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建筑史上,还是在人类的文化想象中,私人住宅都占据着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它既是心灵的庇护之所,也是遮风挡雨的藏身之地;是家庭的交流之地、活动的场所,是生活、工作、吃饭、睡觉的地方;既是公共领地,也是私人领地。 整个西方世界,私人住宅的流行在20世纪以来盛行不衰。正如美国建筑评论家泰伦斯?瑞莱所指出的,构成私人住宅发展基础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结构 私密性,生活与工作的分离,家庭及家庭生活本身的特性 全都彻底改变了。 这是本书《导言》里的一段话,也是本书产生的背景。 本书选入世界各地 美 的100座住宅; 美 的标准,就是设计与场地、环境、材料的完美结合。而从中也可以看到,住宅设计的不同途径在世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如在美国,一幢私宅被看作是一个强有力的成功标志;在澳大利亚,住
这是一部建筑巨匠的手绘力作,历时40余载集结成册;这是一部匠心之作,彭一刚院士手绘系统整理出版。精湛丰富的绘画技法和独具匠心的表现,让一栋栋建筑在大师笔下出神入化、令人震撼。收录300多幅精美绝伦的建筑手绘图,让读者尽享建筑手绘的盛宴。彭院士的手稿堪称旷世大作,他将建筑手绘引领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他的作品让无数建筑师顶礼膜拜、惊叹赞赏,为无数建筑学子提供可以学习、临摹的卓越范本。本书是建筑师、建筑院校师生重要参考用书,值得学习和珍藏!
20世纪90年代,曾担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的叶如棠先生,在为《当代中国建筑师》丛书写的前言中说:“新中国揭开了中国建筑历史的新篇章。几代中国建筑师的地位日渐提高,新老接力,茁壮成长,在空前广阔的建筑舞台上,充分施展其才能,在纷繁似锦的学术百花园里争芳吐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并使中国建筑开始走出国门,中国建筑师的成就也开始为世人所注视。”面对成绩,我们自然会意识到重温“万里长征的步”“任重而道远”这些先辈教导的必要性。已走进世纪新一代的中国建筑师,要面对的不仅会有各种光环和诱惑,而且,还有许多至今尚未解决的难题,譬如,如何从建筑本体、建筑文化、建筑艺术、建筑方法和建筑归宿去深入探索建筑创作的真谛?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和远大
本书围绕“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世博中心通过高新技术和传统有效手段相结合,构建当今绿色节能趋势下大型综合性公共建筑的典范,成为紧扣世博会主题,力求充分体现“功能完善、形态庄重、节能环保”设计主旨的永久性场馆。 本书的出版发行,不仅可以让人们更好、更全面地欣赏和了解世博中心这座建筑精品的独特魅力,为上海世博会留下一份永恒的记忆,而且能激励我们弘扬世博精神,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创造更新的成绩。
21世纪之交,西班牙与葡萄牙这两个国家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奥林匹克运动会和世界博览会这样的国家盛会。然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两国的建筑业开始面临严峻的状况。很多建筑师都在寻找海外的工作,而年轻建筑师几乎没有工作。 大约10年前,世界各地的许多人都对这两个国家的建筑师充满活力的建筑作品深感震憾与钦佩。即使是建设热潮已结束的今天,西班牙与葡萄牙建筑师的作品仍以源自其独特文化背景的创意、形态与细节而充满魅力。 本书从西班牙和葡萄牙精选的100件建筑作品中进一步选出30件分为3个章节进行详细介绍:“新标志”“文脉”与“日常”。西班牙建筑杂志《建筑生活》(Arquitectura Viva)的主编路易斯·费尔南德斯-加利亚诺为各章节撰写了论文与介绍。通过这些主题,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10年来在这两个国家乃至全球,建筑在
六十年一甲子,按照中国天干地支的说法是一个轮回。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是幸运的,因为它与共和国一同走来。在我们为伟大祖国的辉煌成就而欢欣鼓舞的时刻,也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BIAD)的长足发展而倍感骄傲。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春华秋实,抚今追昔,BIAD的六十年如同一部积淀厚重的史记,见证了中国城市建设的空前发展,更承载了BIAD人勇于奉献、开拓进取的足迹。 六十年间,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与发展,BIAD为首都北京乃至全国设计完成了许多重大作品。在历次“北京十大建筑”评选中,BIAD设计的作品先后有19项入选。进入21世纪,BIAD与时俱进,努力打造BIAD品牌,又为第29届奥运会的场馆设计及新北京的城市轮廓线增添了光辉。如今BIAD的民用设计项目已遍布全国及世界的许多国家,并从单一的民用建筑设计拓展到包括城市规划、投
