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于最近三十来年的中国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的一个综合性的叙述。我们考古所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曾编写过一部《新中国的考古收获》(1961年出版)。现在又经过了二十年。这期间,新的发现层出不穷。考古资料的数量,犹如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不少的新成果,而新的发现也使得许多旧的看法过时了。这就需要改写旧的章节和增添新的章节。所以,我们决定重新编写。这是一本新书,并不是旧书的增订版。编写这书仍是一项集体性质的工作,但是参加编写的诸同志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要把这三十年来丰富的成果,比较客观地、有选择地加以概括,写出一本全国性的、综合性的著作。
本书是对于最近三十来年的中国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的一个综合性的叙述。我们考古所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曾编写过一部《新中国的考古收获》(1961年出版)。现在又经过了二十年。这期间,新的发现层出不穷。考古资料的数量,犹如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不少的新成果,而新的发现也使得许多旧的看法过时了。这就需要改写旧的章节和增添新的章节。所以,我们决定重新编写。这是一本新书,并不是旧书的增订版。编写这书仍是一项集体性质的工作,但是参加编写的诸同志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要把这三十年来丰富的成果,比较客观地、有选择地加以概括,写出一本全国性的、综合性的著作。
在北京北部山区,存在与一般所见明长城显然不同的“古长城”遗址。北齐或曰北朝长城在北京北部山区存在史有确载,这些“古长城”遗址是否属于北朝时期(550—577)?这些倾圮严重的石垒长城究竟分布在哪些地段?它们与高大的明长城又是什么关系?为了确定这些问题,《北京历史地图集》编委会的部分成员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并查阅了有关历史文献,初步认为北京北部山区的许多碎石长城遗址乃是北朝遗迹,比明长城早约900年,其在长城史中的地位相当重要。本书呈现了其踏勘所见和初步研究。
段小强主编的《马家窑文化》把多年研究成果和学术界论点介绍给了读者,是对马家窑文化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成果,是部较为全面、系统收录马家窑文化从发现至今研究成果的论文集,为研究此方面问题的同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它的出版发行,将使更多的人们了解马家窑文化,关注马家窑文化,热爱马家窑文化,研究马家窑文化。
本书是一本博物馆行业的工具书,编写主旨在于积极推动博物馆各项具体工作的提升,特别是藏品的保护、收藏和展出,其中包括多年行业经验而总结归纳的保管工作职业指导、方法、经验等内容,具有的性和操作性。
常州武进王洛家族墓在1997年5月基建施工时被发现,是比较典型的明代中期贵族墓葬,出土遗物157件,其中纺织品80余件,绝大部分保存完好。纺织品织造工艺之精、品种之多、纹饰图案之丰富,是明代其他贵族墓出土纺织品所无法相比的,是王洛家族墓出土遗物的重要特色,也是研究明代纺织品纹饰图案难得的、重要的实物资料,对于考察明代的纺织技艺、吉祥纹样的设计、服饰文化的演变和葬礼习俗等都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其中,山花舞凤折枝花缎织金裥残片、勾编网纹叠花素缎贴绣残片和漆纱珠翠庆云冠被定为一级文物。
宾组卜辞的分类,始终坚持李学勤先生提出的“先分类、后断代”的研究理论以及史料的分类应以“通用性(泛用性)”*高的字形、字体属性为基础进行的观点,并重视林沄、黄天树先生提出并完善的“字体标准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分类办法”的主张,在设定标准字体时充分考虑“字形结构、书体风格及用字习惯”等方面。为使所划分的类型比较切合宾组卜辞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吸收有关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简单、直接又便于操作的“分级划类”的方法,设定“层级式”的分类标准,对《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补编》《英国所藏甲骨集》《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等著录中所见的宾组卜辞材料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