个人学术信息的管理成了一个不得不关注和研究的现实问题。本书就是以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科研人员深度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的主要因素,同时构建并验证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作者始终坚持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力图能为个人学术信息管理工具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信息资源共享是人们关注和研究已久的问题,也是目前信息化社会中的一个焦点。在信息资源共享中,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实践和研究引人注目。国外许多著名的资源共享系统都是地区性的,或者从地区系统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性的共享系统。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基础、科技水平和网络条件等存在显著不同,由此造成地区信息化程度、信息资源分布和需求水平之间的巨大差异。正因为这样,以提高区域信息化、满足地区信息需求为主要目标的资源共享体系和模式,应该是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和主要模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