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写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16G101-2、16G101-3,和《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8G901-1,等*的规范和图集。
本书针对挤压性大变形隧道支护体系的设计与施工,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系统阐述了基于 抗-让 协同支护理念的及时-强-让压支护理论与实践;基于径、环向让压支护技术可行性分析,研发了与径向让压技术相适应、结构适宜、力学性能稳定及让压可靠的大让压量锚索系统;以研发的新型大让压量锚索为核心载体,对让压支护体系中让压力、让压量等关键性参数进行了研究,终形成一套集新理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于一体的新型让压支护系统,对于开启我国软岩隧道大变形支护新模式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及参考价值。
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 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类 系列教材中《建筑构造与识图》艺术的第三版,内容使用全面,注重从业岗位上技能和应用知识的传授,符合当今高职教育的要求。每章设有大量习题和训练题(内容有制图、识图、绘图、填空、做模型、测绘、工程算量等形式,适于学生学习、实训,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为适应建筑科技发展,本书增加了轻钢结构房屋、墙体节能技术、装饰装修构造等内容,书后附有建筑施工图和装饰装修施工图各一套,便于读者对照识读和工程量计算练习。掌握建筑识图,明确房屋构造,提高综合能力。本书可作为土建类详尽专业如建筑施工,建筑项目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以及建筑设备类各专业掌握建筑构造知识的教学用书和参考书,也可作为建筑类各种培训的教学用书。
本书以通俗、易懂、简单、经济、使用为出发点,从节点图、实体照片、工艺说明三个方面解读工程节点做法。本书分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地下水控制、土方、边坡、地下防水共7章。提供了300多个常用细部节点做法,能够对项目基层管理岗位及操作层的实体操作及质量控制有所启发和帮助。本书是一本实用性图书,可以作为监理单位、施工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及劳务操作层的培训教材。
本书是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 (CECSl97:2006)的主要内容编写而成。书中介绍孔内深层强夯处理地基的概述、作用机理、散体桩的加固机理、散体桩复合地基及复合地基计算、工程设计、施工要点与质量检测、工程应用实例等。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近年推出的沉井、沉箱新工法(重点是低成本无人自动化工法),新技术(信息化遥控施工监测技术)及大量工程实例。全书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一个“新”字。本书对大型桥梁基础、都市立交地下道、盾构和顶管隧道工作井、永久通风井、超高建筑物基础、港口基础、护堤基础、水闸基础、集装箱码头、船坞、地下坝、地下河、地下电站、地下油罐、地下气罐、地下蓄水池、防空洞、地下垃圾场、大型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街、冶金高炉及重型设备基础等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均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书可作为上述行业广大科研人员、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及高校广大师生的业务参考书。
(1)基于概率方法的结构设计方法,是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的一大进步。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是目前我国各行业部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的理论基础。从《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到《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 50283-1999)》、《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99-94)》及《港口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8-1992)》和《铁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216-94)》,其理论基础就是结构可靠度理论。因此,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结构、公路工程结构、水利工程结构等专业的研究生,需要深入了解这些设计规范的理论,以及在各自领域的应用,掌握工程结构可靠度基本的计算方法。在相关的工程结构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中,都有结构可靠性理论课程;(2)本书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设计与施工》作者为《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JGJ/T 213—2010的主要起草人。《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设计与施工》共有5章内容,在详细介绍了该技术规程的产生背景,以及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简称 PCC桩)复合地基技术的应用之外,还介绍了PCC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和港口工程中的设计、施工、监理和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参考使用。
本手册共分8篇33章,其中篇主要从总体上介绍我国近十五年桩基的*进展,帮助读者从总体上了解我国桩基础的发展。第二篇桩基工程理论,主要介绍国内外桩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情况。第三篇桩基工程勘察与设计,介绍桩基工程勘察要点、设计原则、概念设计、变刚度调平设计、动力机器桩基础设计、桩基础的抗震设计以及目前常用的桩基设计软件。第四篇特殊桩基设计,包括近几年出现的组合桩、超长桩、灌注桩后注浆、筒桩、槽壁桩,以及桩在公路、铁路上的应用。第五篇桩基施工,介绍了各种施工工艺,特别指出各种工艺的施工控制要点,便于指导施工和监理工程师监理。第六篇桩基检测,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桩的检测和监测方法。第七篇港口工程桩基技术规定,介绍了港口工程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要点;第八篇主要介绍了铁路工程钢筋混凝土桩板结构技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建标E2007]125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基坑工程勘察;5.坡率法;6.土钉墙;7.水泥土墙;8.排桩;9.降水与土方工程;10.基槽工程;11.环境保护与监测;12.基坑工程验收;13.基坑工程的安全使用与维护以及相关附录。 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书根据近年来新颁布的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系列规范和新设备、新技术发展及《建设行业职业技能标准》等进行编写。 本书共分16章内容,其中包括:常用数据和符号;建筑识图;水准仪及高程测量;经纬仪及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和直线定线;总平面图的应用;小地区控制测量;建筑物的定们测量;建筑物的抄平放线;复杂工程定位;施工观测、竣工图测绘;房地产开发与规划测量;地形图测绘;管线、路桥施工测量;激光电子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测量放线的技术管理等。 本书特点是按照*技术规范、标准编写,包括了放线工初、中高级工应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文图并茂、通俗易懂、简明实用。
