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苏轼的文章总集,凡73卷,以明末茅维刊《东坡先生全集》为底本,分类编次,并以宋明多种刊本和金石碑帖等各种真迹以及前人校订成果等有关材料进行汇校,逐条写出校勘记,对底本的衍、脱、倒、误作了去伪删重、补佚校正,并进行了分段和标点,编制了篇目索引附录书后。
《楚辞译注》由著名楚辞研究专家董楚平全注全译,1986年出版时得到何其芳、胡念贻、袁珂等文史大家的鼎力相助,问世40年来深受读者喜爱,曾荣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书以王逸《章句》本为根据,以战国时期楚国作品为范围,收屈原全部作品、宋玉《九辩》、《招魂》及《大招》,裁去《惜誓》以下的汉人作品,是为严格意义上的楚辞全本。 本次出版《楚辞译注(彩图珍藏本)》,包括前言、题解、原文、译文、注释、注音、彩图、图释、屈原行迹图、附录十大版块,全彩印刷。对旧版一些失韵、误译的文字进行了修订润色。收录《钦定补绘萧云从离骚全图》《九歌图》《湘君湘夫人图》《渔父图》《龙舟竞渡图》等楚辞历代彩图250余幅,其中近100幅江户时代楚辞植物彩图为首次整理面世,杜若、兰芷、江离、辛夷、杜衡、薜荔、女罗、菌桂等楚
《老子道德经》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本书征引古本及前人音训注释凡三十余家,所据古本包括韩非、刘安、扬雄、王弼、苏辙、司马光等,其中相当一部分为书志所未著录,其他《老子》集注也未提及。本书为范应元集注,附以范氏本人的见解。范氏以古本为权衡,同时又广泛征引当时能见到的各种版本,互为参证,辨析异同,其内容体现由精气至性命,最后归结为修心的思路。今据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影印,书中钤有 陈汝言 陈惟允 等印,可知此本自元末即由名家收藏。
为满足大众阅读的需要,这一时期印出大量使用百姓日常用语编写成的白话小说和戏曲,印出大量通俗易懂的插图本家庭用书和蒙学读本。《天工开物》应连而生,充分体现这一时代的图书特色。 《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著。这是一部有关农业、手工业生产和技术的实用性很强的图书。书中是大量精美插图,文字通俗易懂。全书分三卷,上卷叙述衣食方面的技术经验;中卷叙述各种日用生产技术经验;下卷叙述採矿等方面技术经验。全书反映当时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水平。所以此书被后人视为里程碑式的著作,被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代科技经典。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一起称为《四书》,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被南宋朱熹列为 四书 之一。《孟子》现存七篇十四卷。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此本为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荆溪家塾以此版本为其教材,因此校刊精善,从教育方面和版本方面都具有研究价值。
《中华国学文库:资治通鉴(套装1-12册)》是中国古代知名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战国至五代期间1300多年的历史,向为史学界所推崇,在收集史料、考订事实、编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润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极高成就,是古代历史研究的基本典籍。国学文库本以点校本为基础,改为简体横排,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阅读的可靠版本。
《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共二十五卷,由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撰,王十朋纂集。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本次选用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黄善夫家塾为福建建阳著名刻书坊,此书刻印精美,为宋代建阳刻本的杰出代表。此书经 完颜景贤、袁克文、张元济等递藏。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 兵学圣典 。历代受到众多文人学者的注解,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十一人,这就是《十一家注孙子》。所谓十一家者,指汉代曹操,唐代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宋代王皙、梅尧臣、张预、何氏,共十一家。此次选用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也是《孙子兵法》除《武经七书》之外的另一重要传本系统 十家注 十一家注 系统的母本,十分珍贵。
