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25周年精装纪念版,布艺烫印封面,全彩影印顾诚未刊手稿《谈治史》。 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消息传到留都南京,立谁为新君的问题就变得迫在眉睫,文武官员纷纷涌动,都想在新君面前占据首功,却不想,这种各怀鬼胎的心思为南明政权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在武将马士英等人的拥立下,福王朱由崧即位,改元弘光,而这些 定策 功臣也造成了南明内部权力的失衡,继而引发内斗不断。弘光政权、隆武政权、永历政权继立,先后与大顺军、清军展开你争我夺的角逐,但激烈的内部斗争,使南明君臣在不停的内耗中,失去了无数翻盘良机,走向了失败
《清代皇宫图鉴》分为《清朝十二帝》《宫闱里的后妃》《清宫与皇家生活》三册。由清史专家、清东陵博物馆馆长、《百家讲坛》主讲人李寅所著,以官修正史、清宫档案考古发现为基础,参详野史笔记,真实地再现了宫廷往事,揭开了十二位帝王奢华背后的悲喜人生;披露了后宫妃嫔的生存状态;全景展示清朝 第一家庭 的烟火日常,从一饮一馔到一节一俗,从政务武备到岁时游乐,尽显清宫生活的有滋有味。八十万字的鸿篇巨制,配以五百余幅典藏图像,考古级细节还原,为读者打造一席纸上清朝盛宴。
《被统治的艺术》 本书以明代沿海卫所为背景,剖析在明朝世袭军户制度下军户家庭与官府的互动,着重描述和总结了承担兵役义务的军户如何趋利避害,制订出种种策略以优化自身处境。他们既未公然蔑视权威,亦非俯首帖耳,而是在反抗与服从的 中间地带 运作,以期将需要付出的代价降到,同时使利益化。 本书分三大部分,分别讲述了福建军户在原籍、卫所和军屯的生活。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于,运用了大量家谱、地方志、口述史等民间资料,讲述了许多发生在军户生活中有趣的故事。真实而鲜活的案例,辅以严谨、细致的考辨,构成了这本讲述百姓自身历史的社会史著作。 《嘉靖帝的四季》 本书用 四季 来比喻嘉靖帝亲政之后,其漫长统治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突出标志在于不同的、强有力的首辅:张璁、夏言、严嵩、徐阶,分别对应春、
《家人父子》继《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的 话题 人物 (明遗民),《续编》的 制度 言论 心态 ,《家人父子 由人伦探访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活世界》尝试经由被认为最重要的家庭关系 父子 夫妇 ,进入明清之际士大夫更为日常的生活世界。《家人父子 由人伦探访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活世界》讨论的,是明清之际士大夫经验中的家族、家庭,他们所面对的伦理关系,以及他们对有关经验、体验的表述。士大夫与 家庭 家族 有关的言说与叙述,与他们的其他活动,以富于个性的方式联系着,为我们有关历史生活的想象,提供了丰富、感性的内容。
1
大明朝储位东宫二十年、六次监国的朱高炽终于在永乐二十二年面南践祚。谁料,在位不及一载,便龙驭宾天。在南京监国的太子朱瞻基白龙鱼服,赴京师奔丧,经历千乘之家的围堵,到达京师,荣登大宝,但地位并不稳固,二叔汉王朱高煦、三叔赵王朱高燧,这两双血红的眼睛盯着奉天殿金灿灿的宝座。 尤其是朱高煦,对太宗文皇帝的不满,对先帝仁宗昭皇帝的怨毒,终于在此时爆发。他几次刺杀亲侄儿朱瞻基,未能得手,于是欲效其父太宗文皇帝朱棣 清君侧 ,遂紧锣密鼓准备起兵。 朝廷一刻也不敢大意,各路人马侦刺两王,双方在暗中较力。 朱瞻基刚刚荣登大宝,危机四伏。他十分清楚,山雨欲来
本书是关于明嘉靖刻本的断代版本研究,作者遵循版本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以字体风格为主要依据,将嘉靖刻本划分为苏式本、京式本和建式本三类,对这三类版本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作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从而揭示了嘉靖刻本的地域差异及其关联,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嘉靖刻本复杂的面貌。 本书分绪论、上编和下编三个部分。绪论概括了嘉靖刻本由明代至今的研究历史,并重点引入 实物版本学 的理论。上编梳理了嘉靖刻本的发展史,提出了新的分类标准,归纳出苏式本、京式本和建式本三种基本类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嘉靖刻本分布与演变的规律。下编选取天一阁所藏135种具有代表性的嘉靖刻本撰写书志,以刻书地为序,全面且直观地反映了天一阁藏嘉靖刻本的特色以及明嘉靖间两京十三省刊刻书籍的概貌。
