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本》(全16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余种,采用简体、横排、大字、注音的形式,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启蒙、孝经》《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阴骘文)》《了凡四训》《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选》《诗经》《易经》《道德经、庄子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心经、金刚经(附:佛说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地藏菩萨本愿经》。
中华文化讲堂编订的《国学经典诵读本》遴选中华 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经典三十余种。全书采用简体、横排、大字、注音的形式,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和注音均参考历代注疏和诸家版本,严加考证,以求 善。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地藏菩萨本愿经》为该丛书的其中一册,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佛在经中赞扬了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大誓愿,并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如婆罗门女、光目女救度母亲的故事。还通过文殊菩萨、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萨、四 、普贤菩萨、普广菩萨、大辩长者、阎罗天子、 鬼王、主命鬼王、坚牢地神、观世音菩萨、虚空藏菩萨的依次提问,以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全15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五种,采用大字注音、正体竖排,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小学经典选编》《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增广贤文、名贤集》《五字鉴、鉴略》《小学弦歌》《楚辞》《古文观止(全二册)》《格言联璧》《养正遗规》《女德启蒙经典选》《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选》《中医启蒙经典选》《六祖坛经》。
宋刻本《方言》传世极罕,今所见之宋刻本乃现存《方言》的*早刻本。此本有李孟传序,序文说明李孟传在官寻阳时,曾以某大字本为底本,将《方言》重刊于郡斋。 此本钤有 华亭朱氏 、 横经阁收藏图籍印 、 仁效 、 顾仁效收藏图书 、 顾元庆鉴赏印 、 扬州季氏 、 季振宜藏书 等印记。明清以来叠经名家收藏,然此书从季振宜家散出后,二百余年沈晦无闻,直至清末为宗室盛昱意园得之。民国元年(1912)傅增湘又从正文斋购得,*终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今以此本影印,以饷广大读者。
《尚书》记载了自上古尧舜时期直至西周初年的古史资料,是我国*早的一部历史文献。作为儒家传统中的重要典籍之一,历代统治者和文人对《尚书》都十分看重。而《尚书》文本艰涩难度,要加以理解便需借助于好的注解。 该校注本作者陈戍国先生致力于经学研究多年,学界享有盛名,他对《尚书》的注释考校精审,内容可靠,是《尚书》研读者值得信赖的。 李学勤先生曾言: 整个中国学术的核心都是经学。 对《四书五经》的阅读与理解,是了解本国文化不可少的环节。本套《四书五经》校注本,凡六种十一册,是陈戍国先生深耕数年之力作,系以阮刻本为底本 , 参校众本,广泛吸取前人注疏、校勘成果,精校精注,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版本权威、校注精审、内容可靠、轻松好读的《四书五经》读本。
《周易》包括《经》《传》两个部分。《经》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卦辞、爻辞。《传》则是解释卦辞和爻辞的十篇文章,被称为 十翼 。《周易》自西汉时起,便被尊为群经之首,而《周易》难度难解也是历代学者所公认的,这本《周易》校注本考校精审,内容可靠。作者陈戍国先生致力于经学研究多年,学界享有盛名,值得信赖。 李学勤先生曾言: 整个中国学术的核心都是经学。 对《四书五经》的阅读与理解,是了解我国文化必不可少的环节。本套《四书五经》校注本,是陈戍国先生深耕数年之力作,系以阮刻本为底本 , 参校众本,广泛吸取前人注疏、校勘成果,精校精注,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版本权威、校注精审、内容可靠、轻松好读的《四书五经》读本。
《礼记》是 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 49篇。后被列为儒家十三经之一。书中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汉族哲学思想。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淮南子》是西汉前期由刘安与他召集的门客共同撰写的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哲学和政治学巨著。全书共二十一篇,除第二十一篇《要略》作为介绍著书目的及各篇的内容提要外,其他各篇都冠以“训”,意思是各种理论观点的阐释、解说。 本书以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为底,选录了《淮南子》中的六篇,每卷包括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原道训》是天地万物的本质,是贯穿全书的基本概念。《精神训》对生命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主术训》阐述君王驾驭群臣治理国家的策略和手段。《缪称训》中,作者在坚持道家思想家的前提下大量引用了《易》、《诗》、《书》、《礼》的言论,对儒家的德、仁、义等观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诠言训》是对道家无为思想的诠释。《人间训》主要论述人类社会中祸福、成败、得失、利害、损益、取予
墨子,名翟,鲁人。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为其学说的代表,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清代以前无校本,现传世的清代毕沅注本早,孙诒让注善。今选重要篇章,参考前人成果,加以译注。
《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具体阐释了 弟子 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是中国文化的典范。作者不详,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十善业道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十一品《十德六度》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中国经学,就时间方面说,仅从西汉初年起计算,已经有二千一百余年的历史;就分量方面说,仅据《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著录,已经有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万零四百二十七卷;然而,经的定义是什么,到现在还是一个争辩未决的问题。 我们要晓得经的定义,先要晓得经学上的学派。经学的学派,下文拟另节叙说,现在只要先知道大概可分为四派:一、“西汉今文学派”;二、“东汉古文学派”;三、“宋学派”;四、“新史学派”。对于经的定义一问题,“宋学派”及“新史学派”不甚注意,但“西汉今文学派”(以下简称古文派)却是各有主张,而且争辩非常激烈。 今文派以为经是孔子著作的专名。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孔子以后的著作,也不得冒称为经。他们以为经、传、记、说四者的区别,由于著作者身份的不同;就是孔子所作的叫做经,弟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