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是先秦时期重要的身份标志,玉器的使用则是当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汇集了作者多年来对史前和夏商周三代玉器及用玉制度的研究成果,分 玉之辨 玉之用 玉之埋 和 玉之史 四个主题,从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考古材料三个维度,对当时的玉器和玉文化等诸方面做出了具有深度的综合考察,希望由此揭示中国早期玉器所蕴含的礼制传统和政治文化内涵。作者亲身参与了多处重要先秦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在此基础上有机结合文献记载,因此对先秦玉器与玉文化得出了确实而透彻的认识。
这本《佩玉将将(精)》由李惠新和丁峰所著,共收录了上自公元前十六至十一世纪(商代)、下至公元一至三世纪(汉代)时期的古代玉器100余件,是作者精心遴选的具有一定鉴赏学习价值的“信利古艺术馆”中部分藏品。从时间跨度看,所录的玉器基本涵盖了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及发展过程中的用玉规范,其时代风格明确,艺术特征鲜明,并附有言简意赅的有关古代玉器收藏鉴赏和切磋探讨的经验与心得,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玉器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参考读物。 这本《佩玉将将(精)》适合古玉器研究者阅读。
“禹赐玄圭”,大禹治水和夏禹开国神话叙事中核心的物化符号,是如何在民间和精英叙事中,逐渐从“告功”之器转变为“天命”符瑞、王权等级和身份凭信、品洁德贞等核心象征物的?与之相关的礼东方之“青圭”和测求地中之“土圭”与“斧始初开”创世神话典范又有何等关联?本书以考古出土实物、甲金文字与文献叙事间性互证,梳理了玉圭这一延续了4000多年的玉礼器的源流因革与礼制话语建构背后的王权神授信仰的由来,重现玉圭所讲述的中国故事及其象征的君子风范。
《玉石雕刻》由预备知识及学习情境钼成。在预备知识中详述了学习玉石雕刻需要的基础知识,包括玉石材料的识别,常用雕刻设备及工具的使用、美术及造型基础等;学习情境从玉石雕刻的前中后三个时期分别以项目任务的方式进行玉石首饰石、玉石挂件、玉石手玩件,玉石摆件、抛光、装潢等玉雕知识、技能的讲解及训练。 《玉石雕刻》结合玉石雕刻生产实际,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训练法优化教学内容,以生产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应用了大量玉石雕刻实例,将知识体系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任务明确,实施环节紧扣有效,突出玉石雕刻能力的培养。教材图文并茂,实用性强。 可供高职宝石类相关专业使用,也适合玉石雕刻培训班、玉石雕刻爱好者,珠宝商贸者、珠宝爱好者学习参考。
《中国金石史》是金石大家朱剑心的经典之作,作为朱熹嫡系后裔、章太炎弟子,朱剑心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通俗的笔触,打造了一部现代意义上的金石学通史。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金石学的发展脉络,从商周钟鼎彝器到秦汉碑碣、魏晋墓志,直至明清印章,全面解析金石器物的形制、铭文与艺术价值,同时揭示其在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文献学中的重要地位。书中既展现了金石器物的物质形态之美,又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读者提供了一把叩开金石之门的钥匙,带领大众在斑驳的金石纹路中触摸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基因。本书不仅是金石学研究的基石, 是传承和弘扬中华 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