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建筑史上,还是在人类的文化想象中,私人住宅都占据着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它既是心灵的庇护之所,也是遮风挡雨的藏身之地;是家庭的交流之地、活动的场所,是生活、工作、吃饭、睡觉的地方;既是公共领地,也是私人领地。 整个西方世界,私人住宅的流行在20世纪以来盛行不衰。正如美国建筑评论家泰伦斯?瑞莱所指出的,构成私人住宅发展基础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结构 私密性,生活与工作的分离,家庭及家庭生活本身的特性 全都彻底改变了。 这是本书《导言》里的一段话,也是本书产生的背景。 本书选入世界各地 美 的100座住宅; 美 的标准,就是设计与场地、环境、材料的完美结合。而从中也可以看到,住宅设计的不同途径在世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如在美国,一幢私宅被看作是一个强有力的成功标志;在澳大利亚,住
中建西北院始终坚持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响应 “ ”倡议,以作品为根基推动“中国设计”不断发展。作为西北地区建筑设计行业的“领头羊”,中建西北院系统思考、整体谋划,多年来提升城市品质,为人民生活谋幸福。一代代建筑师薪火相传,留下了众多传世作品。一个设计院的发展历史和档案也反映出共和国的发展和征程,见证了几代人的艰辛努力。 本书收录的作品多为中建西北院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既是对机构成长历程的回眸、承继、品读和延续,亦是对各发展阶段取得成果的梳理、总结和思考。
在《漂浮:MAD建筑集》中,马岩松解析了自己近14年的代表建筑作品。马岩松的建筑可以说是将“自然现代化”。通过28件建筑作品,200余幅清晰实景照片、珍贵建筑图纸、三维可视化图,深入了解马岩松的建筑与自然、空间的关系,沉浸式观览马岩松的建筑世界。坐落于松花江北岸的哈尔滨大剧院是马岩松的重要建筑作品,他以湿地自然风光及北国冰封地貌为设计灵感,外覆白色铝板,形象表现出风雕雨琢的造型,内以木材雕刻为饰,呈现轻微腐蚀的质感,使自然、建筑和地形变得浑然一体,将自然在现代化城市中创造多重意义。书中除了声名赫赫的梦露大厦、哈尔滨大剧院,还囊括山丘庭院、UNIC等MAD新近建筑作品,通过分析艺术作品、研究探讨和展陈项目,带领我们了解马岩松“山水”概念的起源,对建筑“自然观”、人与空间的态度。在与陈伯康的对谈中,
2022年4月, 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同年9月, 新闻出版署在2022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评选中, 遴选出50名全国出版融合发展 人才进入培养计划。2022年10月—11月,首批入选培养计划的50名 人才及10 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代表在北京大学完成了 阶段培养。 本书收录了学员的学习成果,共计60篇学术论文,论文包括融合发展方向的理论综述、业务实践、人才培养、经验总结等多个方面,涉及学术出版、主题出版、教育出版、期刊出版等多个方向。本论文集对于出版行业从事融合发展的人员和传统出版编辑都具有较高的参考借鉴意义,能给正处于传统出版向融合发展转型的出版单位带来一定的启示。
如今城市土地成为越来越珍贵的资源,尤其是在大城市的市中心,即使是面积狭小、交通不便、形态棘手的一个角落也会很抢手。建筑师所面临的挑战则是优化这些场地,并创造出适合当今生活方式的新家园。 《城市填空:创意住宅设计》收录了世界各地39个极具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城市住宅,这些住宅填补了拆迁留下的空白,或者挤进之前被认为不适合开发的地块。每一个案例都包括图纸、实景照片、专为本书绘制的基地平面图以及专业的评论与解说。作者特别关注于每位建筑师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如何克服挑战。
《周礼》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而求实之道,则如梁启超先生所言:“且有一兴作,而一切工料。一切匠作,无不仰给之于彼,彼之士民得以养焉。”中国传统建筑的诸多 之处,唯独“精”“雅”二字:“精”——构件物料的高度技巧、“雅”——不同建筑的独特韵味。“精”“雅”也是传统建筑营造能走在正确道路上的标尺所在。也正因为此,将这本册子唤作《匠作》,是因为真正掌握建造技艺的是那些毕生从事建造工作,而姓名和事迹却未见于记载的匠工们。有人说:“传统好像一条路,每一次回头,都会看到我们从什么地方出发,打算往什么方向走下去。”这条路,我们当然坚持走下去,也与诸位共勉。
为进一步激发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动力、活力,助力提高城市设计水平,雄安新区规划研究中心特将本次“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的雄安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集结成册,包括从6大建筑类型总计700个作品中优选出的131个获奖作品,为起步区的规划建设工作提供值得参鉴的 设计案例。本书总计4个章节, 章主要介绍竞赛背景及要求,第2章主要介绍竞赛作品征集、初评、终评等历程,让读者了解本次竞赛全貌;第3章为获奖作品汇编,展示各建筑功能类型中公众组和专业组一、二、三等奖的深化设计方案及设计说明、获奖团队介绍;第4章着重在明确雄安规划要求和地域特征的基础上,基于本次竞赛的成果,对未来雄安新时代城市风貌的塑造进行展望。
本书介绍了一些艺术家与建筑之间的故事,时间跨度从文艺复兴到现代。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主要探讨个性空间对艺术家创造力的影响因素。书中系统研究那些孕育艺术作品的空间类型,并以艺术家角度审视这类空间的特征。本书重点关注艺术家的生活和工作空间,探讨他们关于空间的意向和态度。同时,本书回顾艺术和建筑领域的发展动态,内容截止到本世纪初前十五年,从中总结艺术家和建筑师之间合作与交流情况,以及过程中产生的跨界影响。
......
