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编著的《曾国藩》(注释本)一套三册,将近代中国显赫、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曾国藩以及以他为首的湘军集团写得栩栩如生。小说在史实的基础上,以时间为轴,对事件描述、情节细部作了恰当的虚构。通过大大小小的战事以及此起彼伏的矛盾,还有波谲云诡的官场,刻画了曾国藩以大局为重、以江山为先的英雄人物形象。《曾国藩》(注释本)的精彩之处还在于注者对一些专深的名词做了注释,既增强了可读性,又方便了读者。
本书旨在循着胡林翼政迹与人生的历史轨迹,讲述其在当时政治斗争的历史大舞台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形象以及“人文”等多方面的活动,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评说其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人文意蕴。重在拂去岁月积留的层层尘埃,着意清理和探查当年晚清王朝“中兴”之业根基,探寻胡林翼在晚清历史中所起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借以还原当年历史的复杂场景,揭示历史变革的内因,考察“中兴名臣”人文特征以“内圣”之境界,求“外王”之业绩。力求以全新的视角,为学术研究者、史学爱好者和普通读者提供一套科学性、学术性、知识性、开新性、普及性、可读性相结合的雅俗共赏的历史文化读物。
《历史文化系列:莆阳进士录》分唐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历代武进士共六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正奏名进士、诸科进士、特奏名进士等。《历史文化系列:莆阳进士录》介绍了莆田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文物彰明,人才辈出,名闻遐迩。在这块神奇的大地上,自唐代位进士林藻至清代末科进士张琴的一千多年间,共涌现出2375名文进士(含诸科、特奏名等)。其中,唐、五代13名,宋代1756名,元代7名,明代535名,清代64名;状元7名(宋代5名、明代2名)、榜眼6名(宋代),探花4名(明代)。此外,还有22名武进士(其中武状元1名)。
当今翻弄简谱线谱的中国音乐人,往往想不到古代乐谱是个什么样子。在这方面,有人说可惜古谱失传,也有人说很可能古代是利用文字音歌唱的。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古代的汉字不但是语言的载体,也是音乐中之“音符”。
作者裕德龄凭着自己与太后朝夕相处的亲身经历向读者详尽披露了慈禧太后的私生活。并用精彩的笔触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完整、丰满的慈禧形象。人们凭借影视作品了解到的慈禧是一个心狠手辣、热衷于权力的女霸主;是个政治上腐败保守,生活上放纵奢靡的恶女人,但这并不是完整的慈禧。那么,慈禧究竟是怎么的一个女人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慈禧私生活回忆录》这本书吧!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修订版)》系二○○二年岳麓书社出版的《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的姊妹篇。唐浩明从曾氏存世的二千余道奏章中精选四十七道折片,并对这些折片产生的时代背景、折里折外的相关情事以及它在当时的作用、历史上的影响等等加以评点,试图通过评点来撩开晚清复杂微妙的官场文化之一角。
周公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不仅在周初政治领域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而且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吕庙军的《周公研究》便是对当代关于“周公”各方面问题的研述和论析。《周公研究》一方面系统梳理了近三十多年来周公研究的学术观点和重要成果,并尝试对周公的诸多疑点问题进行了研究,尽可能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周公;另一方面重点研究了周公在思想文化领域对中华文明的作用和贡献,既从文化的核心——思想层面对周公天命、忧患、史鉴等思想进行深入发掘,也从周公与《诗》、《书》、《易》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关系方面探讨周公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有虞氏舜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他孝感天地,德播人间,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个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的不朽功绩,与日月同光,天地同春,历经四千余年,深刻地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作者通过近十年来对舜帝的潜心研究,查阅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写成此书。该书是全面系统的记述舜帝一生机器思想文化影响的图书。它的面世对于研究我国文明始祖之一的舜帝来说,是大道之行的开始,会推动舜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出现更多舜文化的研究成果,因此具有很好的阅读价值。
本书是目前研究舜帝生平、思想、文化及其对后世影响最为全面、系统的史学专著。从舜帝的生平、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作者涉取的资料丰富,分类科学,行文通俗易懂,既适合专家学者研讨,又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明朝后期的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政治实干家。以为政清廉与刚直不阿著称。他的政绩当时已广为传播。并为人民群众所爱戴,对后世亦产生深远影响。本书作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一种,知人论世,对海瑞为人先是作了全面评述,用以刻画出他总的精神风貌。再分章剖析他的政治、教育和哲学思想。如培养立身行教的致用人才,主张人法兼资的立国政策,固本培元的重民意识,求真求实的认识方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都构成为海瑞思想的系列特色,并在明代实学思潮中占有一席之地。本书最后对海瑞思想作综合性的评价,从而论证他在中国思想史上取得的成就和局限。
