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是明儒王阳明的语录及论学书信集,为心学基础典籍。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
本书为《颜氏家训》《温公家范》《袁氏世范》《了凡四训》《朱子家训》《庭训格言》《圣谕广训》《曾国藩家训》八部经典之合订本。繁体竖排,字大行疏,宣纸印刷,仿古线装。
焦循,是清代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治学领域宽泛,经学、文学、史学、数学、历算、医学等均有所及,学术成就很高,被扬州学派领袖阮元誉为 扬州通儒 。本次系统汇编点校,收录焦循著作六十余种,分为甲、乙两编。甲编为焦循自著,下分经史子集;乙编为焦循辑录。后附焦循传记等。对研究焦循学术思想、全面了解扬州学派特点与成就,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整理者甄选校本,包括稿本、抄本,文献价值较高。
本书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出发,考察16世纪的平民儒家学派泰州学派在参与乡村建设中的思想及实践活动,认为平民可以通过汲取儒学等文化资源,担当农村社会建设的主力。作为乡村建设实践,泰州学派形成家族建设与社会建设两翼,通过创造性转化,活跃在20世纪的各种乡村建设实验中。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于阳明洞(今贵阳市修文县)学习,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二程、朱、陆后的另一位大儒, 心学 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世界观与人生观均载于《大学问》一文中。他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对儒学的发展贡献尤为卓著。他创立了以 良知 为本体,以 知行合一 为实践工夫,以 致良知 为实践目标,而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 阳明心学 ,其学说影响,不仅及于中国,而且波及日、韩等东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收书三千四百余种。为了纂修四库全书,当时在北京设立了一个专门机构,称为 四库全书馆 。在纂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馆臣每校定一部书,即写一篇提要, 将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详细考证,铨疏厓略 ,并 列作者之爵里 , 考本书之得失 ,以及辨订 文字增删,篇帙分合 。这些提要汇集起来,加上存目提要,按照经、史、子、集四部类次,由纪昀加以整齐划一,进呈乾隆皇帝御览后,就成为《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学人或称之为 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总目 四库提要 。 《四库全书总目》凡二百卷,于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成书。《四库全书总目》成书后,经过几次增改,在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〇)至五十九年(一七九四)间刻成颁行。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浙江的地方官府又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六篇图》是马和之根据《诗经·小雅》之《鸿雁之什》诗意而绘制的。《鸿雁之什》共十篇,分别为《鸿雁》《庭燎》《沔水》《鹤鸣》《祈父》《白驹》《黄鸟》《我行其野》《斯干》和《无羊》,而作品仅录《鸿雁》《庭燎》《白驹》《黄鸟》《我行其野》《无羊》六篇,其余四篇可能亡佚。每段画前书《鸿雁之什》原文,书画合璧,精彩动人。每幅图都十分精致,构图严谨,景物刻画生动形象,笔法流畅潇洒,设色清丽淡雅。此幅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全面的技艺,画路宽泛,无所不精。
《经学通论》一书,既是皮锡瑞个人一生经学研究的晚年定论,也是他全面总结古代经学、开启近代经学通识教育的精品力作。因此,这本深入浅出的经学教材,自刊行以后长盛不衰,迄今仍是引导人们进入中国经学殿堂的入门读物,乃至被列入高校文科院系研究生的书目。此次新校,以思贤书局刻本为底本,以《皮锡瑞全集》本为工作本,参考多方成果,逐条核对引文,后出转精,宜于阅读。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于1901年,即清光绪二十七年。全书共四卷,选三千二百九十一个汉字,插图七百六十二幅。卷一所收汉字包括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山川河岳等;卷二所收汉字涉及人事物性、乐器武器、花鸟鱼虫等;卷三,所收汉字为度量衡、日常生活、农业工业、虫豸动物等;卷四所收汉字属较抽象的人类活动和语言文字。本书作为有史以来*部学校编纂的语文课本,可谓是近现代中华语文课本的典范,一路灿烂光华、自强不息。
内容简介 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设立 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请钱穆作了系列讲座。在讲演中钱穆指出有几部书是 中国人所人人的书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 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 四书 之一。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或《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
中国经学,就时间方面说,仅从西汉初年起计算,已经有二千一百余年的历史;就分量方面说,仅据《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著录,已经有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万零四百二十七卷;然而,经的定义是什么,到现在还是一个争辩未决的问题。 我们要晓得经的定义,先要晓得经学上的学派。经学的学派,下文拟另节叙说,现在只要先知道大概可分为四派:一、“西汉今文学派”;二、“东汉古文学派”;三、“宋学派”;四、“新史学派”。对于经的定义一问题,“宋学派”及“新史学派”不甚注意,但“西汉今文学派”(以下简称古文派)却是各有主张,而且争辩非常激烈。 今文派以为经是孔子著作的专名。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孔子以后的著作,也不得冒称为经。他们以为经、传、记、说四者的区别,由于著作者身份的不同;就是孔子所作的叫做经,弟了所
