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与新教育实验》一方面记录和反思了新教育实验缘起和发展的过程,梳理了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另一方面,也呈现了新教育的参与者、专家和媒体眼中的新教育实验。 具体而言,全书分五个部分。*部分 成长的历程 讲述了作者的成长经历,第二部分 理论与实践 记录了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第三部分 参与的感悟 选取了新教育同人讲述他们与新教育的故事,第四部分 学界的评论 摘录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于新教育实验的评价,第五部分 媒体的报道 选择了国内部分媒体关于新教育的报道文章。
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应用研究的秉性,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的协同 作战 。该书从总论、心理科学的研究视角、教育科学的研究视角和群体教育的研究视角四个部分,展开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融合研究的序幕。从心理学、教育学交叉融合研究的历史演变进程看,这种多学科研究范式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多学科交叉融合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这是由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趋势所决定的,也是由其主干母学科的历史演变所决定的。本书强调心理学与教育学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赋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更多的客观的、科学的逻辑属性,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研究思维定势,构建以人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以人的发展为研究核心,以现实教育问题为导向,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坚定地站在教育学的立
"上海教育-教育"微信平台和"上海特级教师"微信平台联合推出"特级教师公开课"栏目,邀请沪上各学科的特级教师提供权威、实用、详细的学习方法。特级教师循循善诱,对各科目的学习指出了具体的路径和方法。他们的学养与胸襟,也值得学生与青年教师揣摩与学习。
市场上有很多关于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图书,但教师们却时常面临不知如何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困境。这本书向教师们介绍了精心设计的教学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使用21种精选的思维技能,以提升其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写给教师的MiCOSA教学法》共四部分、十一个章节,介绍了MiCOSA教学法的背景、理念、内容,如收集、转换、交流信息等,并引导学生掌握技能迁移。此外,对思维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评估、如何进行课程设计也有充分的说明。了解了这些,教师们对如何引导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才能做到 心中有方略,手中有方法 。
心理健康教育,唯其 前沿 必须要有新意、要有创新。该书包括理论研究前沿、领域研究前沿和应用研究前沿三个部分。在理论研究前沿上,提倡心理健康,一定要提高站位,即站在时代和教育的制高点上。以时代而言,社会转型是新时代的核心特征,是时代的制高点;以教育而言, 立德树人,育人为本 是教育的制高点。在领域研究前沿上,强调追踪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为我所用,洋为中用,这是藉以发展、壮大自己的一条重要路径。在应用研究前沿上,更要有清醒认识,心甘情愿坐 冷板凳 十年。实事求是地说,要很好地把握一门学科的前沿问题或新近进展,并非易事。需要不断接受新思想,增加新知识,理解新成果;需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顺流而上,不断创新。本书是新的研究和应用前沿,具有前瞻性和巨大的学术影响力。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由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校长领衔的权威专家团队研究编写了《知心育人 适合每位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小学版、中学版)。该系列图书由基础教育司指导审定,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手册》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聚焦教师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难点,帮助教师基于学生发展规律,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学生情绪、行为、学习、交往、个性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入学适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等。 《手册》秉持 五育 并举育人目标,根据教师真实工作场景进行内容设计,能够为教师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师生交流、家校协同等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本书讲述的是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问题。这里提出做“成功教师”,其定位是从“合格教师”到“优秀教师”的关键环节,如果说优秀教师凤毛麟角,但成功教师是大多数历史教师能够做到的,是历史教师的常态表现。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为困难的阶段是如何从“成功”走向“优秀”。
