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港历史的书传,可谓汗牛充栋。张连兴同志的《香港二十八总督》一书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和视点,来阐述百年来香港的历史,迄今尚属仅见。英国占领香港150年中,共派出总督28位。他们在任的时间长短不一,周围环境不同,有重在保护既得利益的,有积极进攻,向中国侵略扩张的。他们的个人经历有异,又更有作为殖民统治的共性。《香港二十八总督》书中,对那些总督的生平,按照他们的在任顺序,把不同时间里香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政制、生活、律例、风土人情,以至历史掌故综合叙述在一起,横摆着看是一系列人物传,竖起来看,是一部香港通俗史,别具一格。中国恢复行使香港主权,是根据中英联合声明实行的。香港回归后将实行一国两制。两制,一制是香港地区的资本主义,一制是内地的社会主义。它集中反映了香港从沦为英
民国年间,内务部主持保存古物,命各省知事负责调查所属古物,并将结果分类列表,编成全《京兆古物调查表》、《山东古物调查表》、《山西省各县名胜古迹古物调查表》与《河南古物调查表》。《民国京鲁晋豫古器物调查名录》即是辑录以上四书,并附录顾燮光所撰《河南古物调查表》证误而成。这裹的古物,指现存于地上的古代文化遗存,总起来看,可归纳为遗迹、陵墓、建筑、金石等四大类,根据各省的具体情况,每省类目多少,且每类之下又有分若干细目者。《京兆古物调查表》(一九一九年印铸局铅印本),列举了京兆、大兴、宛平、良乡、固安、永清、安次、香河、三河、霸县、涿县、通县、蓟县、昌平、武清、寅坻、顺义、密云、怀柔、房山、平谷等地留存的祠宇、陵墓、金石等情况。《山西省各县名胜古迹古物调查表》《民国间影印本》,调
《赤岩录(三十器三千年)》编著者赤岩。本书选录文物精品三十件,时代跨度三千年。器物类型、品种、材质多样,早迄西周,晚至明清,以文物讲述历史,图文并茂。全录按旧物所存在之时间递延顺序编目,并未以类目分列,就是希望以微细绵绵之物线串缀时空悠长之岁月,将古物所居时空之美更全面展现于观者之前。
黄凤春、黄婧编著的《楚器名物研究》共分八章分别是:服饰篇、佩饰篇、饮食篇、车马篇、出行篇、建筑篇、礼俗篇、楚器考论篇等内容。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的一种区域文化,集中了东周文化的大半精华。它同东邻的吴越文化和西邻的巴蜀文化一起,曾是盛开在长江流域古区域文明的奇葩。与并世共存的先进文化相比,楚文化可以说是后来居上。当楚文化迹象初露之时,它只是糅合了中原文化的末流和楚蛮文化的余绪,特色不显,影响不大,几乎无足称道。到了西周晚期,它才脱颖而出,令北方有识之士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