这是一本依托实际项目来讲解BIM在土建施工中应用的图书。本书以Revit、Auto CAD和Navisworks为依托,首先讲解了土建施工中的基本知识,然后对结构施工图和建筑施工图的基本绘图规则进行了讲解, 以一个实际的综合楼项目为例讲解了BIM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内容。实例讲解的内容包含了项目图纸内容的具体识读、土建专业模型的搭建、施工总平面模型的搭建和BIM在土建施工中常用到的一些应用点等。全书在内容上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识图基础篇( ~3章)、项目实践篇(第4~7章)和项目应用篇(第8章和第9章)。识图基础篇讲述了施工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以及建筑和结构施工图纸的基本制图规则和识图技巧,项目实践篇主要是通过一个实际的项目案例讲解如何通过软件实现BIM土建模型的制作,项目应用篇讲述了BIM在土建施工中一些常用的应用点。本书在编写时,加入了
本书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依据高校土木建筑类专业的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要求,并结合新技术和新规范编写而成。全书内容包括测量基础知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与坐标测量、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测设的基本工作、建筑施工测量以及线路工程测量。本书根据课程特点和工程实际,按照知识点模块和工程项目流程组织教材内容,理论体系完整,工程实用性强,力求反映 工程测量技术,并在部分章节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旨在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交通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亦可作为土木与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地基处理监测技术》 次全面阐述了地基处理中的现场监测技术,是作者娄炎、何宁30多年软土特性研究和软土加固现场实践经验和心得的总结。全书共8章:第1章为总论,主要从总体上阐述地基处理中监测的目的、意义、对象和内容; 提出了监测应遵循的真实性、及时性、整体性和统一性原则;介绍了监测手段、监测系统、仪器布置、仪器安装以及预警值设定和资料整理分析的原则,特别提出了搞好监测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面7章分别就地表沉降、分层沉降、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地下水位和真空度的监测做了详细介绍,内容包括监测的具体目的、监测仪器、埋设技术、监测要求、资料整理与成果应用,以及工程应用实例。 本书内容丰富,叙述详尽具体,技术实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可供建筑、水利、电力、交通、铁路、环境等部门
本书紧密结合工程测量工作实际进行编写,适时引入工程测量新技术、新仪器、新方法,并且与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相衔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全书共分为13个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引言、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全站仪及其使用、 定位系统(GPS)测量、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公路中线测量、路线纵断面测量、路线横断面测量、公路工程施工测量等。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测量培训学习的教学用书或参考教材,也可供工程建设测量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新编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14章,其中: ~5章为土木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测量工作,包括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以及测量误差;第6章为控制测量;第7章为 定位系统(GPS)测量;第8~9章为地形图测绘以及地形图的应用; 0~13章为施工测量,包括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民用建筑与工业厂房施工测量、线路测量、桥梁及隧道工程施工测量; 4章为房屋建筑变形测量。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类专业教材,也可供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岩土工程现代原位测试理论与工程应用》是作者童立元、刘潋、刘松玉、高新南、杜广印等多年从事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技术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强调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技术的基础理论、数学力学模型以及实际工程应用,特别是大量介绍了该领域 外的 研究成果,全书共分4章,分别介绍基于弹塑性理论、电磁波理论及波动理论的原位测试技术,具体内容包括:现代多功能CPTU技术理论与应用、剑桥式旁压仪测试理论及应用、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瞬态瑞利面波(SASW)原位测试新技术等。本书的理论阐述深入,反映了该领域 外 成果,同时还注重理论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介绍,在书中大量展现了各种原位测试技术的现场试验研究成果,以期对各种现代原位测试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所裨益。 本书可供土木建筑、市政及交通、水利、地下工程和地质
本手册主要介绍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的系统资料和数据。这次第五版除了对原有章节左了适当调整、修改和补充外,还增写了一些新的章节。全书共9篇67章和4个附录。新增了冻土地貌、岩石的野外鉴定、管波探测、常用的卫星导航测量技术和GNSS施测的几个注意问题、土的热物理指标、钻孔剪切试验、水压致裂法测试、动三轴试验、共振柱试验、弯曲元法测试、土的热响应参数测试、珊瑚礁、造地工程、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声波透射法、钻芯法、桩网复合地基、止水帷幕等内容,删除了“低应变机械阻抗法”内容。其他内容也根据新规范做了相应调整。
这是一本依托实际项目来讲解BIM在土建施工中应用的图书。本书以Revit、Auto CAD和Navisworks为依托,首先讲解了土建施工中的基本知识,然后对结构施工图和建筑施工图的基本绘图规则进行了讲解, 以一个实际的综合楼项目为例讲解了BIM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内容。实例讲解的内容包含了项目图纸内容的具体识读、土建专业模型的搭建、施工总平面模型的搭建和BIM在土建施工中常用到的一些应用点等。 全书在内容上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识图基础篇( ~3章)、项目实践篇(第4~7章)和项目应用篇(第8章和第9章)。识图基础篇讲述了施工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以及建筑和结构施工图纸的基本制图规则和识图技巧,项目实践篇主要是通过一个实际的项目案例讲解如何通过软件实现BIM土建模型的制作,项目应用篇讲述了BIM在土建施工中一些常用的应用点。 本书在编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