《辞源》是中国现代史上*部大型语文性工具书,也是商务印书馆的标志性品牌辞书,阅读古籍,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常备。 《辞源》第三版借鉴吸收三十多年来辞书编纂的丰富经验和研究成果,在1979年版的基础上,继承成果与特色,并以现代语言文字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取语料,搜集现代学者关于古籍整理的优秀成果作为修订参考依据,将信息科技与语言研究结合,全面提升《辞源》的学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北京大学何九盈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董琨研究员任修订主编,来自全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修订。全书收字头14210个,复词92646个,插图1000余幅,约1200万字。借助大型语料库,探求字、词的形源、音源、义源、典源和证源,择定字形,完善注音,修订释义,补充书证,力求音义契合
本书共10卷,收录了曹植的诗文辞赋。 曹植的诗以五言为主,形成了 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的独特诗风,全面代表了建安时代诗歌创作的成就,对后世文学尤其是五言诗的发展影响甚大,曹植因此被视为五言诗的一代宗匠。 本书收录的赋,分为纪事、述志、咏物三类,这些赋取材广泛,形制短小,感情强烈。 收录散文的包括颂赞、铭诔、碑文、哀辞、章表、令、书、序、论、杂说等多种体裁,语言华美流畅,具有 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的特色。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是与《西游记》齐名的神魔小说。讲述商纣王荒淫无道,武王伐纣、姜子牙封神的故事,铺叙道教诸仙和众神的来历,塑造了姜子牙、哪吒、杨戬、土行孙、哼哈二将、四大天王等民间喜闻乐道的艺术形象。全书描写生动,充满奇异的想像,历代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本书以清初 四雪草堂 原刊本为底本,王维缇、曹曼民点校整理。钱伯城《前言》,原刊于本社1989年出版的《封神演义》,对《封神演义》的内容、成书等作了详细介绍。
这是一部传统香学文化典籍。又名《陈氏香谱》《新纂香谱》,分香品、香异、修制诸香、香药、香茶、事类等,翔实记载了香品产地、宋代及以前社会用香概况、香药与熏香料配方、香料的收藏方法,收录了与香有关的文人创作,堪称香名、香品、香器品鉴与雅玩的百科全书。是了解中国香文化首选之作,完美呈现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状态。该书自元代刊刻以来,历经传抄与重雕,有四卷本与二卷残本。《四库全书》收入,名《陈氏香谱》四卷;《适园丛书》等收入,名《新纂香谱》二卷。现主要据《四库全书》本为底本,线装出版。
古代有关梅花的画谱和诗集合集,繁体竖排。本书分为宋人宋伯仁所撰《梅花喜神谱》和元人郭豫亨所撰《梅花字字香》两个部分。《梅花喜神谱》共上下两卷,集有百幅梅花图,每图另配以五言绝句,极写梅花形态之妙。初刻于南宋嘉熙二年,现已不存,今据国家图书馆藏古倪园影宋刻本整理。《梅花字字香》为元人郭豫亨汇集前代咏梅诗句之作,主要由前集和后集构成。每集句成一诗,必在其后缀有原句作者名,以示来源。本次整理以元至大刻本为底本。本书现收录在我社自编的 清赏丛书 中,采用宣纸线装的仿古装帧形式,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百科全书式的史学巨著,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纪传体编写。本套书也是馆藏、历史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完整历史典籍。
古籍善本全彩原样影印。李商隐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其诗构思缜密,多用含蓄象征的手法,精工富丽的辞采,婉转和谐的韵调,曲折细微地去表现深厚的情感。代表作有《无题》等。李商隐诗集,宋代时流传有三卷本,后宋本不传,仅存清初影抄本传世。此次所据影本曾经苏州汪士钟、仁和结一庐朱学勤等著名藏书家收藏,后归晚清名臣张佩纶家,又辗转藏于上海图书馆。封面有徐乃昌题签。此次据上海图书馆藏本原样全彩影印,以现原貌,极具版本和收藏价值。
《方以智全书》 (全 10 册)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通晓中国传统自然科学和当时刚传入的西方近代科学,对天文、地理、历史、物理、生物、医药、文学、音韵等都有研究,著述宏富,影响深远,其学术贡献对后世的影响,以及由此而确立的历史地位, 皆足以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相并峙,为一代巨擘。《方以智全书》包含子书35种,314万字。除极少数几种有整理本出版外,方以智著述多未经整理。《方以智全书》是关于方以智全部著述的首次点校整理出版。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重点项目
《中兴小纪》,又名《中兴小历》,是一部记载南宋高宗一朝史事的编年体重要史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 是编排次南渡以后事迹,首建炎丁未(1127)迄绍兴壬午(1163)。年经月纬,勒成一书,宋制,凡累朝国史,先修日记,其曰小纪,盖以别于官书也。 此书对于了解南宋高宗一朝史事具有重要价值。孔学教授鉴于以往研究对《中兴小纪》的脱漏没有辑佚,校勘不多,认为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整理。此次校勘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文津阁本、广雅书局刻本对校;以《皇朝中兴纪事本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十朝纲要》《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宋史全文》等书他校。辑佚则以《皇朝中兴纪事本末》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为主。