《教海漫记》1999年初版,2005年出版增订版,是于永正老师生前亲自选定的一本文集。出版后,此书在中小学教师中引发阅读热潮。读者中,很多人成为优秀教师、学校的骨干教师,甚至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在于老师家属的鼎力相助下,本次“特别纪念版”修订工作得以顺利完成。这次修订,只改正了原书中存在的文字差错,调整了部分词句、段落,对原书框架未做改变,全部篇目、篇目归类与前后次序等一仍其旧。个别篇目采用了于老师后来补充、完善过的版本。作为于老师毕生教育教学经验的一个缩影,《教海漫记》一直被视为其代表作,“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和“综合篇”四大主题,全景呈现了一个杰出教师、一位优秀教育家精湛的教育艺术、对学生的热爱和高尚的人格。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培训与阅读。不但适合中小学语文教师阅读,也是难
本书分析了教师研究的现状,对如何开展群体实证研究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突破教师研究的个体行为困境,从教师的个体经验走向教师研究的群体的实证研究,群体实证研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协同参与者、主体参与者的角度,反思教师成长,追问教师研究的价值。
本书通过对40多个典型教育案例的详细解读和深入讨论,系统地介绍了教育案例写作与研究的方法。读者亦可从中获得处理各种棘手教育问题的思路。 本书适合于中小学教师阅读与培训,也可作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教材。
本书介绍了教研活动的基础、原则、策略等基础理论,介绍了教研活动的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及选课、学课、备课、说课、讲课、议课、结课等七个环节的操作模式,以及教师磨课、案例写作、专题研讨、专辑编印等常用方法,探讨了工作落实、研管结合、实验开展、效益提高等管理措施,提出了师范院校学生开展教研活动的新思路,还介绍并分析了教研活动的一个典型案例。 本书可供广大在职教师、师范学生、教研人员和教育专家使用与参考。
课堂中为什么学习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多?为什么有些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成绩很好,但到了高中,突然成绩下降或厌学?学生为什么没有持续的学习兴趣?为什么学生成绩很好却没有创新能力?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症结,尝试如何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地发生,让那些厌学的学生重新进入学习状态,让那些追求表面成绩和完成度的学生更加自主地、持久地深度学习。
本书以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时代楷模吴蓉瑾的成长、教育理念与心得为主要内容,以师生文字对话的形式呈现吴校长的情感教育实践。吴校长开创的师生 晴雨表 ,为学生表达心声提供了倾诉的平台,本书中选取的师生对话展现了学生对家庭、学校、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教师适时加以引导,无形中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此外,本书也展现了吴校长将情感教育与信息化相结合的实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值得广大教师研读学习的从教参考书籍。
《手巧才能心灵》本书通过系统介绍华德福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手工课,展示如何有意识地发展和训练手的功能,加强孩子认识世界的能力和培养对生活的爱,由此增强心灵的力量。 《心灵的色彩》除了有实用可信的基础知识和详尽的练习指导外,更重要的,它着重于保留并发展孩子与生俱来的敏锐觉察力,提升创造力,培养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大地的礼物》用清晰的语言和精炼的插图,把一整年的周期中每个阶段的园艺技巧娓娓道来,为我们介绍了典型的有机花园、城市里的花园以及用瓶瓶罐罐种植的花园,甚至如何制作果酱和鸟儿的箱巢。音乐、歌曲和故事穿插其中,体现出作者对儿童情感世界的理解以及与自然息息相通的神奇能力 《我从彩虹那边来》本书缘起于一所学校的家长系列讲座,介绍了家庭和学校的健康节奏、什么游戏可
《教师的语言力》 师生沟通50法 以儿童心理学为基础的实用语言指导 ●5种语言:表扬、批评、提问、鼓励、反向激励; ●21个场景:学生迟到、说谎、处理矛盾、不做作业、无人举手等; ●50个方法:目标法、选择法、想象法、发现法、扩大法、收束法、原因法等。 《教师的沟通力》 人际关系80法 让话语直抵人心的教师沟通指导 ●3种人际关系:学生、同事、家长; ●5种自我状态:父性、母性、成人性、自由的儿童性、顺从的儿童性; ●80个方法:提请求、提建议、做汇报、同事协作、处理家长意见等。 《教师的工作力》 高效工作100法 重塑工作底层逻辑的高效方法指导 ●2大板块:教育教学、事务工作; ●100个方法:细化分解、八成主义、番茄工作法、借助管理层力量等。
徐健顺著的这本《普通话吟诵教程(上下)》是学习吟诵的入门教材,解决了吟诵 基础的概念和规则,并以普通话吟诵的学习为脉络,为传统吟诵的学习打下基础。本书也是专门教授普通话吟诵的教材,是吟诵学理研究、吟诵教育研究 的成果之一,将极大的有利于吟诵的当代传承和发展。全书内容报刊吟诵理论与知识:吟诵的历史与学理、汉语编曲法、汉字的音义关系、吟诵的价值;技能与练习:古诗文各文体知识及对应的吟诵方法、白话诗歌吟诵等。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研究》初步总结了国内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相关研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为认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框架。《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研究》既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测评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测评工具,也为教师教育改革、教师选拔和培训提供理论基础。在总结近几十年来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素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研究》论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主要问题;通过访谈研究,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结构,初步编制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测量问卷》,并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