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景观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涉及绘画、雕塑、建筑等其他艺术领域,范围也相当广泛。本书涉及的内容,从地域上看,包括欧洲和美洲两个大陆;从时间上看,跨越19、20世纪,直到21世纪初。本书用22万文字、约600幅珍贵的图片,首先简述了西方园林发展的历史和西方现代景观探索的过程,然后按地区和时间的先后介绍西方现代景观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西方现代景观的主要流派,*后介绍西方景观设计某些方面的新发展。全书将各个单一现象联系在一起,把不同国家众多的设计思想、设计流派和设计师联系起来,构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产生和发展的脉络,成为读者了解西方现代景观的重要文献。
本书为国际语境中关于中国造园艺术与山水画艺术的跨学科文集,汇集了数位当代国际一流相关学者在该领域的出色成果,在思想、文化、设计各个维度,以及表达、观赏与体验方式等方面,从历史考证、案例分析以及当代创作等多个视角,对中国园林和山水画的深层关联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论述。本书作为中国造园艺术与山水画艺术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阅读、收藏价值,可供建筑学、风景园林、艺术史专业的研究者和学生、相关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
传统中国园林艺术有较多论著介绍,已渐为世人熟知,但庭院、村落、邑郊、沿江、名山诸理景艺术则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研究与介绍者尚属廖寥,而这些方面又恰是中国传统景观建设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的出版弥补了这项欠缺。 书中除对江南6种理景艺术作文字分析介绍外,还以众多照片及300余幅测绘图翔实而准确地表现出现存优秀实例的风貌。 本书可供风景园林、建筑、城镇建设、文物保护等方面的规划设计者以及园林史、建筑史、文化史等学者研究参考之用,也为一般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新的欣赏视域。
本书汇集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3年会征稿的入选论文,共分15个主题:风景园林理论与历史、风景园林学科建设、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风景园林精细化管理、风景园林文化传承应用、风景园林与国土空间优化、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风景园林与绿色低碳发展、风景园林与城市更新、风景园林与乡村振兴、生态基础设施、城市生物多样性、风景园林与公众健康、风景园林与绿色公平、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建设、智慧园林、风景园林管理和工程实践、植物园建设与发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21个板块。本书可供从事风景园林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四校四导师 实验教学课题由中央美术学院王铁教授、清华大学张月教授、邀请天津美术学院彭军教授共同创立于2008年。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的牵头、相关企业的鼎力支持下,经过主创院校及参与院校师生多年来的共同努力,由3所美术类院校 1所理工科院校四所院校模式发展成现在的4 4院校模式,实验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和成熟,其成果得到了国内众多设计机构及企业的高度认可。本书是2020第12届四校四导师环艺专业毕业设计实验教学的过程记录及成果总结,对学生和教师来说具有较强的可参考性和实用性。
树木是有生命的景观,受环境条件的制约极大。不同的地域环境适宜不同的植物种类:同种植物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会有不同的生长表现。因此,为了确保设计效果,景观设计师必须掌握树木相关的植物学知识,包括形态特征、环境要求、分布区域、栽培习性、抗污染抗病虫能力,还应提出施工和养护管理要求。本书是在作者原有《观赏树木学》讲义的基础上改写而成,收录了华东地区城乡景观和园林绿地中常见景园树木约500种,重在描述常见树木的分类(识别)特征和设计特性,以便于景观设计师、园林艺术家和植物爱好者使用。
本书以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多尺度特征刻画、致贫机理揭示及可持续调控路径探索为目标,采用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要素与综合评价相结合、时序演化与尺度效应研究相结合、数值模拟与实地校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评估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格局,初步解析区域相对贫困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作用关系。本书由三个篇章组成:上篇,重点阐释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基本概念与原理等导论;中篇,主要通过宏观尺度实证分析,探索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特征、致贫机理及承载力剧变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的经济韧性;下篇,以宁夏西海固地区为典型区域,探索微观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承载状态测度方法,研究其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及可持续调控模式。
《中国文人园林》(汉英对照)系由辑编陈从周先生关于中国传统园林的文章而成。陈从周继承了明朝园林大家计成——世界上部园林专著《园冶》的作者——的衣钵,《说园》五篇文章奠定了他二十世纪中国园林之父的地位,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哲学框架,提供基本原则和概念指导,并包含有关现代艺术、可持续发展和室外空间等内容的章节。第二部分是设计过程,详述了从最初与客户会面到完成最终设计成果的一系列步骤,包括会见并
本书共分11章。第1章绪论;第2章建筑废弃物及污染物的资源化概述;第3章木质废弃物;第4章金属废弃物;第5章塑料废弃物;第6章玻璃废弃物;第7章陶瓷废弃物;第8章废弃混凝土;第9章废弃砌体材料;第10
本书按传统划分方式分为气候、热、湿、声几个部分。章面向建筑物给出(中欧地区的)室外气候的组成部分,并且确定对室内气候的主要湿热要求。第二章的内容涉及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等关于热量传递的基础知识。第三章包含的内容为单个建筑构件的热工性能。第四章主要是研究建筑整体的热工性能。第五章主要介绍的是房屋建筑中的湿技术问题。第六章声学部分对室外和室内空间的声级及建筑构件的隔音效果进行评价。本书的重要特色是,描述建筑外围护结构中的湿传递现象的内容与国内同类著作明显不同,其介绍篇幅较大,实际案例较多,与建筑实践联系紧密。
本书是《月饼宝盒系列丛书》的第二册,旨在做出一部设计师的“手法菜单”和“成语词典”,解决景观生态规划的“落地性”,让读者迅速查阅并分门别类加以应用。写作风格力求贴近90后、00后读者的阅读习惯、内容偏
树木是有生命的景观,受环境条件的制约极大。不同的地域环境适宜不同的植物种类:同种植物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会有不同的生长表现。因此,为了确保设计效果,景观设计师必须掌握树木相关的植物学知识,包括形态特征、环境要求、分布区域、栽培习性、抗污染抗病虫能力,还应提出施工和养护管理要求。 《景园树木学:识别特征与设计特性》是在作者原有《观赏树木学》讲义的基础上改写而成,收录了华东地区城乡景观和园林绿地中常见景园树木约500种,重在描述常见树木的分类(识别)特征和设计特性,以便于景观设计师、园林艺术家和植物爱好者使用。
乡村植物是美丽宜居乡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乡村的生态环境与村民的日常生活,且植物本身所具有的地域特征与文化内涵也使得乡村绿化植物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乡村地域文化的表现载体,影响人们的文化及情感交流。
《社区市场建筑》由丹麦BIG建筑事务所 等编