本书是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馆历时14年编写的记述清代历史的未定稿。其内容依历代 正史 体例,分为纪、志、表、传四部分。 清史馆由赵尔巽任馆长,先后参加编写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本书汇集整理了《清实录》、清《国史列传》、《清会典》和一些清朝档案等资料,使读者能够比较详细系统地了解清代史事。同时书中的一部分志和清末人物列传,并非取材于常见史料,另有所本,亦具有文献价值。 本书点校由启功、王钟翰等著名学者完成,点校质量较高。本次在繁体竖排点校本《清史稿》基础上,转为简体横排,便于普通读者阅读。
《汉朝大历史》 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 本书是史学大家吕思勉的史学名作。从秦末楚汉之争到楚灭汉兴,汉朝时的中国,是当时强盛的国家之一,那段历史时期被称为强汉。在这里,有草根皇帝刘邦、政治大佬吕后、有 断袖之癖 的汉哀帝 特色鲜明的人物,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汉朝全史,尽在此书。 《唐朝大历史》 唐朝不止有万国来朝的盛世,还有民不聊生的历史。 本书是史学大家吕思勉的史学名作。从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到李渊称帝,唐朝时的中国,是当时强盛的国家之一,那段历史时期被称为大唐盛世。在这里,有争权夺位的全能皇帝李世民、开创历史的大女主武则天、权势滔天的宦官李辅国,特色鲜明的人物,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唐朝全史,尽在此书。 《明朝大历史》 开局一只碗,结尾一根绳,铮铮铁骨,贯穿始终。 本书是史学大家孟森的史学
本书稿为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之一种。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中国史学会主持,几乎当时所有国内著名历史学家都参与编纂的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大型资料汇编。其编纂时间之长、动用人力物力财力之多、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作用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史书籍编纂领域中是的,也是研究近代史的学者所必须翻看、查阅之资料,故这部书的功用自不必多讲。本编《洋务运动》共8册,约350万字,初版于1961年,共收辑资料97种,其中外文资料4种。分专题介绍清朝在甲午战争前的洋务活动,包括综合篇、育才篇、海防海军篇、练兵篇、制械篇、马尾船政局、轮船招商局、铁路篇、电报篇、矿务篇、纺织制造篇、传记篇。本次出版为影印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南明史一百二十卷,钱海岳撰。钱海岳(一九〇一-一九六八),字腾英,江苏无锡人。父麟书,字史才,清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举人,任颍州府通判,宣统三年(一九一一)调绩溪知县,后受聘协修清史。 钱海岳幼秉家学,十余岁即以骈文名乡里,被当时各宿誉为 奇才 。其自述求学经历时说: 予少有大志,束修以来,欲尽读天下奇书,交天下奇士,穷天下奇山水,建天下奇功业。四岁识字,七岁为诗文,九岁卒九经,十六极诸史,泛滥百家,兼及鞮译象寄。倪仰公卿士大夫问,历知于冯蒿庵、樊樊山、王晋卿、秦宥横、林畏庐、赵次山、张季直、梁任公诸先生。 (海岳游记自叙)一九二五年,毕业于北京朝阳大学政经科。翌年南下广州,参加北伐,经邵力子介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处秘书,后在国民政府多个部门任职,所从事者多为案牍
