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OPPO研究院的5G技术专家和国际标准化代表共同编著的一本5G技术的书籍。本书不仅介绍了5G NR标准的基础版本 R15,也介绍了包含URLLC、非授权频谱通信、非地面网络、定位技术、广播多播等5G增强技术标准版本 R16和R17。本书的特色是深入地介绍了从无到有、由粗到细的5G技术方案遴选和标准形成的过程,不仅可以作为从事5G研发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以作为高校、企业中要投身5G-Advanced及6G研究的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提供了对SSLVPN技术的全面指导,并讨论了如何在能够使用CiscoSSLVPN的设置上实现SSLVPN。全书内容可分为3个部分,部分包括章和第2章,概述了远程访问VPN技术,并介绍了SSLVPN技术;第2部分包括第3章和第4章,介绍了基于不同设计考虑的CiscoSSLVPN产品系列;第3部分包括第5章、第6章和第7章,介绍了构成SSLVPN解决方案的各组件的安装、配置、部署和故障排除。本书旨在为网络专业人员提供系统性的指导。读者需要具备TCP/IP和组网的基本知识,熟悉Cisco路由器/防火墙及其命令行界面,并对整个SSLVPN解决方案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未来移动通信论坛5G关键技术系列》从同频同时全双工技术的产生背景和研究现状出发,阐述了同频同时全双工技术的基本概念,描述了全双工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几种典型通信系统的容量,并重点分析了同频同时全双工的自干扰问题,以及从全双工节点和全双工系统等层面,详细介绍了自干扰消除和自干扰抑制技术。本书还介绍了全双工通信系统中的一些相关技术,包括全双工与MIMO结合技术、全双工功率控制技术、全双工多用户检测技术、全双工系统的资源管理和频谱规划策略以及全双工蜂窝系统中继转发技术。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全双工组网和全双工安全通信设计方案。zui后,还探讨了同频同时全双工D2D系统和无线局域网等新应用场景,展望了该技术在无线安全通信和认知无线电等领域中的应用。《未来移动通信论坛5G关键技术系列》适合信息科学领
《现代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试图以一个工程从业人员的视角来介绍无线通信系统,共分10章,包括:概率论、过程与无线通信、无线信道、调制与解调、线性调制与信道均衡、正交频分复用调制(OFDM)、信道编码、多天线技术、同步技术、衰落信道中的分集技术和调度机制与链路适应,《现代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的重点主要聚焦在无线通信系统,试图用有限的篇幅将无线系统设计中的核心技术讲解透彻。
如何在由多厂商设备构成的复杂网络中部署各种服务并让服务平稳运行,一直是网络架构师、网络管理和运维人员上下求索的主题。本书从实用角度讲解了在由Juniper设备和Cisco设备构成的网络环境中配置、部署MPLS服务的方法,其目的是竭力呈现在不同厂商网络设备间进行互操作的场景,以便让多厂商设备构成的网络以很好方式运行。本书共分为21章,其内容涵盖了MPLS和SDN的简介、MPLS中4种很重要的信令协议、第3层单播MPLS服务、借助MPLS网络传播Inter多播流量、多播VPN、点对点第2层VPN、虚拟专用LAN服务、以太网VPN、域间MPLS服务、底层和覆盖层体系结构、网络虚拟化覆盖、网络功能虚拟化、流量工程简介、TE带宽预留、集中式流量工程、扩展MPLS流量传输和无缝MPLS、扩展MPLS服务、基于IGP的穿越流量快速恢复、基于RSVP-TE的穿越流量快速恢复、针对流量快速恢复的FIB优化、
TheTCP/IPGuide是TCP/IP领域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著作,书中对TCP/IP协议的原理和实现做了全面的介绍,涉及因特网中使用的各种的协议和技术。本书是其中译本的第一卷,分为“TCP/IP概述与背景知识”和“TCP/IP较低层的核心协议”两篇,共11部分49章,分别介绍了联网基础、OSI模型、TCP/IP协议族和体系结构、TCP/IP网络接口层协议、TCP/IP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连接协议、IP/IPv4、IPv6、与IP相关的特色协议、IP支持协议、TCP/IP选路协议(网关协议)、TCP/IP运输层协议等。本书层次结构清晰,配有大量的插图和表格来辅助文字表述,同时还辅以大量的“注解”、“要点”等,可读性极强。本书内容广泛,易于理解,理论联系实践,是不可多得的TCP/IP方面的权威指南。
