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1917年涵芬楼本影印而成的,是清南陵史恩绵所作。史恩绵习篆籀三十余载,集成是书,当年涵芬楼所据已是史先生第三抄。《说文易检》书虽薄,因属“缩印”手稿,容量却不小。
唐宋词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学遗产之一,为了进行研究和批判继承,就必须了解它的格律。龙榆生先生的遗著《唐宋词格律》,是一本专讲唐宋词体制格律的书。本书共收词牌百余调,其中大多数是唐宋词中常见的。每一词牌都说明它的产生来历和演变情况,间或指出适宜表达何种情感及其中某些特定的句法和字声。每一词牌附有“定格”“变格”等词格,标明句读、平仄和韵位。每一词格附有一首至数首唐宋词人的作品,供参考比较。这些,都能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唐宋词的体制格律。同时,书中所列举的作品,虽然只是作为例子来引证,因所选的词多数是历来传诵的名作,所以本书也可作为唐宋词的选本。
虽然号称“千家”,《千家诗》共有诗人122家,226首诗。按朝代分的话,唐代有六十五家,宋代有五十二家。此外,还有五代一家,明代两家,无从查考年代的无名氏作者两家。其中选诗最多的是杜甫,共二十五首,其次是李白,共八首。女诗人只选了宋代朱淑真的两首七绝。《千家诗》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叶玉麟所著的关于国学经典释读的著作,十分盛行,其通俗和易读性,称得上是释读国学经典的典范,成为了一般读者学习国学的基本读物。可惜后来竟被忽视,难得重新出版。此次出版的便是叶玉麟先生那时所著的《白话译解国语》。本书用通俗的白话语言,逐段逐句的将古语《国语》进行了译说,对相关词句和典故做了通俗的注解和诠释,今天看来,仍然是学习国学经典著作较为适当和适于阅读的读本。
元曲是在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突出成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有苍凉感慨的怀古之情,有激越悲壮的边塞之风,有哀婉典雅的闺怨情怀。本书收选了元曲中的300首作品,充分吸收元曲的精华,参考学术界对元曲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导读、注释与翻译,比较准确、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风貌,全书整体导读精彩、注释详细,翻译流畅,解读精当,是一部学习和了解元曲的优秀普及读物。本书系“古典名著全本全书全译”系列之一。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它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其中保存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先秦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资料,战国时总称为《书》,直到西汉时期才改称为《尚书》。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宋刻本《方言》传世极罕,今所见之宋刻本乃现 存《方言》的最早刻本。此本有李孟传序,序文说明 李孟传在官寻阳时,曾以某大字本为底本,将《方言 》重刊于郡斋。 此本钤有“华亭朱氏”、“横经阁 收藏图籍印”、“仁效”、“顾仁效收藏图书”、“ 顾元庆鉴赏印”、“扬州季氏”、“季振宜藏书”等 印记。明清以来叠经名家收藏,然此书从季振宜家散 出后,二百余年沈晦无闻,直至清末为宗室盛昱意园 得之。民国元年(1912)傅增湘又从正文斋购得,最 终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今揚雄以此本影印《宋本方 言》,以饷广大读者。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文人纪昀继承魏晋志怪风格之作,以 大旨不乖于风教 为指导思想,内容广泛而多样,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杂记。既涉及政治经济,又有民情风俗;有神鬼怪异故事,又有家庭、亲友和本人的真实见闻;也有直接发议论的说教。文字简洁锋利,叙述简淡,不作细节描写,不求文辞华美说理透彻周密,鲁迅在谈到文言短篇小说艺术的发展中,就曾说《阅微章堂记》 后来无人能夺其度 。
论语是中国人的圣经,对传统文化产生过深刻影响,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张侯论》和《古论》而成,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谈话,为研究孔子思想和儒家学派的重要资料。此次出版本书,系黄朴民教授多年潜心研读论语的成果,在具体体例上为全本导读加注释和翻译,其中导读部分洞见颇多,很有启发意义,注释和翻译则简明通俗,是一部很好的论语入门通俗读物。
秦就曾经有人研习过《列子》,经过秦祸之后,到西汉晚期刘向对其进行整理编纂,将仅存八篇整理成书,并取名为《列子书录》,出书时间为汉成帝永始三年(前14年)八月壬寅,这便是最早对《列子》一书的记载。西晋时期,永嘉之乱导致《列子》出现残损,后来经由东晋张湛进行搜罗整理加以补全,这才形成由《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这八篇而共成的《列子》一书,其余篇章均已失传。《列子》一书,对商末周初与春秋战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描画,将当时的哲学、神话、音乐、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风俗习气展现在世人面前,其较高的语言表现力,尤为人所称道。
《三字经》勾勒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国学经典读物。在本书中,作者对《三字经》原本涉及的典章、名物、典籍、掌故,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及人物等做了详细的中英文注解,其内容囊括中国的历史、教育、自然、伦理和道德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不仅阐释了儒学中的“仁义礼智信”“首孝悌”“性本善”等基本道德观念,还讲述了中国历朝历代大量名人的故事,为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中英文读者打开了认识中国的一扇窗。 本书 的特色在于中英文注解精到,尤其是英文注释部分,王荣华大使基于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视角,反复推敲、琢磨,力求信达雅,耗时数年得以完成。本书选取的故事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亲师友”一句,不仅讲了孔子和学生的事例,还列举了莫泊桑拜福楼
《列子》一书,当为列子及其后学所整理的先秦道家元典,它上承《道德经》,下启《庄子》,是学习了解道家思想、古典哲学的推荐阅读之书。《列子》文辞警拔,寓意深辟,被视为可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的经典。全书共分为 天瑞 黄帝 周穆王 仲尼 汤问 力命 杨朱 说符 八卷,本书作者从方便读者阅读出发,披揽群籍,精择底本,对文本详加校勘,并一一加以导读、注释和翻译,是一部简洁、好读的古典哲学读物,是我社 古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系列经典之一。
《图说四书五经》一书是“图说天下?典藏中国”中的一种。本书精选“四书五经”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左氏传》等名篇,是中国文学、史学、哲学、政治、经济、教育、伦理、道德、天文地理、艺术科技等各领域精髓的全面再现。对“四书五经”中的每本书均做了详细介绍,为读者迅速了解四书五经的成书背景、作者的思想精华,所选名篇均配以现代人的解读,让读者从中吸取“四书五经”中修身养性、治国齐家、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内容。书中插配了近200张精美图片,有力地提升了该书的阅读性和艺术品位,是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国学读物。
先秦诸子在整合上古文献基礎上所进行的思考舆写作,构成了中国古典学术的真正源头。《淮南子》一书则是融合先秦诸子之学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文献来源甚古,均被纳入到刘安的理论体系中。或明引,或暗引;或踵成其说,或敷演其義。由朱新林所著的《淮南子徵引先秦诸子文献研究》一书採取专题研究的形式,以考论结合的方法将书中徵引的部分诸子之学加以勾稽梳理,希冀通遇这种方式勾勒出西汉褚子学的大致面貌,亦可视为封中国元学术的一种重新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