2015年,中国建筑学会旗下的的学术组织一中国高层建筑国际交流委员会(ClTAB),联合专注于高层建筑和未来城市概念、设计、建设与运营的全球** 机构一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启动了首届 中国高层建筑奖 评选活动,旨在推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高层建筑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的技术进步和持续创新,以及促进*多的国际交流与发展。《中国*佳高层建筑(2016年度中国摩天大楼总览)(精)》通过**客观的评价,翔实可靠的技术数据、精美的图例,既对首届 中国高层建筑奖 六大奖项(中国*佳高层建筑奖、中国高层建筑城市人居奖、中国高层建筑成就奖、中国高层建筑创新奖、中国高层建筑建造奖、中国高层建筑杰出贡献奖)的获奖建筑作品作了深入分析和解读,同时也全面反映了我国近些年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领域令人振奋的建设成就、发展现状和未来
本套书收录了国外和国内的别墅图样约800例,除多角度外观图的直接展示外,有些还配附了各楼层的平面设计图。这些别墅实例,既有简洁大气、集各种建筑精华于一身的北美风格别墅,又有尽显豪华、富有古典神韵的欧洲风格别墅,也有外观色彩亮丽、造型美观的澳大利亚风格别墅,还有体现中西文化结合的本土别墅等。
《都市印迹--中建西北院U\A都市与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作品档案(2009-2014)》是赵元超在中建西北院组建的都市与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也称U/A设计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的纪念文集。书中收录了该中心近30位员工的文章约90篇,其中多为5年间所做项目的心得体会,既展示了该中心的发展历程与成绩,也展示了新一代年轻建筑设计师、工程师的成长过程。文章包括著名的西安南门改造工程、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延安圣地河谷金延安项目、中国国学中心方案等,图文混排,内容丰富。
《中国建筑艺术年鉴》是关于中国建筑艺术及建筑文化发展的年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主编,组织建筑界、城市规划界、艺术界、文化界等多方面专家共同编辑完成。 《中国建筑艺术年鉴》是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及建筑文化领域的年度总结,同时又是中国建筑艺术发展趋势的记录。我们希望,本年鉴的编辑,能对我国未来建筑艺术及建筑文化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2004中国建筑艺术年鉴》收录2003-2004年度中国在建筑艺术、建筑文化表现中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以及当年建筑艺术、建筑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
日经建筑以 建筑物的设计者在实现大胆创意、解决复杂难题的过程中,是如何 说服 客户及相关人士的呢? 的问题为出发点开始了连载企划 打动人心的说明展示 ,而本书则是对该企划重新编撰后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按照 建筑师与客户达成一致的过程 获得客户认可的方法 获得客户信赖的诀窍 三个方面进行取材,收录了隈研吾、原田哲夫、内藤广、伊东丰雄、东利惠、西田司、青木茂、大谷弘明、中村拓志、山梨和彦等知名建筑师,以及Coelacanth K H、奥雅纳公司、SALHAUS、克莱因 戴瑟姆建筑事务所等15组活跃在建筑界*线的建筑师合建筑设计事务所创作作品时的秘诀以及他们向客户推销建筑策划方案时的秘诀和要点。 每组的案例分析分为两部分,*部分通过事例学习深挖1 个项目的实现过程,而第二部分则总结了各设计者说明展示的窍门三要素的风格。读者不仅会
天津大学是*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和*与天津市联合共建的高水平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其前身为创办于1 895年的中国近代所大学北洋大学,1 951年更名为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 9j7年创建的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津沾大学建筑系(原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建筑系(原唐山工学院建筑系)与天津大学土木系共同组建了天津大学建筑工程系。1 954年成立天津大学建筑系。1 997年6月,天津大学进行学院制改革,在原建筑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下辖建筑学系、城市规划系、艺术设计系以及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建筑物理与现代设计技术实验平台、成人教
