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全集》四十一卷,是在旧刊《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的基础上增补编辑的。 一、本书以浙江图书馆藏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刻《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简称 原本 )为底本标点,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图书馆本及台湾、日本出版的《王阳明全集》本为参校本。 二、本书编校、统稿及重印本的修订编目工作,由吴光主持负责。钱明负责旧本未刊诗文的搜集整理。各卷点校分工如下:吴光点校卷一至三,卷四十一;董平点校卷四至十一,卷十九至二十五;姚延福点校卷十二至十八,卷三十七至三十九,钱明点校卷二十六至三十六,卷四十。 三、本书系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繁体竖排版重校排印。据原版校勘结论直接修改了相关正文。同时,改正了繁体字版的若干标点或文
曾国藩被誉为立功、立言、立德的卓越 完人 ,其写给自己家人的家书因为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因而在笔法上少了诸多顾虑,多了许多真性情,饱含着他的人生哲学、为政治军的方法以及治国安邦之策。早在清光绪年间,曾国藩逝世短短数年之后,《曾文正公家书》便单独成书面世了。一两百年来,该书不断重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价值世所公认。 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家书》由曾国藩研究专家、著名作家、学者唐浩明先生搜集整理,共计 100余 万字,收录曾国藩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兄弟、妻子、儿子所写的家书近 1500 通,涵盖了目前所能搜集到的所有曾国藩家书,是迄今为止收录家书数量*多、*完整的家书全集。 本书据湖南图书馆提供的曾氏家藏原件、抄件及光绪五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家训》编辑,并据台湾学生书
恽敬,生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卒于嘉庆二十二年,字子居,号简堂,阳湖人。清乾隆四十八年举人,官至吴城同知。他研精经训,旁览纵横,以散文著称,其散文理论系统精到,称一代之雄,开创了被后人美誉的 阳湖文派 。《大云山房文稿》包括初集四卷、二集四卷、《言事》二卷及补编一卷。此次整理,本者 竭泽而渔 的原则,以现存最全的《四部丛刊》本(即光绪十年重印同治八年刻本)为底本,校以嘉庆二十年本,同治二年本,同治八年本,光绪十四年本等几乎所有现存版本,并过录三个名家批校本 陶文冲批点本、沈达卿批校本、王秉恩手批本。辑佚除佚文外,还辑出诗词若干首;附录则包括传记资料、交游、汇评、序跋等五十余种。
《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辑,约成书于后蜀孟昶广政三年(94O),收十八位 诗客曲子词 凡五百首。这是一部被宋人尊为 近世倚声填词之祖 的文人词集,它不仅汇集了晚唐五代词人的大量优秀词作,而且以其清艳、婉丽之风为文坛确立了一种新的审美规范。后人奉《花间》为祖,作词以《花间》为宗,论词以《花间》为准,让 花间 范式成为词学审美理想。
祁韵士,清代乾嘉年间杰出学者,历任翰林院编修,《四库全书》分校官,国史馆纂修官、总纂官,户部员外郎等。其学术贡献主要在史地方面,尤其在西北史地方面,代表性*作《西陲要略》、《西域释地》、《皇朝藩部要略》、《万里行程记》等,是我国西北史地学的开创者。《祁韵士集(共2册)(精)》汇集祁韵士传世的全部个人*述,包括《万里行程记》《濛池行稿》《西陲要略》《西陲竹枝词》《西域释地》《皇朝藩部要略》《皇朝藩部世表》《己庚编》《平舒山庄六景诗》,多为寿阳筠渌山房祁氏家刻本。此次整理,以筠渌山房寿阳祁氏家刻本为底本( 《濛池行稿》一书底本用《山右丛书初编》本),参照其他刊本,逐一详核慎校。书后附有《鹤皋年谱》、《户部福建司郎中鹤皋祁公神道碑铭》(程春海撰) 、《清史稿 祁韵士传》。
恽敬,生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卒于嘉庆二十二年,字子居,号简堂,阳湖人。清乾隆四十八年举人,官至吴城同知。他研精经训,旁览纵横,以散文著称,其散文理论系统精到,称一代之雄,开创了被后人美誉的 阳湖文派 。《大云山房文稿》包括初集四卷、二集四卷、《言事》二卷及补编一卷。此次整理,本者 竭泽而渔 的原则,以现存最全的《四部丛刊》本(即光绪十年重印同治八年刻本)为底本,校以嘉庆二十年本,同治二年本,同治八年本,光绪十四年本等几乎所有现存版本,并过录三个名家批校本 陶文冲批点本、沈达卿批校本、王秉恩手批本。辑佚除佚文外,还辑出诗词若干首;附录则包括传记资料、交游、汇评、序跋等五十余种。
《浮生六记(套装上下册)》共分六卷,每一卷记一事类,一《闺房记乐》、二《闲情记趣》、三《坎坷记愁》、四《浪游记快》、五《中山记历》、六《养生记道》,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真实地反映了普通人居家生活的种种际遇。文词朴素,情感真挚,夫妇间那种琴瑟和谐、相濡以沫、悲欢离合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感人至深。正因为它自出机杼,不事雕琢,随兴而发,故受到读者的喜爱、学者的推崇,并被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
