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很好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在我国史学界占有特殊的地位,一直被视为后世著史的圭臬。与《汉书》一样.《后汉书》为整个东汉一朝的断代史,记载了从王莽代汉至汉献帝末年,共195年的历史。从体例上考察,《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增减。首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其次《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七个类传。《后汉书》虽然只有本纪、列传和志,而没有表,但由于范哗文笔较好,善于剪裁,叙事连贯而不重复,在程度上弥补了无表的缺陷。另外,因为记载东汉史实的其他史书多数已不存
《史记全本》是一部的文学巨著,它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它以简练而个性化的笔法,互见互补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在这座人物画廊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王侯将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计藏身的士人食客、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 为知己者死 的刺客、已诺必诚的游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贾以及医卜、俳优等各种人物的风采。通过这些人物的活动,又生动地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认识。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很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作为语录体的书,《论语》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比较完整的文章。全书20篇,共512章,约15000多字。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古文,编者在原文后加入“译文”“评析”两个板块。
本书适合青少年读者,从《山海经》中提炼了48个精怪,包括以风雨为食的烛龙、长着九个脑袋的相柳、没有脑袋却会唱歌跳舞的帝江、长着老虎身子却有九条尾巴的陆吾,等等。精怪一般长得像怪兽,但却拥有怪兽所不具备的奇异本领和智慧,相信它们会激发小朋友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精美的彩图与趣味性十足的故事语言,两者结合,呈现给孩子具体的精怪形象,让孩子在图文中,真正爱上《山海经》,读懂《山海经》中的精怪,积累创作素材。
本书在综合朱注、郑注等前代注解基础上,着重阐发唐先生自己对经典的理解,是先生多年研习四书、理学的代表之作。
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曾令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该书不仅是魏征向唐太宗进谏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思想源泉和施政参考。《群书治要360》将《群书治要》的嘉言整理为六个大纲:君道、臣术、贵德、为政、敬慎、明辨,每个大纲中,又归纳了若干条目,对现代人的德行、修养、工作、学习、生活等都有着宝贵的指导和借鉴。本书为中文、阿拉伯文对照的形式。
《史记精讲》实际是一本“《史记》精华录”。它从《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112篇作品中选出了100个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而又在两千多年来的历史上传播极广,对中华民族教育、感染极深的故事段落,这一百个故事段落分别来自《史记》原文的60个篇章。这些选入的篇章仍依《史记》的前后次序编排;每篇选入的故事段落,或一个、或两个三个,另加小标题,在各自的篇题下前后列出。在每个故事段落的原文后,有简要的注释,有流利的译文;在每个篇章的最后,有对于该篇全文与对该篇所选故事段落的扼要评述。读者于此既能客观地掌握历史,又能理解司马迁的个性与文章。
《野有蔓草千年不老:生长在诗经里的植物》既是一部散文随笔集,也是一本科普书。《野有蔓草千年不老:生长在诗经里的植物》以文学的笔法,轻松的笔调,对《诗经》中提到的一百多种植物进行了解读,让读者对《诗经》里的植物有一个全新的了解。《野有蔓草千年不老:生长在诗经里的植物》共有141篇文章,既是文学作品,也是科普知识普及。既是对植物对《诗经》的解读,也是对国学的一种研究。
《礼记》初时据说有一百多篇,后为汉朝学者戴德简化为85篇,世人称之为《大戴礼记》。在编撰过程中,我们从很好不错版本中筛选出极为经典、实用,且具有文学价值的28个篇章,将其编辑成册。将每篇分为诸多小节,每个小节分为三部分:原文、注释与译文。整本书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意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