闻一多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更是著名的学者。他在《周易》、《诗经》、《楚辞》、《庄子》及唐诗、神话、古文字等诸多研究领域中,作了大量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闻一多学术文钞》丛书具有重要学术价值,适合各类文学爱好者阅读。
《淮南子》是西汉前期由刘安与他召集的门客共同撰写的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哲学和政治学巨著。全书共二十一篇,除第二十一篇《要略》作为介绍著书目的及各篇的内容提要外,其他各篇都冠以“训”,意思是各种理论观点的阐释、解说。 本书以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为底,选录了《淮南子》中的六篇,每卷包括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原道训》是天地万物的本质,是贯穿全书的基本概念。《精神训》对生命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主术训》阐述君王驾驭群臣治理国家的策略和手段。《缪称训》中,作者在坚持道家思想家的前提下大量引用了《易》、《诗》、《书》、《礼》的言论,对儒家的德、仁、义等观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诠言训》是对道家无为思想的诠释。《人间训》主要论述人类社会中祸福、成败、得失、利害、损益、取予
内容简介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 《小窗幽记》儒道通俗读物,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 《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汉族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围炉夜话》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 "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
墨子,名翟,鲁人。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为其学说的代表,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清代以前无校本,现传世的清代毕沅注本早,孙诒让注善。今选重要篇章,参考前人成果,加以译注。
《图说四书五经》一书是“图说天下?典藏中国”中的一种。本书精选“四书五经”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左氏传》等名篇,是中国文学、史学、哲学、政治、经济、教育、伦理、道德、天文地理、艺术科技等各领域精髓的全面再现。对“四书五经”中的每本书均做了详细介绍,为读者迅速了解四书五经的成书背景、作者的思想精华,所选名篇均配以现代人的解读,让读者从中吸取“四书五经”中修身养性、治国齐家、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内容。书中插配了近200张精美图片,有力地提升了该书的阅读性和艺术品位,是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国学读物。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撰的各朝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首次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基本、可信的依据。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一
《山海经》全书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被公认为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其成书年代和作者,历来传说绘纭。西汉刘歆称其“出于唐虞之际”,为禹、益所作。现代学者一般记为,《山海经》的成书约在战国初期后经秦汉人修订。西汉末年,刘歆将原来流传的三十二篇《山海经》,整理校定为十八篇,这两种本子现已失传。三百年后,东晋郭璞校注《山海经》使之重新流传于世。 《山海经》的名称早见录于《史记·大宛列传》。关于《山海经》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书,归于何种门类,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话题。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把《山海经》列为“数术略形法类”,认为此 书是“大举九州之势”而求其“贵贱吉凶”。东汉以后,不少人认为它是一部实用的地理书,源于东汉明帝召王景,“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见《后
本书包括《四书》和《五经》两部分。《四书》含《论语》、《孟子》二书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宋代淳熙年问,我国著名教育家朱熹将这四种著作用作小学教科书,为它们作了注解,名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四书》一名得以流传。 《五经》包括《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著作。汉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始有“五经”之称。《五经》中的《礼》,汉代指《仪礼》,后代指《礼记》。《春秋》后来又与《左传》合并,称《春秋左传》。因《四书》和《五经》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同是士子求取功名的之书,所以后人将其合刻为《四书五经》明代已有学人将“四书五经”用于书名。 《四书五经》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正宗传统,对中国社会乃至整个东南亚汉文化圈产生过深远影响。要想了解中
《广雅疏义》是清人钱大昭对《广雅》进行疏释研究的一部专书。钱大昭,字晦之,江苏嘉定人,朴学大师钱大昕之弟,在学术上深得其兄指授。曾参与校录《四库全书》,纵观人间未见之秘,学问渊博。他们主张要从训诂入手研究经史,正如钱大昕与钱大昭书云:六经皆以明道,未有不通训诂而能知道者。欲穷六经之道,必自《尔雅》始。钱大昭治《尔雅》进而治《广雅》即是他们主张的践行。 《广雅》是三国魏时张揖所撰训诂书。张揖认为《尔雅》一书所集训诂还很不完备,所以把群书中文同义异,音转失读,八方殊语,庶物易名,不在《尔雅》的都详录品核,以著于篇。其意在增广《尔雅》,因此所释仍用《尔雅》旧目。其书搜罗极广,举凡汉代以前经传的训诂,《辞》、《赋》的注释,以及字书。为研究汉魏以前词汇和训诂的重要著作。 清代训诂学大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