《LTE丛书之学好LTE系列》是专为LTE学习而打造的,内容脱胎于作者深受好评的LTE公开课程,并加以完善和增补,循序渐进,娓娓道来,非常适合LTE学习。本书是《LTE丛书之学好LTE系列》中的一册,全书分为结构篇和实施篇两部分,详细介绍了LTE技术的基本结构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可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和理解LTE的结构与实施。
本书是容器与Kuberes网络的基础和进阶书籍,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云原生时代的底层网络模型与实现机制,指导企业在落地云原生时的网络方案选型。全书共6章,章Linux网络虚拟化将支撑容器网络的内核技术娓娓道来,第2章简单介绍了Docker网络模型,第3章介绍Kuberes网络原理与实践,第4章剖析了Kuberes网络实现机制,第5章详解了业界主流的Kuberes网络插件生态,第6章重点解析了Istio网络流量管控的背后机制。
本书从信息论的角度,首先介绍了企业数字档案馆层次架构,各部分的组成;详细介绍了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软硬件建设、数据资源建设、软件开发、管理机制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安全保密体系建设,以及建设思路。应用软件工程理论,详细论述了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过程、注意事项,以及成果评价等,尤其对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施,进行了系统论述。为了进一步提供实践依据,本书分别从集团型企业总部、基层企业等不同角度进行选材,介绍了四个企业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案例。本书适合企业档案工作者、各级档案行政管理人员、从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业务的服务商、高校相专业师生,以及档案科研机构的专业人员学习。
本书的主要内容围绕VoLTE业务流程展开,从传统移动通信网、IMS网络到VoLTE业务网络,从无线网、核心网的业务流程到VoLTE业务的全流程,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详细、全面地阐述了VoLTE业务的端到端信令流程和网络问题分析方法。全书共10章,可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为~5章,主要内容是VoLTE业务的基本原理、无线网络接口协议、核心网络接口协议和VoLTE业务流程分析;第二部分为第6~10章,主要内容是VoLTE业务打得通、接得快、听得清、不掉话的问题分析思路以及现网实战应用。
DSP/BIOS是TI公司特别为其TMS320C6000TM,TMS320C5000TM和TMS320C28xTM系列DSP平台所设计开发的一个尺寸可裁剪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内核,是TI公司的CodeComposerStudioTM开发工具的组成部分之一。本书着重介绍了DSP/BIOS用户手册和DSP/BIOS设备驱动的开发与使用,共分12章和4个附录,具体内容包括DSP/BIOS概述、程序生成、监测、线程调度、存储器和低级函数、I/O概述和管道、流I/O和设备驱动;设备驱动开发工具包(DDK)简介、DSP/BIOS设备驱动的结构和使用、使用DSP/BIOS设备驱动、GIO类驱动、微型驱动的开发步骤、IOM接口、PIO适配器、LIO模型到IOM模型的移植和GIOAPI的ASYNC扩展。本书可供基于TIDSP的程序开发人员、系统设计工程师等参考,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选修课程的参考书。
TheTCP/IPGuide是TCP/IP领域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著作,书中对TCIP/IP协议的原理和实现做了全面的介绍,涉及因特网中使用的各种的协议和技术。本书是其中译本的第2卷,主要介绍TCP/IP应用层协议,共10部分39章,分别介绍了名字系统及TCP/IP名字注册和名字解析、网络文件和资源共享协议、主机配置与TCP/IP主机配置协议、TCP/IP网络管理框架和协议、TCP/IP应用层寻址和应用程序分类、TCP/IP通用文件传送协议、TCP/IP电子邮件系统、TCP/IP万维网和、其他文件和报文传送应用程序、交互式和管理性的实用程序及协议等。本书层次结构清晰,配有大量的插图和表格来辅助文字表述,同时还辅以大量的“注解”、“要点”等,可读性极强。本书内容丰富,易于理解,理论联系实践,是不可多得的TCP/IP方面的指南。
