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印度史:1600—1818年的马拉塔》对马哈拉施特拉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内容涵盖了两个世纪的多个主题,主要着眼于各种政治文化团体创造的马哈拉施特历史,展现了马拉塔的综合历史。书中介绍了马拉塔历史的编撰情况、文献的使用,马拉塔人的起源,地缘政治条件,马哈拉施拉土地上的德什穆克的政治结构和各种权利,马拉塔与德干苏丹国之间的关系,讨论了马拉塔政权2个最重要的税收——乔特税和萨德什穆契,西瓦吉的战术以及西瓦吉政权(王国)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相应的艰难的行政管理。
本书共36个章节。前后对半分,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前18个章节,主要介绍韩的形成发展过程,后半部则着重写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通篇就是36个曲曲折折的历史故事。作者用生动真实的笔触,写到韩昭侯起用申不害为相,修术行道,变法改革,韩国大治;也写到集法家之大成的人物韩非及其遭遇,把韩国的兴亡过程写得淋漓尽致。读者面对历史这面镜子,不仅可以看到当时韩国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而且可以领悟到国家兴亡的真谛,启发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无限遐思。
亚洲是地球上一个辽阔而又多姿多彩的区域,它有着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承载了古老而的文明传统。无疑的,亚洲人及其文化代表着全人类历史中最重要、最丰富、最多彩的历史篇章。本书叙述了从史前文明直到21世纪的亚洲历史,对这一区域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较为详尽的考察。全书尤其突出其“社会和文化史”的功能。并按照文化区域板块,避开各国单独叙史的做法,进行文化区域整合性的历史叙事,更强调历史区域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按照这一理念,本书将亚洲文明圈整合为儒家文明圈、佛教文明圈和伊斯兰文明圈,三个文明圈又分别涵盖东亚、南亚、西亚与中亚三大区域,这也符合亚洲历史区域文化发展的脉络。
本书写的是日本明治维新(1868)以后诞生的日本新诗(现代自由诗)史。关于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诗歌,在本书的“序章”中,收入了“日本早最的诗与歌”和“日本新诗诞生的途径”两篇文章作了精辟的论述。 《日本诗史》由图片、序文、序章、正文、日本诗坛历年大事记等附件构成,全书约30万字。在编写上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史实性。心肝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大量参照日本原文史实资料,经过比较、选择,尽可能再现《日本诗史》原貌,力求事事有史可证。 二、综合性。以中国方面观点及作者见解,纵览历史,横观流派,细察每位代表诗人、计作,分析各个朝代的诗坛概况和史诗特征,综合发现贯穿整个诗史的主线,并加以重点描述。 三、可读性。行文简史、生动,力避艰涩。除了大量叙述史实外,还大量叙述了各流派代表诗人及其诗作
《以色列史》主要选收国别史、地区史的通史性著作,以国别史为主体,适当辅以地区史。计划共出版80种,2年内出齐。文库编辑委员会特邀我国世界史学界学者专家担任学术顾问,精心遴选著作。编选者和学术顾问一致认为,每个国家、地区的历史只选一种著作,因而要求此一种应是在学界已获得广泛定评的上乘之作,且是成果,作者应为史学专家,原出版者也应是知名的出版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