本书主要为浙江省第二十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作品集锦。浙江省第二十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以“不等跨双车道拉索桥结构设计与模型制作”为赛题,书中展示了浙江省内49所高校102支队伍的竞赛作品。许多作品构思巧妙,设计精良,计算精准,分析得当,展现了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书中还包含相关专家对作品进行的精彩点评。本书除全面展示所有参赛队伍的作品,还梳理了各队的设计思路、方案选型、计算分析等。本书汇编的成果将为开展其他结构竞赛的团队提供一定的参考。
为积极响应“双碳”目标,推动校园建筑低碳化,不断提升建筑品质,2023台达杯 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以“阳光·零碳建筑”为主题,向 征集作品。竞赛设置两个赛题,分别为零碳设计项目“广州科教城文化科技馆”和零碳提升项目“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社团综合楼”。该作品集收录了参赛项目中的一、二、三等奖和 奖作品,旨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打造科教城绿色低碳理念的展示窗口,探索零碳建筑的建设路径。本书适用于从事建筑学各分支领域研究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为进一步激发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动力、活力,助力提高城市设计水平,雄安新区规划研究中心特将本次“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的雄安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集结成册,包括从6大建筑类型总计700个作品中优选出的131个获奖作品,为起步区的规划建设工作提供值得参鉴的 设计案例。本书总计4个章节, 章主要介绍竞赛背景及要求,第2章主要介绍竞赛作品征集、初评、终评等历程,让读者了解本次竞赛全貌;第3章为获奖作品汇编,展示各建筑功能类型中公众组和专业组一、二、三等奖的深化设计方案及设计说明、获奖团队介绍;第4章着重在明确雄安规划要求和地域特征的基础上,基于本次竞赛的成果,对未来雄安新时代城市风貌的塑造进行展望。
......
《中国民族药医院制剂目录》分四卷出版: 卷收载藏药医院制剂,第二卷收载蒙药医院制剂,第三卷收载维药、傣药和彝药医院制剂,第四卷收载苗药和其他民族药医院制剂。民族药医院制剂是已获省(自治区)食药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有制剂批准文号的民族药成药。本目录还适当收载民族医医疗机构的协定处方剂。 《中国民族药医院制剂目录》收载医院制剂时涉及的少数民族,均设有民族医医院或民族医专科,包括藏、蒙古、维吾尔、傣、彝、苗、土家、畲、侗、壮、瑶、朝鲜、满、哈萨克、回、白、纳西、水、羌、傈僳、布依共21个民族。共计收入这些民族药医院制剂(含部分临床协定处方剂)共1882种。本目录为全面展示民族药医院制剂,选择了89家医疗机构,既有公立医院,又有民营医院;既有部队医院,又有寺庙医院;既有专门的民族医医院,
《传承与探新(王建国城市和建筑设计研究成果选)》架构分论述和案例研究两部分。论述部分按照综论、传承和探新三方面组织,反应了作者近三十多年来学术思想的成长过程。案例研究部分分为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两部分,其组织和遴选主要从其是否具有研究意义和价值的角度来安排。 王建国的《传承与探新(王建国城市和建筑设计研究成果选)》全书涵盖理论研究与案例实践,图文并茂,适合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等专业设计人员及其相关领域的人士阅读。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和天津大学出版社乙未文化工作室共同编纂《北洋匠心——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校友作品集》(第二辑)系列丛书,回顾历史、延续传统,力求全面梳理建筑学院校友作品,将北洋建筑人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向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