建筑形式侧重于建筑体量与表皮的表达,平面与剖面则更强调对建筑空间的塑造、对光影的把握,同时反映了建筑与场所的关系、建筑与大地的关系,以及建筑与环境深层次的关联。本书诚邀24位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建筑师提供各自近十年内的优秀作品,通过不同建筑师对平面与剖面的雕琢塑造具有震撼力的空间光影关系,反映建筑本质的内涵,以期促进建筑教学的正向发展,培养正确的设计观。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前身,是由原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建筑系和津沽大学建筑系于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合并组建的。北方交通大学建筑系成立于1946年,津沽大学建筑系成立于1937年,由于后者早于前者,故而我院历史可一直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至2007年,正好是我院70周年华诞。学院计划出版教师作品集和校友作品集,以展示我院教学和科研成果,并嘱我为之作序。我作为老教师,深感义不容辞,便欣然允诺。 回顾历史,这70年又可分为两大时段,即以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为限,前者为两院分立,后者则是合二为一。所以严格地说,1952年才是名正言顺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生日。当时,建筑系还没有独立,而是与土木系合在一起,称之为天津大学土木建筑系。我就是1953年毕业于该系的首届毕业生。如果以1952年为准,可以说,我见证了这个系发展的全部历史
李壮编著的《当代建筑师(3)》是一本专为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士所编写的。书中汇集了当代国内外建筑业内*潮、前言的建筑及其设计理念,对建筑专业人士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可供各大专院校建筑相关专业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李壮编著的《当代建筑师(2)》是一本专为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士所编写的。书中汇集了当代国内外建筑业内*潮、前言的建筑及其设计理念,对建筑专业人士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可供各大专院校建筑相关专业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广州居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编著的《设界斯里兰卡印象--追寻设计巨匠杰弗里·巴瓦(2014\6)》是一本介绍斯里兰卡建筑的书。跟随着国内著名景观设计师何小强的“斯里兰卡世界文化遗产和巴瓦建筑之旅”,探寻斯里兰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从设计巨匠杰弗里·巴瓦诞生的地方,了解亚洲建筑之父巴瓦设计形成的渊源,体验巴瓦的设计作品及其强大的影响力。《斯里兰卡印象》重点呈现了“亚洲建筑之父巴瓦的设计”,包括巴瓦之家以及巴瓦作品。巴瓦之家介绍了巴瓦的心灵家园——卢努干卡庄园(Lunuganga)以及巴瓦哥哥终生的梦幻花园——精粹园(Brief Garden),巴瓦作品则选取了其经典代表作坎:达拉玛酒店(Heritance Kandalama hotel)以及灯塔酒店(Lighthouse Hotel),让读者领略巴瓦风格的魅力,体验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本书还收录了有深受巴瓦影响并成功
◆ 世界建筑*著名的50余座全面解析 ◆ 分5个时间跨度介绍近千年的建筑经典 ◆ 局部放大全方位剖析建筑关键细节 ◆ 3D立体效果图全方位展示建筑结构 今天,建筑已不再是简单地为人们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千百年来,世界各地的许多建筑凝聚了多少人类的智慧成为不朽的传奇。无论是宗教建筑还是生活场所,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因地制宜,创造了许多建筑的经典。 在设计师眼中,建筑是一系列空间的组合。着手设计一座新建筑时,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结构必须实现功能,为这些功能设计空间,然后通过墙体、窗户和屋顶来定义空间。因此,不同建筑的内部特征往往大相径庭。《伟大的建筑 图解世界文明的奇迹》中介绍了世界各地不同风格的50余座建筑,图文解析带您领略不同国度的异域建筑风格。 《伟大的建筑图解世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