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别号极多。倪云林为画界天才,开中国文人画之风,与黄公望、王蒙和吴镇并称 元四家 。而倪云林的诗文是其书画研究的重要的文献支撑。倪云林先生所写诗的体例很多,包括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长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倪云林诗心机巧,才思细腻传神韵,笔触灵动赋真情,善于从万象纷纭的自然事物中,捕捉到富有生活情趣的唯美意象。《倪云林先生诗集》共六卷附录一卷,﹝元﹞倪瓒撰,﹝清﹞倪大培增订,原本藏于河北大学图书馆,为清乾隆六年(1741)广春楼刻本,版本稀见,印制精良,内容丰富,是倪云林先生诗文版本、内容以及书画研究的重要的文献资料。今将其整理出版,传本扬学,以飨读者。
《孝经》为儒家经典之一,凡十八章, 孔子向其弟子曾子讲述孝的大义。本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 孝 是上天所定的规范,指出孝是诸德之本,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宣传宗法思想。 《礼记》,亦称《小戴 记》或《小戴礼记》,凡四十九篇,是西汉戴圣辑集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是儒家经典《三礼》之一,大率为孔子弟子及其再 传、三传弟子等所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重要著作。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又称《诗三百》。
杨天才等的《周易》主要内容有:题解、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其中题解、注释、评析为作者在长期学习和研习前人注解的基础之上的心得,其中于前人未解或解之未的之处多有新见。当然,作者并不敢视此为确定之说,只是出于 引玉 之思而言之,或为贻笑大方,冀见之于高明批正,当为学易、研易之快事。 题解 部分,主要概述一题、一卦之大义,并从内容上做出简略解析,期以明确、简要的解释,勾勒出卦象及卦爻辞的主要内容。 注释 部分,在标明疑难字音、字义和分析句式前提下,主要解释卦爻辞与卦象之间的联系及其所蕴涵的意义。对于占验吉凶而言,重在阐发动变之爻的意义,所以 述评 基本上是一爻就附有一 述评 。
鲍照(公元414-466年)字明远,南朝文学家,其创作在我国诗歌发展史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胡应麟《诗薮》)。骈文亦成就卓著。 清人钱振伦取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之《鲍参军集》,参酌《文选》李善注、《玉台新咏》吴兆宜注加以笺释,写定为六卷。黄节借阅后钱振伦注本后,参王伊校宋本及涵芬楼影毛扆校本增注诗歌部分,并作集说。钱仲联先生在钱振伦、黄节注的基础上吸收了《文选》六臣注影宋本、《乐府诗集》影宋本、《艺文类聚》等,并增注集说,成此一书。
方勇主编方达评注的《荀子(精)/诸子现代版丛书》是战国末期荀子所撰,共二十卷,三十二篇。作者荀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继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精通《诗》、《礼》、《易》、《春秋》。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很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梦溪笔谈》全书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内容涵盖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诸多门类,具体涉及典章制度、财政、经济、军事、外交、考古、文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等众多领域,可谓是包罗万象。比如,关于典章制度,书中有官制、礼制、兵制、舆服、仪卫、文牍、掌故等;关于国家财政,则有茶法、盐法、均输法等;关于军事,则有阵法、兵器、筑城、战守、粮运、谋略等;关于外交,则有沈括在熙宁八年(1075)受命使辽,与其谈判边界争议的记录,可以说是史籍中关于宋辽使节往来最翔实、精确的实录;关于考古,沈括对出土文物的时代、形状、花纹、文字等都有翔实的考证;关于艺术,书中有书法、绘画、音乐等,尤其在音乐方面详细叙述了
“山海无界”系列图书以《山海经》原文内容为主题,委托知名撰稿人执笔创作,对《山海经》进行深入解读,演绎出其中珍禽异兽、上古神明、奇花异草的传奇,向读者讲述不一样的《山海经》故事,构思奇幻新颖,情节引人入胜,可读性强,能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在书中还可欣赏奈目工作室创办人贺鹏飞先生及其他艺术家以《山海经》为主题创作的一系列艺术作品。本书随书附赠一册精美漫画,以书中篇故事为脚本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