浙江省文化工程项目成果。这是编者几十年研究戴复古的成果,堪称是目前校点精准、收诗文全、为学界提供一本可信可用之全集。本书以台州丛书甲集本《石屏集》为底本,参校四部本、四库本、名贤本、宋诗抄本等版本互校。序言由社科院刘扬忠研究员、浙大教授胡可先各一篇;前言由校考结合几十年研究成果写成;计诗七卷词一卷,整理收集佚诗佚词84篇,佚文2篇,合为一卷,附录族人诗一卷,原序跋一卷,校点者论文选录一卷,共十二卷。
翠微亭,唐池州太守杜牧所建,南宋爱国名将岳飞曾驻军于此,华岳读书此间,慕前贤尤其仰岳武穆之高风,因自署别号为翠微。 南征 ,指遭贬由临安南徙建宁; 北征 ,则指由建宁奉召北归临安。《南征录》由上皇帝书与古今体诗共十一卷组成。《北征录》则包括《平戎十策》(即《再上皇帝书》)、《治安药石》两篇长文,共十二卷。
程廷祚独好治经,而于天文、舆地、食货、河渠、兵农、礼乐之事,皆能竟委探源。宋元儒尊希夷河洛图书及变互卦气之说,又或拘执爻位阴阳乘承比应之体,《易》学转晦,先生乃著《易通》及《大易择言》三十卷。晚年作《彖爻求是说》六卷,自成一家言。道光本中作者的自注文字,丛书本有不少将之混入正文,其他如鱼鲁亥琢之失,二本则互有短长。此次点校,《青溪文集》以道光本为底本,以《金陵丛书》本并校;《青溪文集续编》以道光本为底本,以民国抄本作校本。并将二集合一,定名为《青溪集》。
《湖湘文库:王文清集(套装共2册)》以“整理、传承、研究、创新”为基本方针,分甲、乙两编,其内容涵盖古今,编纂工作繁难复杂,兹将有关事宜略述如次: 一、甲编为湖湘文献,系前人著述。主要为湘籍人士著作和湖南地区的出土文献,同时酌收历代寓湘人物在湘作品,以及晚清至民国时期的部分报刊。 二、乙编为湖湘研究,系今人撰编。包括研究、介绍湖湘人物、历史、风物的学术著作和资料汇编等。 三、乙编中的通史、专题史,下限断至1949年。 四、甲编文献以点校后排印、据原本影印及数据光盘三种方式出版。 五、除少数图书以外,一律采用简体汉字横排。 六、每种图书均由今人撰写前言一篇。甲编图书前言,主要简述原作者生平、《湖湘文库:王文清集(套装共2册)》主要内容、学术文化价值及版本源流、所用
汪辟疆的《光宣诗坛点将录》,为近代诗史研究的名著,撰成于民国八年(1919),民国十四年(1925),分五期刊于《甲寅》杂志(卷第五号至第九号)。后十年,再刊于《青鹤》杂志民国二十三年(1934)第三卷第二号至二十四年(1935)第七号。民国三十三、四年(1944-45)间,又加修改厘为定本。而定本一直未曾刊布。“文革”期间,遂遭焚毁。后其弟子程千帆先生据三种残存的定本草稿合校,收入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汪辟疆文集》。 汪辟疆的这部著作,实可视为一部近代诗史,或者一部近代诗史的大纲。其书简明谨严地勾画了光宣时代的诗史,其中涉及的192名诗人,基本囊括了晚清诗坛的主要作者。汪辟疆通过“点将录”的形式,区别了192名诗人的造诣、名位、风格及派别。这部著作不但涉及史料范围至广,其评论近代诗人亦多中肯,于研究者俱有很高
白话诗人王梵志,至今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谜。野史说他生于林檎树中,多少带有些神话的色彩。而他的诗作,甚至同是宗教诗,也呈现出思想驳杂的倾向。著名学者项楚先生在通观敦煌文献中以及各种笔记小说中现存的王梵志诗的基础上,考定王诗绝非一人一时之作,在缜密详博的词义注释之后又在按语以及前言、附录中对各个王诗可能产生时代段的诗作进行了细致的厘定,分析出了一些王诗背后存在的可能的隐身作者,为进一步研究开辟了方向,奠定了基调。
本书共辑清人诗话34种,除阙名《静居绪言》一种为未刊稿本,其余均以原刻本为底本,对引诗、引文中脱误者查核补正,并作校记说明,所引汉、魏、晋、南北朝、唐诗,据《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及《全唐诗》校勘,并参校《昭明文选》、《玉台新咏》等。竖排繁体字。
《世说新语笺疏》,南朝宋刘义庆著,南朝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周祖谟、余淑宜、周士琦整理。该书重在考案史实,对于《世说》原作及刘孝标注所说的人物事迹,博采晋宋以下史传杂著和近代的笔记论著,考核其异同,兼补刘注之不备,评论事乖情理处,对《晋书》亦多有驳正。书中同时采录了近世学者李慈铭、文廷式、程炎震、李审言、刘盼遂等人的成果,并加按语,考证得失。本书有原文、校文、笺疏,后附《世说新语》常见人名异称表、《世说新语》人名索引、《世说新语》引书索引、笔画与四角号码对照表,颇便使用。
王士禛(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另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清初著名文学家。其诗与钱(谦益)、吴(伟业)、朱(彝尊)齐名,号称“清初四大家”。其所倡导师的“神韵”诗论,对当时及其后的诗歌创作产生过重大影响。渔洋一生赋诗三千余首,《渔洋精华录》收入一千六百余首,是其创作思想、创作风格、创作成就的集中代表。 王士禛一生创作诗歌三千余首,分别载于其所编渔洋集、渔洋集等诸书中。本书《渔洋精华录》是在康熙三十九年编写的,全书十卷,前四卷所载古体诗,后六卷所载是今体诗,共一千六百九十四首,每首诗都附有题解、注释、集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