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古罗筑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原型和范本,本书通过对古希腊、罗筑的解读,概述西方建筑的起源及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几个拐点。读者可以花很少时间,浏览西方建筑的千年图景。“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共9本,丛书分为人物事件、建筑作品和理论文献三个阅读序列。丛书从不同层面、多种角度阐释了后现代的思想和精神,是国内集中系统地介绍后现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全书。本套丛书既是建筑读物,又是一般普及性文化读物,适合于建筑界、设计界、建筑院校、房地产业界、城市规划机构及普通建筑爱好者等相关人士阅读参考。本书是该丛书之一的《西方建筑的7种图谱》。
浅田孝(TakashiAsada,1921—1990年),日本城市规划师、建筑师,新陈代谢运动的核心人物,提出“环境发展论”,开创了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规划设计。浅田孝在丹下健三研究室的一系列项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参与的项目包括南极昭和基地、横滨市规划、濑户大桥、孩童之国等。他还筹办了1960年东京世界设计大会、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和1975年冲绳国际海洋博览会。本书收录了浅田孝的照片、草图和文稿等珍贵资料,从不同的视点全面介绍了浅田孝的思想与工作。
《古城遗珠——苏州控保建筑探幽》一书即将面世,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非常感谢沈主编和作者们的辛勤劳动,他们用真实的故事、生动的语言,为苏州市控保建筑作出了详尽阐释。同时也非常感谢苏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鼎力支持这本书的出版发行,这将有力地推动苏州市文物保护事业的深入发展。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为苏州市控保建筑的永续保护和合理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战线。
从原始的洞穴棚屋到现代的摩天大楼,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庇护所在绵延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发展。但是不管建筑如何变迁,依旧有一些东西是人类不能忘却的,古老的语言不一定意味着它们都已过时,相反,在建筑里,某些规则因循了千百年,至今依然奏效。
本书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地介绍了自1980年以来中国建筑的革命性变化,包括民族特征的演变和海外建筑思潮对中国的影响,这些特点体现在老一辈和年轻建筑师的身上,通过建筑师的思考和作品充分展示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系统的整理。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体验到全球化和现代化对中国建筑的深刻影响。本书英文版自2006年面世,在海外广受赞誉。现中文版添加了近几年的新落成建筑、以及海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建筑作品图片,丰富了我国建筑发展的观念和视角,为建筑学生、学者、设计师和文化爱好者。
《古城遗珠——苏州控保建筑探幽》一书即将面世,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非常感谢沈主编和作者们的辛勤劳动,他们用真实的故事、生动的语言,为苏州市控保建筑作出了详尽阐释。同时也非常感谢苏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鼎力支持这本书的出版发行,这将有力地推动苏州市文物保护事业的深入发展。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为苏州市控保建筑的永续保护和合理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战线。
老建筑以其独特的历史及文化价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对其进行保护与改造,并赋予其新的生命活力。本书理论内容丰富,详细分析了老建筑改造的背景、方式、要素、改造后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案例部分以商业和公共文化类项目为主,通过改造前后的图片对比、详细的文字叙述以及对应实景图片和技术图的搭配,让读者直观感受到老建筑改造的独特魅力。
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现已全面展开建设,为了搞好这一工作,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进行了详尽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的大量招标,目前有些仍在进行中。 大遗址保护工程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已取得重大成就的今天,如何弘扬中华文明,在精神领域重塑中国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重归它应有的地位,成为日益紧迫的课题。西安作为世界著名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如何使更多的文物遗址从地下走出来,发挥中国早期历史公园的作用,在今天的国际大发展中,重新喊出自己的强音,再次以汉唐盛世的气概面向世界,也成为了全体西安人的渴望与行动。 保护好千百年来祖先遗留下的瑰宝,传承祖国的文化传统,表达我们对过去的理解和尊重,融入当代的研究与制造成果,创造能够无愧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