“帝王”這個稱謂的概念及内涵其實是很寬泛的。幾千年來,首領、人君、入主、王、上、君主、君王、主公、單于、可汗、官家、國王、皇帝等等,都應該歸於一類,那就是“王者,父天母地,為天之子也”(《白虎通義》卷一《爵》)的統治者,都是秉承“天命”而去統治老百姓的。上古時代有“三皇五帝”之說,可能是有關帝王的最早記錄。細究起來,他們本身就是一種象征性的人物,是一批原始社會某些部落首領而已。至秦而天下統一,始皇帝赢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採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創造了這種統治者至上的名號。而帝王的實質没有變,把帝王的名位和權力推向頂峰。自此,“天下之事無大小皆决於上”,實行了绝對的獨裁專制。漢承秦制,據蔡邕在《獨斷》中云;“漠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不但不改,還
皇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之政治上的代表,其政治上的一切举措、作为,最能反映出封建政治的本质与特征。皇帝是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之中,有的睿智有的愚蠢,有的明哲有的昏庸,有的豁达有的狭隘,有的有的渺小……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历史上的功过、得失、是非,往往相去甚远,不可同日而语。通过他们,不仅可以看清封建社会中皇帝们的种种面貌和旨趣,对他们作恰如其分的评价;同时,还可以从恢廓的视野考察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前进与阻滞、兴盛与衰败之所由来,以丰富人们的历史认识,增益人们的历史智慧。本书是在史事方面对中国历代皇帝进行综合研究的一个初步尝试。本书收录自秦迄清历代皇帝,按其朝代顺序编次。对每一皇帝均略述其生平梗概、主要事迹、重大举措,评论其为君之道、成败得失、是非功过,意
本书是一部人物传记,包含“黎明时”、“京城梦”、“创湘军”、“戎马情”、“进退中”、“督两江”、“荣军威”、“捻军逝”、“残烛照”、“故土殇”十章和“结束语:齐家,治国,平天下”共十一个部分。作品以曾国藩的一生为线索,描写了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和以理治学之方,包括其心理的变化、精神世界的塑造、行为的现实还原,等等,通过细致入微的诸多描述,突出曾国藩在为人、治家、治学、治军方面的修养和成就,刻画出曾国藩这一平常而不平凡的历史人物形象。
一直以来,袁世凯在国人心中的形象都是一个窃国贼,但袁世凯就真的就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吗?《另一个面孔:袁世凯的人生世界》作者高有鹏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袁世凯,一个从乡村少年一步步奋斗成为大总统的袁世凯。书中收录了大量袁世凯与其家人、友人、政治同盟的书信往来原文,从历史的真实客观角度来揭示他与慈禧、光绪皇帝、李鸿章等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晚年的袁世凯与孙中山、民国众多政客之间的种种故事。历史的迷雾将被一点点地揭开……
一直以来,袁世凯在国人心中的形象都是一个窃国贼,但袁世凯就真的就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吗?《另一个面孔:袁世凯的人生世界》作者高有鹏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袁世凯,一个从乡村少年一步步奋斗成为大总统的袁世凯。书中收录了大量袁世凯与其家人、友人、政治同盟的书信往来原文,从历史的真实客观角度来揭示他与慈禧、光绪皇帝、李鸿章等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晚年的袁世凯与孙中山、民国众多政客之间的种种故事。历史的迷雾将被一点点地揭开……
郭伟君,广西合浦人。髫龄喜弄墨,勤绘事,及长,受业于湛江艺专,曾以版画获誉。尤擅古典人物,精工笔,风格独标,瞩目画界。夫一技之成,良工苦心。伊孜孜不倦,临法蹈迹,领悟道理,净心审象。出机轴而精蕴,调笔墨而从容;取触觉之丽质,获视觉之骨风。历40年而不怠,攀线描之高峰,赋工笔以新意,写宇宙之无穷。丝丝细线,刚劲而秀妍,层层重彩,色和而调鲜。追曹卫能自解,特有艺术语言;继敦煌而表意,妙在装饰神魂,平不奇,艳不俗,淡不枯,有古人之笔墨 ,有自我之殊涂。此乃邓群推陈出新之成也。 敦伟对线之迷恋,历了解、理解、悟解之三部曲。他以理性的线,丰富的色彩,时空的变幻,明晰的构思,写古典人事,表现主体气质,再现客体神貌。这种融事主客之本体,服务一地大文化,体现了真、善、美的风格,散发着永恒的艺
韬略鼻祖姜太公,千占武圣尊奉神。儒道法兵纵横家,百家宗师韬略直。 半生寒微身飘零,动心忍性察风云。渭水直钩钓明主,修德振武以兴周。 武王伐纣拜军师,牧野大战立首功。君临齐国治有方,遗风犹存累世续。
本书是《中国范仲淹研究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范仲淹夫人张氏墓志考》、《论范仲淹与范朱两个家庭的关系》、《范仲淹重商的认知与实践》、《范仲淹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实践及其意义》、《范仲淹的文学思想及其创作实践》等文章。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权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作为“人臣”,由于他们部分地行使了在正统史家年来应属“人主”的权力,因而在旧史上受到了很多的非难。本书摆脱了这种狭隘偏见,从历史的高度探索了这一现象,将权臣作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将旧史家捧为人臣楷模的周公、霍光、诸葛亮、王导等人也列入权臣的范畴。以历代著名权臣的特征、他们的历史机遇,他们登上高位的阶梯和手段,以及他们的功过和历史作用作了生动的表述和评论,最后从制度上阐明了唐宋以后少有权臣的历史原因。本书语言生动,叙事简明扼要,分析透彻,常有发人深省之处,具有较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