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作者以近代中国绅士资本家盛宣怀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中国电报局、华盛纺织厂、中国通商银行四家官督商办企业为主线,大量使用中文、日文和西文的可靠资料,详细阐述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经济成就和问题、人事和政策、社会和制度诸问题,并将中国的经验与日本和西方的经验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值得人们深刻反思的问题。《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所涉及到的经济发展中内在的尚未解决的某些政策问题,为当今工业的现代化计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暗香袭人:历史的吊诡与幽昧》内容分为四辑:历史的背影、历史不忍直面、历史的幽昧和历史不能假设。 读史的时候,时不时地会蹦出一些灵感。如果不把这些小精灵诉诸笔端,它们会闹得你无法安生。当然,它们不同于传统史学界那种常规的宏大叙事,更不像传统的标签史学那样脸谱化、简单化。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历史长廊中,有些篇幅被遮住了,由不得你说。有些篇幅虽然可说,但是由不得你随意说。总之,只能说能说的,只可说可说的。而且,读史的时候,既能听得见历史深处的叹息,还能体会出现实的辛酸;既能在历史中发现现实的源头,还能在现实中发现历史的阴影。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吊诡? 是应该给历史正名的时候了。历史不是政治的陪床丫头,而史家也不应是王婆。西哲言,历史经常被人错误的书写,所以历史需要不断地重新改写。此
京官时期,曾国藩立下了“不靠做官发财”的铮铮誓言。其实,这多少有点放空炮的意思。因为想发财也没什么机会。那曾国藩管理众人皆知的腐败的晚清军队以及任总督期间还能做到这一点吗?即使他能做到,他的家人能做到吗?他是怎么对待身边工作人员的? 《给曾国藩算算账:一个清代高官的收与支(湘军暨总督时期)》对清军的俸饷制度及总督的收支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陋规的产生原因及详细情况做了说明,也通过史料梳理了他在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任上的具体收入与支出。
《历史的暗角: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作者余秋雨,文化学者余秋雨无疑是今世当之无愧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韵味悠长、见解独到而备受读者喜爱,被视为智者之思。发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而持续勃兴至今的文化散文即因他而起:文化散文另有别名叫做苦旅或秋雨体。秋雨散文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在叩问历史的同时追问天人、古今,哲思绵延,情致高锭,其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史学意义自不待言。
徐达斯新着《上帝的基因:破译史前文明密码》,依据考古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神话学、历史学的成果,应用三重证据法,通过认真梳理论证,次在学术界提出了史前全球韦陀文明圈的假设。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徐达斯新着《上帝的基因:破译史前文明密码》,依据考古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神话学、历史学的成果,应用三重证据法,通过认真梳理论证,次在学术界提出了史前全球韦陀文明圈的假设。作者披开历史迷雾,将以恒河及娑拉斯瓦提河为发源地的雅利安文明上溯到数万年前。作者披开历史迷雾,将以恒河及娑拉斯瓦提河为发源地的雅利安文明上溯到数万年前。书中揭示,这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在史前时代就扩张渗透到几乎世界各地,埃及、美洲、希腊、西亚文明都不过是这个超级文明连续体的组成部分而已。书中揭示,这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在史前
《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至1937年是蒋介石和国民党全面统治中国的执政时期。作者首先利用蒋介石的未刊日记,考察其早年的个人修身历程和极为隐秘的内心世界,同时以蒋介石、孔祥熙、胡汉民、黄郛、阎锡山等人的档案,以及陈立夫、张发奎、张学良等人的口述史为依据,叙述蒋介石等人“清党”、汪精卫集团“分共”、“二次北伐”、国民党时代的思想统治、《塘沽协定》善后交涉、蒋介石的对日谋略、陈立夫亲历的国共谈判、西安事变等重大事件,揭示这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政坛内幕和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情况。
司马迁是个大历史学家,大文学家。他和他的千秋名著《史记》是个庞大的存在,耸立在中国历史和文学的大道上,没有谁能绕得过去,也没有谁和谁的作品能取代。他的伟业,他的文采,他对中国历史文化无人可取代的贡献,还有他作为男人遭遇的旷世屈辱,既让人景仰、诚服和击节赞叹,又让人心生悲悯。如何穿越上千年的时光走进他所处的时代,走进他宽广、博大而又困惑痛苦的内心世界,对任何一个学者,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司马迁在忍受奇耻大辱之后仍然想着端正历史,写司马迁,同样也必须端正态度。简约、洞明、犀利,直面生命的痛疼和重量,直至把中国文人那点可怜的自尊逼入墙角,这是首先要确立的。不能纯净,不能气冲丹田,不能全力以赴,就不能免去繁杂、琐碎,不能免去阴暗和艰涩。要大气、苍劲,紧追生命的主题
历史上的“国家”是一个充满歧义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国家具有和所谓天神相同的属性:被人类自己所创造,又被人类自己所服从,并且,正如祭司们自称在人间代行天神的旨意,统治者们也会自称代表国家的利益,而真正的获益者却往往只是这些“代理人”而已。 人们忘记了国家本该只是一件工具,却满怀激情的把它当作目的本身。
中华姓氏文化典藉丰富多彩,至今犹存的以姓氏为代表的人文景观琳琅满目,高姓是其中之一。高姓杰出人物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华文明社会发展史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为帝叱咤风云,纵横捭阖;为人臣者尽忠尽节,鞠躬尽瘁;为文者传道授义,为武者陷阵冲锋……不知有多少高姓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将帅之家的功勋美德,名流千古,永芳百世。探究高姓的祖先及支系的来龙去脉,“认祖归宗,昭示后人”,发掘传统高氏文化的成份,弘扬祖宗功勋美德,启迪后代立志创业,秉承健康的高氏家庭伦理道德、忠孝美德、诚信和谐的人文精神,力求融人时代精神,服务于民族复兴大业,是我的夙愿和追求。当然也不排除我怀有姓高的宗族情结。虽然我手头也有两本写高姓的书,但是,当我见到高路加教授
昭君是中国古代美女之一,为什么皇帝不把她留在身边?昭君不是个出塞和亲的女子,为什么只是她流芳千载?世事艰辛,弱肉强食,关爱她的人居心叵测……,宫延险恶,尔虞我诈,讨好她的人笑里藏刀……,出寒和亲,然而,草原亦非净土,一个蒙面人正一步步逼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