明太祖朱元璋发布《教民榜文》,明确以 孝敬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六句话来教化百姓,后世称圣训、六谕。在明初,一时摇铎口唱,坊乡皆然。然而,随着明初所设定的基层秩序的衰微,明代士大夫开始重拾宋元以来乡约的基层教化组织形式,结合六谕,开启了十六、十七世纪以六谕为宣讲核心的新型乡约体系。明清士大夫配合乡约、族规、家训,对六谕进行诠释,产生了众多文本。从最早的成化年间王恕的《圣训解》,到晚清的《宣讲拾遗》,存世文本近百种。本书梳理了六谕诠释史及文本流变,对存世文本进行汇辑,有利于探视明清两代基层教化之细微处。
本项目以武汉大学图书馆馆藏971幅晚清名臣手札真迹为内容,整理出版包括曾国藩、张之洞、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焘、劳崇光、丁善庆、梁鼎芬、王拯等晚清名臣的手札原件。项目分为图录篇和录文篇,图录篇考证手札原件作者、时间、内容,归类原貌出版;录文篇对手札原件辨识、句读、校勘、考证、注释,整理录入出版。本项目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意义,同事体现书法艺术美,目提供准确而详细的笺释。此次出版不仅再现手札的原貌,而且出版录文编,为手札内容的数字化提供基础性工作。
著名明史学者樊树志教授用五卷两百余万字图文篇幅,以全球史的大视野和生动鲜活的细节刻画笔法,生动描绘了晚明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卷,呈现晚明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大变局。 本套书图文双色排版,是完整版《重写晚明史》首次与读者见面。樊树志先生从嘉靖中期内阁更替落笔,以清初吴梅村 忍死偷生廿余载 的悔恨余音收尾,用翔实的史料和历史学家的深厚学养见解,向读者娓娓讲述晚明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 本次套装本随赠一册同款笔记本,以答谢读者厚爱。
本书是民国年间故宫博物院编辑出版的《史料旬刊》《文献丛编》中清代档案史料的选编整理本,涉及有清一代各项制度、外交通商、司法行政、思想文化、科举教育、社会宗教、吏治状况及若干重要历史事件等各个方面。凡已经其他专题资料(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清代文字狱档》)全部整理者,或该专题另经过更为全面深入整理者,本书不再选入,以省不必要的重复。入选史料均按朝代分辑,校正原先编辑过程中的错讹疏误,并根据原档的文件样式,对所有史料进行分段并加新式标点。由于这些档案原先的刊布方式是 随时发现,即行刊布,片鳞只爪,兼容并纳 ,所以某些专题的内容并不完整,为便于读者,本书在整理过程中,参考《清实录》及少数能接触到的其他档案史料进行了必要的增补。意在通过兼备资学助研和方便阅读的史料编纂体例,为广大
《清代皇宫图鉴》分为《清朝十二帝》《宫闱里的后妃》《清宫与皇家生活》三册。由清史专家、清东陵博物馆馆长、《百家讲坛》主讲人李寅所著,以官修正史、清宫档案考古发现为基础,参详野史笔记,真实地再现了宫廷往事,揭开了十二位帝王奢华背后的悲喜人生;披露了后宫妃嫔的生存状态;全景展示清朝“ 家庭”的烟火日常,从一饮一馔到一节一俗,从政务武备到岁时游乐,尽显清宫生活的有滋有味。八十万字的鸿篇巨制,配以五百余幅典藏图像,考古级细节还原,为读者打造一席纸上清朝盛宴。
《明史讲稿(大学用书)》为樊树志教授几十年讲述明史的讲稿整理而成。讲稿从基本知识讲起,既把这一领域最有性的观点介绍出来,又附带介绍作者自己的见解。书稿文笔流畅,讲解透彻。对明初、明末的特定时期,对党案、海禁、经济发展等专题,对从皇帝到大臣乃至当朝百姓的叙述与剖析都颇为到位,有些观点已经成为学界观点。
本文集为中国社会科学院 登峰战略 资深学科带头人项目 清代满汉关系研究(2018-2020) 子课题之一。选编了作者自1987年以来发表的清史、满族史论文58篇,分编为 清初史 八旗制度与社会 旗民关系 三个专题。文集的基本特色:从满族史角度研究清史,从八旗史角度研究满族史;注重利用满汉文档案、契书、碑文、家谱等史料;研究视野从清前史延伸到近代,始终围绕满汉关系的主线展开;继承实证史学传统,解读历史中的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