本书是一本关于Petri网的建模、验证与应用的优秀的教学与研究参考书。全书分为5个部分共27章,首先讲解了Petri网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介绍了常量弧网、库所/变迁网和有色网的基本定义。作者接着讨论了如何应用Petri网来构造系统,并给出了各种建模的方法。书中介绍了对Petri网模型进行验证的主要方法,其中包括基于状态空间的方法和模型检验、结构方法以及使用演绎和进程代数的一些高级方法;讲解了Petri网的确认和执行,其中不仅涉及到软件生命周期的相关内容,而且详细介绍了在复杂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如何使用Petri网进行建模和分析。最后,作者对Petri网的三个不同应用领域(柔性制造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和电信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书的内容全面,结构清晰,并通过大量实例讲解了各种概念、方法与应用。本书可以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和
DSP/BIOS是TI公司特别为其TMS320C6000TM,TMS320C5000TM和TMS320C28xTM系列DSP平台所设计开发的一个尺寸可裁剪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内核,是TI公司的CodeComposerStudioTM开发工具的组成部分之一。本书着重介绍了DSP/BIOS用户手册和DSP/BIOS设备驱动的开发与使用,共分12章和4个附录,具体内容包括DSP/BIOS概述、程序生成、监测、线程调度、存储器和低级函数、I/O概述和管道、流I/O和设备驱动;设备驱动开发工具包(DDK)简介、DSP/BIOS设备驱动的结构和使用、使用DSP/BIOS设备驱动、GIO类驱动、微型驱动的开发步骤、IOM接口、PIO适配器、LIO模型到IOM模型的移植和GIOAPI的ASYNC扩展。本书可供基于TIDSP的程序开发人员、系统设计工程师等参考,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选修课程的参考书。
本书针对当前网络的突出问题(譬如带宽控制、服务、BT下载、聊天、认证计费、网络安全、异地互联和无线接入等),从网络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给出各种解决方案。书中全面、系统的介绍了RouterOS在网络建设和管理中的各种应用。全书共十七章,内容包括RouterOS安装、命令行介绍、NAT配置、路由原理和配置、交换机的VLAN划分和Trunk路由、PPPoE服务器架设和计费管理、VPN架设和用途、速率控制和QoS的实现、防火墙配置及应用、用户访问日志记录、多出口的冗余和负载均衡、无线网络的配置、用户的管理、多种协议介绍和应用(包括VRRP、EoIP、RIP、OSPF、ARP、NTP、SNMP)、带宽测试、网络监控和网络安全等。7章补充介绍了SolarWinds网管软件在大型网络中的部署和应用,使复杂的网络管理变得一目了然,直观高效。本书适用于所有网络管理人员,尤其适用于中小企事
本书详细介绍SEGMENTROUTING流量工程(以下简称为SR-TE)解决方案以及SDN控制器与SEGMENTROUTING基础设施的集成,并提供了相关各种协议的教程。通过本书(本系列丛书第二卷),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SEGMENTROUTING技术如何推动网络简化、扩展和自动化,如何结合SDN实现大规模流量工程,如何对业务进行监控和维护,提高网络可见性等。本书适合电信运营商、OTT、大中型企业、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等广大IP网络从业人员以及在校本科高年级学生、硕士、博士等阅读与学习。
本书立足于中兴通讯自主研发的程控交换仿真软件,将程控交换技术的学习目标归纳为能够完成3个任务:夯实基础、掌握程控交换原理及结构、模拟开局。其中,任务一即篇,为夯实基础,读者通过学习可以掌握通信的基础知识,包括通信网络结构、常见交换技术、电路交换原理、信令系统等;任务二即第2篇,主要讲解程控交换的基本功能结构及硬件结构,结合仿真软件,读者可以深入掌握交换机硬件结构;任务三即第3篇,主要为模拟开局,结合前两个任务学到的原理和硬件结构进行模拟现场操作,包括开通本局数据和对接数据。本书通俗易懂,重点突出,注重程控交换技术的具体应用,有助于读者掌握程控交换的原理以及对现网络的维护。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通信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供研究生及从事通信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