以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编成的《全唐诗》扬州诗局刻本为底本,原样影印,宣纸线装,共收杜甫诗19卷1000余首。
古籍善本影印.《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含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本书共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晋代郭璞所注之本。现据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四年項絪群玉書堂刻本影印。
《景德镇陶录》记录景德镇瓷器史,并附图解说。卷一介绍景德镇地理环境、窑场及制瓷过程。卷二记清代御窑厂及仿古品类。卷三记瓷器生产组合、产品类式及釉色釉料。卷四记瓷土、胎骨、釉果及釉彩等。卷五记历代窑器。卷六、卷七记古代名窑,附地方及外国窑器。卷八、卷九记陶瓷掌故。卷十为陶录余论。原书六卷为蓝浦于乾隆六十年(1795)所撰。其弟子郑廷桂后增补为八卷,另有卷首图说和卷尾余论成十卷,于嘉庆二十年(1815)刊印。现有嘉庆二十年翼经堂刊本、光绪十七年(1891)北京书业堂刊本。1947年收入神州国光社所出《美术丛书》。 《饮流斋说瓷》,瓷器专著。许之衡著。分上下两卷,共十节。成书于二十年代。上卷为概说、说窑、胎釉、彩色、花绘;下卷为款识、瓶罐、杯盘、杂具、疵伪。为初学入门之基础,治瓷学者之书。
戴震(1724 1777),是十八世纪中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清代 乾嘉学派 的朴学大师,也是清代皖学的集大成者。他治学广博,在经学、哲学以及天文学、地理学、算学等方面均有重要贡献。他推动考据学发展同时拓荒近现代科学领域,又进而以 唯物主义 理性观阐明义理,抨击理学家 去人欲,存天理 之说。 其《孟子字义疏证》极力批判 程朱理学 ,对之后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显露了初步的近代气息,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 《戴震全书》收录有《毛郑诗考证》《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戴氏水经注》《考工图记》《勾股割圆记》等著作三十多种。自1994年问世以来,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多方面指教。今黄山书社再版此书,以标点、校勘和部分注释为主要内容;同时根据近年来学术界同仁研究的新成果,增收了新发现的轶作,也剔除了部
《宋本武经七书(套装上下册)》词约义丰,思想精邃富赡,内容缜密严谨,包涵一系列军事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集中了我国古代兵书的精华。它不是简单的兵书汇集,而是标志着我国传统兵书的定型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系统化。同时《宋本武经七书》的颁布,使兵家学说得以舆儒家学说共同列为经学,陕复了它在先秦时的历史地位,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本书是对《礼记 月令》篇的相关讨论的汇集编纂。《月令》是《礼记》的第六篇,历代名家对其注解甚多。《月令注疏长编》以阮刻本《礼记注疏》为总领,依照年代顺序,汇集汉代以来十二部注解《礼记》的重要著作中《月令》部分,包括宋卫湜《礼记集说》、元吴澄《礼记纂言》、陈澔《礼记集说》、明郝敬《礼记通解》、清纳喇性德《陈氏礼记集说补正》等,标点整理,内容包含了汉唐至清代学者对《月令》的主要注释,客观呈现众说,有益于阅读研究,探讨礼学相关问题。
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是清代作家高鹗所补。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作者以 大旨谈情,实录其事 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诞生于明末江南腹地的毛氏汲古阁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阁主毛晋(1599—1659)是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刻书家、抄书家、校书家、文学家,子孙亦承其学、继其业。毛氏著述丰富,其中书跋是其重要部分,涉及毛氏汲古阁的藏书、刻书、抄书、校书活动,毛氏学术观点及思想,毛氏与当时学者的交游唱和等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共收400余篇,其中新辑书跋110余篇,并进行校勘、注释、解题,对于研究毛氏藏书、抄书、校书及其学术思想,探究汲古文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作用,是解读江南地域文化的珍贵文献资源,同时对于文体学相关研究亦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