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延闿(1880 1930) 字祖庵,是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晚清进士、翰林,辛亥革命元勋,民国后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追随孙中山先生开展北伐大业,是孙中山先生主要助手和继承者之一,任大元帅府大本营秘书长、建国军北伐总司令等,南京国民政府主席、首任行政院院长。 谭延闿也是近百余年来书法成就较高者。 本书以 长编 形式编撰年谱,涉及时间和史实更细,史料征引空间也更大,具有资料性和学术性互补互佐的鲜明特色。 全书以细致的时序线索征引相关资料,铺叙生平史事。 全书以《谭延闿日记》为核心史料,并以同时代人相关文献及报刊、档案史料为补充,通过详尽记述、谨严考辨,较为准确、客观、系统、全面地反映了谭延闿一生的生活道路、政治倾向、思想演变历程。
《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加德纳/教育薪火书系·辑》全面介绍评论世界当展心理学家之一、的智能理论创始人、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成才之路,学术创新及多元智能理论的产展情况。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被叫做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里的大学,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也在发生显著的转型,从古典的精英人士的殿堂转变为社会公众的智慧推进器和知识加油站。也就是说,大学在文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非过往时代可比。记得有人说过,大学怎么样,国家就会怎么样;又有人说过,如果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有众多大学还不够,还必须有伟大的大学。若然,则结合我们的主题,也许我们也可以说:“校长怎么样,大学就会怎么样;如果要想造就一个伟大的大学,有干练的校长还不够,还必须有卓越的校长。”而本书就向你介绍了梅贻琦,竺可桢,唐文治,萨本栋,熊庆来,李登辉等十三位民国著名大学校长。
本书是1998年谢家荣教授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文集,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谢先生的学生、同事和亲属撰写的纪念文章,主要记述谢先生作为一位全方位地质学家的学术思想和在地学各个领域,尤其是经济地质、矿床地质、石油地质、地质教育和组织领导工作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二是对谢先生生平及他领导下的矿产测勘处的研究和在矿产测勘处工作过的近50位人员的简介;三是谢先生1946—1950年间在《矿测近讯》上发表的数十篇文章,这既是他活跃的学术思想和道德情操的反映,也是那个时期历史的见证。此外,还首次发表了谢先生的重要论文《同生成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的摘要以及到目前为止为详细的谢家荣主要著作目录。本书可供广大地学工作者、地学史研究者和高等院校师生学习和参考。
中国学会编著的《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传略(第2辑)》是《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传略》的第二部,着重记录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共和国领域的9位老一辈教育家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革命历程、教育理念、教育成果以及杰出弟子等。他们曾经在我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等学校中担任过主要领导工作,在教育战线德高望重。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竭尽忠诚,对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有独到见解,对我国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这9位老一辈教育家分别是朱物华、李曙森、刘达、李国豪、刘佛年、唐敖庆、钱令希、赵沨、谢希德。书中配有大量珍贵的照片,使这样一部沉甸甸的有着丰富史料价值的图书显得更加厚重。
本书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介绍了蒋梦麟、胡适、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任鸿隽、罗家伦、胡先骕这八位民国期间传奇色彩的大学校长。这些教育大家桃李满天下,他们的人格魅力在治校过程中大放异彩,他们民主治校、自由育人的光辉思想历经时代变迁,在当下依然熠熠生辉。民国时期的大学经历了从北洋到日本侵华战争的历次政局剧变。老校长们无论在承平还是战争时期都不畏强权,广集良师,大力提倡通才教育,培养出无数英才。尤其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老校长们有的临危不乱,指挥若定,使治下学校弦歌不绝。八位校长中的胡先骕所掌舵的中正大学,更是在临近前线的江西从无到有创建起来,这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被叫做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里的大学,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也在发生显著的转型,从古典的精英人士的殿堂转变为社会公众的智慧推进器和知识加油站。也就是说,大学在文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非过往时代可比。记得有人说过,大学怎么样,国家就会怎么样;又有人说过,如果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有众多大学还不够,还必须有伟大的大学。若然,则结合我们的主题,也许我们也可以说:“校长怎么样,大学就会怎么样;如果要想造就一个伟大的大学,有干练的校长还不够,还必须有卓越的校长。”而本书就向你介绍了梅贻琦,竺可桢,唐文治,萨本栋,熊庆来,李登辉等十三位民国著名大学校长。
首创《速成识字法》让他一炮而红,周总理钦点他“向文化开战”,摘掉扣在亿万国人头上的文盲帽子,鲜花、掌声一起涌来。风云陡变,政治斗争中他被划成右派,冕宁改造7年。之后回到家乡,继续遭受迫害打击。但他始终不曾放弃。菜庵、地窖、集市、流动缝纫机旁、自家小院、田间地头……克服重重困难,他不断完善教育理念,实践教学方法。在他手中,75小时,可使初学儿童算术运算能力达到初中水平,识字量超过高中毕业生;75小时,可使现行的小学学制缩短3年,全国为此每年节约学习成本3000多亿元人民币。他就是被刘少奇称为“中国第二仓颉,第二大文人”的祁建华,他的故事质朴温暖,足以触碰我们心底柔软的角落
首创《速成识字法》让他一炮而红,周总理钦点他“向文化开战”,摘掉扣在亿万国人头上的文盲帽子,鲜花、掌声一起涌来。风云陡变,政治斗争中他被划成右派,冕宁改造7年。之后回到家乡,继续遭受迫害打击。但他始终不曾放弃。菜庵、地窖、集市、流动缝纫机旁、自家小院、田间地头……克服重重困难,他不断完善教育理念,实践教学方法。在他手中,75小时,可使初学儿童算术运算能力达到水平,识字量超过毕业生;75小时,可使现行的小学学制缩短3年,全国为此每年节约学习成本3000多亿元人民币。他就是被刘少奇称为“中国第二仓颉,第二大文人”的祁建华,他的故事质朴温暖,足以触碰我们心底柔软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