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应该于先秦时期就已成书,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三十三篇本《庄子》,是经西晋郭象删订并流传下来的。汉代《庄子》有五十二篇十馀万字,这种五十二篇本到魏晋时期仍然可以见到。魏晋时玄风盛行,庄学渐起,为《庄子》作注者多达数十家,但这些注《庄子》者往往根据自身对庄子的理解和个人喜好,对《庄子》一书的篇目做了一定的删改,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庄子》版本。郭象以前,主要的《庄子》版本有崔譔本、向秀本、司马彪本。其中崔谟、向秀本为二十七篇(向秀本一作二十六篇,一作二十八篇),司马彪本五十二篇。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郭象三十三篇本,是郭象在五十二篇本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尤其是向秀庄子学成果之后删订的,是郭象对司马彪五十二篇本 以意去取 ,并删去其中 十分有三 之后的结果。经过郭象删订的《庄子》,无论从
《庄子》为其中之一。《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与《老子》双峰并峙。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 内篇 、 外篇 、 杂篇 三部分,共三十三篇。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奇诡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散文集。
本书是《鬼谷子》的注释本,由许富宏译注。 本书每篇均包括题解、注释、译文三部分。题解以简要的语言概括本篇的主旨和内容。注释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难认的字在字后加注汉语拼音,难以理解的字词或文化常识等出注,他人有价值的注释亦择善而从,以供读者选择。译文力求直译,直译不顺畅之处采用意译,以便于读者迅速理解文意。
《大学》是儒家经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论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方的教科书,书中强调 诚意 正心 对当代人思维提升、行为处事有教育和启迪作用。宋代朱熹将《大学》进行了注释和补充,编成《大学章句》。 此次影印出版的《宋本大学章句》为线装形式,共一函一册。据国家图书馆藏宋淳祐十二年刻本,全彩高仿真技术,原大尺寸影印。原书板框高25厘米,宽17.5厘米,一卷,半页八行,行十五字,白口,左右双边。此宋刻本传世极罕,曾藏于铁琴铜剑楼,书上钤有 虞山瞿紹基藏書之印 菰裏瞿鏞 鐵琴銅劍樓 诸印。42筒子页。
《孔子家语》一书详细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答和言谈行事,以及孔子与时人、各诸侯国君王的问答,生动地塑造了孔子的人格形象,对研究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本书对古籍进行注解、翻译,以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文献。
列子,名御寇,亦作“圄寇”、“圉寇”,战国郑人。据《汉书·古今人表》,列子在韩景侯、魏武侯之间。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认为,列子生卒年份当为公元前450年至公元前375年,先于庄子,故多为《庄子》所称引。 列子确有其人。《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载《列子》八篇,并自注:“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但今所传《列子》一书历来争议颇多,大体上被认为并非列子自著,而是后世伪托之作。就具体成书年代而言,大部分学者主张今本《列子》出于魏晋。如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八云:“《列子》书晋时始行,恐即晋人依托。”姚鼐《跋列子》称张湛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列子》出于张湛,安知非湛有矫入者乎?”俞正燮说《列子》乃“晋人王浮、葛洪以后书”(《癸巳存稿》卷十),何治运亦以《列子》为魏晋伪书(见《书列子后》)
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同时对前人的谬误也多有匡正,对同代人的考证、注释广为采集,注重文字训诂、史实考订和经义的阐发,本书以清同治五年初刻本为底本,参考他本,进行校勘与标点。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述春秋后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的言行事迹的古典文献,是研究晏子其人其事以及当时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晏子春秋》分为二百一十五个独立篇章,讲述了晏子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针对不同事情所作的议论和行事;该书反映出晏子作为一位政治家,他毕生最为关注的乃是如何治理好国家,如何实现政治清明、国家强盛、民生富足、社会安定。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外交、伦理道德以及人生观、自然观等方面的重要主张,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思想体系和治国主张。该书可以看做是一部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治国方略。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这部著作汇集了大量孔子的言论,再现了孔子与弟子、孔子与时人谈论问题的许多场景,此外,还有经过整理的孔子的家世、生平、事迹以及孔子弟子的材料。与包括《论语》在内的众多文献相比,《家语》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被称为“孔子研究第一书”。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帮助读者深刻了解我们的历史,用经典,文学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同时使国学得到承传,得以弘扬光大,我们精心编排出版了《智囊》这套书。 《智囊》,作者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公鱼、予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王人等,他使用的其他笔名还更多。他出生于明后期万历二年。这时在世界的西,万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与之遥相呼应,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也出现了许多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艺术家。李卓吾、汤显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在这一批文人中,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智囊》初编成于明天启六年(1625),冯梦龙已届天命,还在各地以做馆塾先生过活,兼为书商编书,解无米之困。此时也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到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群雄并起,社会巨变顷刻发生,非统一的客观环境催生出多种文化和思潮,一些军事、政治、纵横等方面的学者应运而生,他们纷纷著书立说,自成学派,到处宣传自己的主张,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学说涉及天文、测算、地理、军事、政治、阴阳、法、农等方面,成为中国历史上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许多思想精髓也被人们沿用至今。 在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兵、小说等众多学派中,前四大家被人们所熟悉,而纵横家则鲜为人知。但是论其历史影响力,纵横家并不弱于前者,而鬼谷子就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鬼谷子,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春秋时卫国朝歌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周阳城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鬼谷子为纵横家
本套丛书共4册,由曾国藩编写,本套丛书详细记录了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为人处事心法,是其自身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的一套独到的为人为官的基本原则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