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记述了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全书约7000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涉及数学、力学、声学、冶金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巧工创物 考工记 白话图解》以孙诒让《周礼正义》中的经文作为底本,为方便读者理解,按照 信、达、雅 原则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进行翻译,个别疑难字词在原文中以夹注的形式出现,并增加了若干插图,以飨读者。
如何营建一座精美雅致的 私家庭院 ,如何巧妙布局阁楼、厅堂、书房,如何在屏门、风窗、栏杆中体现古典意趣,如何在选石、铺地、掇山、花木植栽上如诗如画 明末造园家计成以其工匠的精神,唯美的意趣,为我们记叙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高妙艺术,凸显设计师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展示了明代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节和文化品质。 《园冶》是中国造园艺术的传世经典,也是世界造园学专著,被日本宫廷评价为 开天工之作 ,被欧美国家奉为 生态文明圣典 。它不仅展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度,也为现代别墅的建造与私人家居装修提供了可模仿的范本。
《康熙几暇格物》是康熙皇帝在政事余暇,学习并研究和考察自然科学文化现象的一本科技论文。大约是在康熙四十年(1701)开始编纂的,一直持续到康熙去世之后。《几暇格物》*初是在雍正十年(1732)出版的《康熙御制文》当中,后来是光绪五年(1879)清政府刊刻的清历代皇帝御制文合刊中,《康熙御制文》是其中的一部分,《几暇格物》收入在了康熙卷的*后一集里 第四集里,分属于第二十六到第三十一卷,标著为 杂著 ,每卷开头都有 康熙几暇格物编 的字样,基本是属于自然科学的。 《康熙几暇格物》一书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科学实验等等,其中每篇都有康熙帝独到的见解,虽然限于当时的条件,某些观点有失偏颇,但是反映了他宝贵的科学思想和求是的精神。 本书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对每篇论著的相关领域和知识做了现代的解释说明,使读者
本书作为《宋元谱录丛编》之一,汇录《画梅谱》《范村梅谱》《梅品》《刘氏菊谱》《史氏菊谱》《范村菊谱》《百菊集谱》《金潭兰谱》《兰易》《兰史》《竹谱》《续竹谱》等十二种宋代关于梅、兰、竹、菊四种植物的专著。编撰方式系由主编约请各方专家选择精善且常见的版本,并参照其他存世版本,进行酌校整理,点校句读。
花中四君 在先秦典籍中早已有之,成为传统的花鸟画题材,在宋代绵延不绝,之后借力元代文人画的兴盛而发展壮大,至明清时期达到其艺术*。梅兰竹菊虽在明代才成为一个整体,但作为一种雅致而高洁的意象进入人们的审美视域中,被赋予独特的人格,并成为传统中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却是传统文人士大夫数千年来合力塑造的结果。在宋元时期,倾慕四君之姿态,歌咏四君之志向逐步成为一种风尚,宋代及其后的元代集体出现诸多具有开创性的兰花专著《金漳兰谱》、梅花专著《范村梅谱》、菊花专著《刘氏菊谱》,以及*部画、谱兼备的《竹谱详录》。这些谱录的出现,强化了梅兰竹菊的 花中君子 形象,进一步丰富了四君子在中国文化中的表现形式。 本书收录梅谱四部:《范村梅谱》、《梅品》、《梅花喜神谱》、《画梅谱》;兰谱三部:《金漳兰
中国古代的建筑及其建筑艺术成就,后来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朝各代,无论是城池宫廷、殿堂衙府,还是庙宇园林、民居宅院,无不显示华夏先贤在建筑艺术上的聪明才智。与此同时,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格局和建筑形制,无不体现中国古代封建礼制的基本思想和等级森严的礼制准则。 因此,对建筑的形制、建筑的大小、房屋的开间以及不同的建筑彩绘的色彩图案等等进行规范,已经不仅仅是在建筑设计、营造以及建筑造型等单纯的建筑问题,也是封建时代维系着封建等级和封建礼制的一种即为具体的表现。 此外,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建筑技术手段的提高,尤其是大规模的官府的建筑行为,使得古人对实施建筑的每一个过程和各个建筑条件进行细致的管理、规范的程式以及严格的工费评估,客观上需要对各种建筑施
园林作为文人士大夫回归自然和构建自我的载体和手段,体现着文人的人生理想和审美追求。在明末江南著名园林营造专家计成所著的《园冶》中,从选址、规划与设计建筑物、叠山理水、铺装地面、选择石材和借景等方面对中国古代造园的各环节都做了深入具体的总结和阐述,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人造园的智慧和艺术追求。书中提出的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的观点,深得中国古代造园理论之精髓。本书由园林古建研究专业的学者注释翻译并加点评,将传统的造园智慧与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原理结合起来,读者将会有全新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